【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冬曉】
距離卸任只有一周多的時間了,拜登又給川普挖了個大坑。
1月12日,日本制鐵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宣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已同意將日鐵放棄收購美鋼的最後期限延長至6月18日。這意味著,這個棘手的收購案最終還是要在川普任內得到解決。
面對拜登的「網開一面」,日本制鐵和美國鋼鐵激動地在一份聲明表示:「我們很高興外國投資委員會批準將拜登總統行政命令中有關雙方永久放棄交易的要求延長至2025年6月18日……我們期待著完成這筆交易,這將為美國鋼鐵業和我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帶來最美好的未來。」
從拖延不決到明確拒絕,再到將美國總統告上法庭,面對收購案的一波三折,日媒和日本制鐵將此次受阻歸結為「卷入了美國的政治旋渦」。主導收購談判的日本制鐵副會長兼副總裁森高弘放話:「如果可以做選擇,當然不會挑在選舉年實施收購。這次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能錯失這個機會」。
轉譯一下就是:雖然我們知道在大選年進行收購的風險很大,但借此打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實在是太誘人,所以我們決定賭一把。
涉及到跨國公司的收購本來就不是簡單的商業問題,牽扯到一個國家核心支柱產業,評估潛在的政治風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明知風險巨大的情況下,日本制鐵強推收購美國鋼鐵的計劃,本就是一場勝率極底的豪賭,更何況,這場賭局的莊家不是別人正是美國政府。
如此之大的風險,人人都知道,難道日本制鐵會不知道,還是說揣著明白裝糊塗?
按理說,吃一塹,長一智,可被現實一盆冷水從年頭澆到年尾,澆了個透心涼的日本制鐵在得到收購被拒的訊息後,所做出的一系列反應,依舊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企業的命運,就像國運,既然賭了,那就得賭到底!
日本制鐵 衛報
按照日本制鐵的邏輯,這次收購受阻,是因為美國總統的判斷被一些「奸人」所誤,而這些人裏麵包括工會主席和收購的競爭對手克里夫蘭-克利夫斯。他們沆瀣一氣,為了阻止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以自己手上的工會選票為籌碼,跟拜登串通,誘使他叫停了此次跨國收購。
日本制鐵認為,克里夫蘭-克利夫斯之所以從中作梗,是因為該企業的生存策略是要麽跟美國鋼鐵合並,要麽就削弱美國鋼鐵。既然自己的A計劃合並走不通,那麽就只好走B計劃,阻止美國鋼鐵在日本制鐵的幫助下做大做強。為此,克里夫蘭-克利夫斯不惜透過某些下作手段來達成這一目的,如反復對日本制鐵進行有組織的中傷和傳播虛假資訊。
由於拜登下令中止收購的依據是「基於國家安全保障」,這在審判中是沒有辦法追究是非對錯的,因此日本制鐵需要把訴訟的重心轉移到「拜登此舉根本不是因為國家安全保障,而是為了選票,和工會主席、競爭對手搞了利益輸送」。起訴工會主席和競爭對手的訴訟是民事訴訟,可以公開獲取相關資訊。日本制鐵的「作戰」方針是,靠打民事官司獲取的證據,如對方披露的電子信件和聊天記錄,來走行政訴訟去告拜登。
簡而言之,日本制鐵要告美國總統和工會主席拜登私下串通!
美國總統和工會主席私下串是人盡皆知的事,對此,深受川普喜愛的美國前總統雷根最有發言權。這暴露了日本制鐵到現在沒有掌握任何直接或決定性的證據指向「有明確利益輸送」這一論證,只是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的權宜之計。
日本制鐵和美國鋼鐵關於聯合起訴的聲明 日本制鐵官網
只是拜登的任期還剩下一周多,日本制鐵根本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把訴訟的流程走完。到時候就會被拖成拿前朝的狀子告本朝的官,論玩轉美國國內司法當被告,新上任的川普比拜登的經驗可謂是只多不少。
一如既往的,日本制鐵方面再一次展現出了他們的迷之自信。森高弘表示如果川普反對,他將「去談一談」,並強調:「此計畫與川普吸引外資的方針極為接近」。因為川普是商人,所以會更好談判。有日本制鐵的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舉例,豐田當年也曾被川普刁難,但豐田後來把投資的錢給夠,川普也就對豐田網開一面了。
這個森高弘是個什麽水平呢?11月5日川普當選,11月7日森高弘在財報釋出會上表示「現政府的審查正在悄悄推進,沒有政治性」,對年內完成收購顯示出自信。
然而,豐田和日本制鐵的情況完全不同。上個世紀美日貿易戰開始,豐田就在美國本土建廠,第一個工廠位於肯塔基州的喬治城。這個工廠於1988年建成投產,至今仍是豐田汽車在美最大的工廠之一。如此長遠的投入,不是今天才想進入美國市場的日本制鐵可以比的。
2017年豐田宣布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肯塔基州、密蘇裏州、田納西州和西維吉尼亞州5大工廠投資100億美元以升級工廠。去年,還傳出豐田正在北卡羅來納州建設一座耗資139億美元的電池工廠。豐田是自己掏錢,在美國人的地上建工廠,給美國本地人創造就業機會,是川普最看中的「世界賺錢美國花」。而日本制鐵的做派卻是跑到美國來收購美國本土企業,給美國人當大股東。日本制鐵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來投資美國,卻連一個新廠都不給建,眼前現成的好樣板——豐田、三星、台積電,日鐵是哪個都不學。
更何況美國人又不都是傻子,日本人心裏那點兒借機打入美國國內壟斷了幾十年的鋼鐵產業的小九九怎麽可能不知道。雖然日媒一個勁兒地吹風說日美同盟多重要,日本制鐵此次收購是救美國鋼鐵於水火之中,雙方聯手好一起對抗中國的鋼鐵產業。
但美國本土的媒體對此並不買賬。有媒體在報道中直言不諱地點破了美國政府的另外一重擔心,但關於這點,日媒是習慣性的一筆帶過了——日本制鐵拓展海外市場的計劃中不只有美國,還有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都更低廉的印度。美國政府方面擔心日本制鐵在未來會著重擴充其在印的產能,此時美國鋼鐵已經到手,日本制鐵也已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入場券,資本天然逐利,之前許下的「保產能、保工人養老金」的承諾又有多少約束力呢?
美國鋼鐵位於賓夕法尼亞的工廠 美聯社
由此可見,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日本制鐵對美國鋼鐵的收購都是困難重重;然而,詭異的是,這些挫折在日本制鐵看來都無足輕重。說是自欺欺人,未免有些太過膚淺,歸根到底,這種偏執的「賭上一切」的作為很可能源於某種成功的路徑依賴,而這很可能與日本制鐵在進入21世紀後一系列的「神操作」和現任掌門人橋本英二的光輝事跡有所關聯。
日本制鐵在上世紀70-80年代曾一度混得風生水起,之後便進入了一段低谷期。直到千禧年到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用鋼需求的激增,才又一次獲得了發展。此時的日本制鐵開始逐漸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海外。
國際市場瞬息萬變,有合作,也會有競爭。2012年,日本制鐵向浦項鋼鐵開炮,起訴浦項、浦項日本公司法人和原日本制鐵員工,非法竊取了日本制鐵的「取向電磁鋼板」的技術。這項技術並不是由日本人發明,日本制鐵最早也是在1953年向美國軋機公司購買的技術專利,在後來的幾十年間對其改進,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產技術。早在1993年,日本制鐵就懷疑浦項鋼鐵偷用了自己的技術,但苦於沒有任何證據,浦項也聲稱這是自主研發的技術,和日本制鐵無關。
直到2007年,浦項鋼鐵的這項技術被泄露給另外一家在南韓的外國公司,彼時的南韓輿論將其視為泄露國家機密的重大事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這位泄密的浦項員工堅決不承認自己泄露的是「國家機密」,也就是浦項自己的技術,而是辯解自己泄露的技術是日本制鐵的。
日本制鐵根據2008年公開的判決書找到了一名前日本制鐵員工的名字,據此對浦項鋼鐵發起了侵權訴訟。在起訴狀上,日本制鐵指責浦項此舉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違法行為,嚴重損害新日本制鐵在市場上的有利競爭,要求韓方支付986億日元的賠償金及停止銷售該高效能鋼板。
雙方前前後後折騰了三年多,官司從南韓地方法院打到美國商務部,誰也拿不出決定性證據,誰贏不了誰,最後不想在這上面再多花時間和金錢的雙方達成和解,浦項向日本制鐵支付了300億日元和解金,這一數位距日本制鐵獅子大開口開出的近千億賠償款,存在一定的差距。
浦項鋼鐵 法新社
此次技術糾紛案的和解有一個不能被忽略的背景,彼時的日本制鐵和浦項在全球鋼鐵危機時期正在尋求加強合作,在東南亞整合鋼鐵資源,雙方在過去一直保持著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一位浦項的高級官員表示:「浦項一直在尋求一個可解決的機制,以達到不破壞浦項和日本制鐵此前一直保持的良好關系。」
日本制鐵擺出撕破臉皮的架勢,讓對雙方合作仍抱有希冀的浦項鋼鐵吃癟認慫,此一役可謂是大獲全勝。幾年後,日本制鐵故技重施,只不過這一次瞄準的物件不是浦項鋼鐵,而是中國寶鋼。
2021年,日本制鐵稱寶山鋼鐵公司侵犯了其電磁鋼板專利權。他們稱此前已經多次通知對方,要求停止擅自使用該專利的行為,但都石沈大海,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決定起訴寶鋼。
話說得冠冕堂皇,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日本制鐵此次告上法庭的除了中國寶鋼外,還有兩家日本企業,一家是豐田,另一家是三井。
考慮到有浦項的前車之鑒,攻擊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算是日本制鐵的老手藝了,但把自己的客商也拉下水,這就讓人很難繃得住。要知道,豐田可是日本制鐵生產的電工鋼的最大買主。
在2021年之前,日本制鐵的收益連年下滑,眼看就要虧的連褲子都不剩。此時的日本制鐵做出了一個決定——開源節流。節流,自然是砍掉一些效益不好的鋼廠,關掉幾座產能不善的高爐;而開源,日本制鐵做的更加簡單粗暴,不是去拓展新的客戶群體,而是統一給老客戶們漲價。2021年度上半年日本制鐵提出大幅漲價2萬日元,漲幅相當於總價的約3成,漲價振幅創半年數據新高。
豐田當然不是冤大頭,雙方的價格談判由此陷入僵局。按照慣例,日本制鐵每年會與豐田針對鋼板價格進行兩次「高端談判」。雖是私底下進行的,但考慮到雙方在業界的地位,談判確定的價格會影響整個汽車行業。日本制鐵本身是日本國內的鋼鐵龍頭,他不退讓,其他企業也無可奈何。最終憑借這一波漲價,日本制鐵迎來了財務上的復蘇,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合並凈利潤預期將達到5200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
日本制鐵和豐田畢竟是多年合作的老夥伴,有齟齬歸有齟齬,但沒徹底談崩,合作還得繼續。然而,日本制鐵此時卻打起了別的心思,因為他們發現豐田正在從寶鋼購買電工鋼。
嫌我貴?那你憑什麽從別的地方買?日本制鐵理直氣壯地找到豐田,要求對方停止使用來自寶鋼的電工鋼,理由和多年前起訴浦項制鐵時如出一轍——那是我們的技術,他們在侵權。豐田當然沒搭理,惱羞成怒的日本制鐵便把寶鋼連帶著豐田、三井一起告上了法庭。
豐田在美國印地安納州的工廠 豐田官網
為什麽說這次日本制鐵的侵權起訴是往日重現呢?因為日本制鐵這次開出的賠償金是一家200億日元。說不定日本制鐵把這串數位打進釋出會通稿裏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很慷慨,畢竟十年前他要的可是這個價的五倍。
盡管日本制鐵表面上說的好聽,它的目的很單純,要停止寶鋼的侵權,但私下裏的盤算完全是把競爭對手踢出日本市場。一旦訴訟成功,日本制鐵的主張得到日本國內法律的支持,那麽所有在日本銷售的日產汽車都不能使用來自中國鋼廠的電工鋼。
面對日本制鐵的咄咄逼人,寶鋼表現得極其克制,既然你說這涉及侵權,而大家都有各自的說法,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坐下來交流對比一下彼此的技術,看看到底是不是有這回事。然而,日本制鐵的態度卻是充耳不聞,主打一個已讀不回。
【日經新聞】透露過一個細節,在日本制鐵起訴豐田之前,豐田曾打電話請求「能不能再考慮一下」,但日本制鐵鐵了心要一條路走到黑——其實也沒走多久,因為在2023年日本制鐵就放棄了對豐田和三井的索賠。而對寶鋼的起訴,也陷在的泥潭裏,完全推進不下去。
主持推進這一事項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日本制鐵的當家橋本英二。甚至起訴豐田的這招都是他想出來的。按照橋本英二的說法,日本制鐵和豐田的關系一直都很好,因此完全不用擔心,但對於寶鋼,他的態度是「不能放過」。
橋本英二在上世紀70-80年代入職日本制鐵,一開始主要參與國內汽車用鋼這塊的工作,後來因為說話太直或者說喜歡頂撞上司而被派去打理海外的業務;恰好撞上2000年後日本制鐵大力拓展海外版圖,而他幹得不錯,因此受到重用,屢屢提升最後當上了董事,主管造船用鋼的業務。
1月7日,橋本英二舉行記者會宣布,關於禁止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命令,已經起訴美國總統拜登等 共同社
此時,橋本英二的某種喜歡下註的毛病出現端倪,因為和今治造船「走的太近」,結果惹毛了三菱重工。此事鬧得太大,他被再次貶回海外營運,發配南美常駐巴西。
然而,幸運女神再一次眷顧了處於人生低谷的橋本英二。
正當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時,橋本英二在巴西圍繞權益法適用公司 ujiminas 的經營主導權,與對立的阿根廷合資方以絕不退讓的姿態進行了交涉,最終達成了包含本公司主張的和解。
對於這次交鋒,橋本英二曾在日媒采訪裏得意洋洋地說道,為向對方極限施壓,表達自己的強硬態度,他每天開會前都會在自己的記事本上寫滿英文的臟話,只為向對方傳達一個資訊——與之前奉行消極主義的日本制鐵不同,他絕對不會妥協。他把每一場談判都變成了爭吵,最後,迫使對方接受了一開始遭到拒絕的日本制鐵的主張,達成了和解。
這段經歷使橋本英二成為了某種企業內「公認」的海外銷售專家,此後一路高升坐上了掌門人的寶座。因為用這種「絕不妥協」的方式贏過一次,所以也能贏第二次、第三次。大概就是抱著這樣的念頭,橋本英二在執掌日本制鐵後,一直都在采用強硬的手腕,激進的推進他認為的任何對日本制鐵有益的發展方針。
走馬上任之初,橋本英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要如何套用在巴西經營的經驗。對此,橋本英二表示「因為彼此的角色分工不明確,也沒有高層人事的規則。現在我們互相反省,制定了新的規則,經營狀況正在迅速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
至於其他外國媒體如何報道這家巴西公司江河日下,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2021年在橋本英二大力推行漲價的背景下,日本制鐵終於實作了盈利增長,整個盈利曲線出現了一個漂亮的V。橋本英二當然將其作為自己的功勞,在NHK的采訪中誇誇其談,聲稱自己絕對不能動搖要推動改革的決心——雖然這裏的改革指的是對豐田漲價。
毫無疑問,橋本英二的個人強硬做派對這次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所遭遇的巨大挫折是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將自己在同阿根廷企業處理巴西鋼廠所有權時表現強硬所獲得巨大收益,當成了一種可以被泛化的經驗,完全沒有考慮到不同國家企業的背景不同,對待同樣的一種態度的反應也不會相同。因此接連錯估了中國寶鋼和美國政府在面對日本制鐵強硬表態時可能采取的行動。
橋本英二曾透露,在日本制鐵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他完全沒有參考任何人的意見,「進行這種大的結構改革般都要成立一個委員會。這次我沒有成立委員會。因為當大家討論目標的時候,如果人數太多,目標就會分散。」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制鐵真是一家「原汁原味」的日本公司。因此,有理由相信,不撞南墻不回頭,日本制鐵哪怕是做樣子也得把起訴美國政府和拜登的戲演完全套。只是不知道,收購失敗,這5.85億美元的違約金如果要掏,算不算橋本英二的鍋。日本人熟悉的道歉流程,會不會又在大小螢幕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