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度,寒風刺骨,河湖封凍
這樣的冬天,你能幹點啥?
在吉林查幹湖嚴酷的冬天裏
幾十代人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漁獵
早在11000年前,這裏已經有漁獵活動出現
在遼金時期,查幹湖漁獵就已經載入史書
而到了現在,人們則把查幹湖稱作
中國最後的漁獵部落
旅遊情景劇【盛世契丹春捺缽】在查幹湖畔上演
12月底,查幹湖冰封的湖面上
有這樣一群人在熱火朝天地忙活著
他們就是由漁把頭帶領的漁工們
一湖一魚,陪伴了他們祖祖輩輩千百年
對於他們而言,漁獵意味著什麽呢?
記者在采訪漁把頭馬文巖 石天蛟/攝
「一展身手,養家糊口!」
漁把頭馬文巖這樣回答
春天,明船拉網,漁工們在船上捕魚
冬天,早上六、七點鐘集合
選擇下網點,打槽子,穿桿帶網,馬拉絞盤
……
如今,隨著查幹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打的魚也越來越多,遊客也越來越多
漁工們薪資也年年提升
像馬文巖、張文一樣的漁工們
日復一日、代傳一代的勞動過程
就是對漁獵文化的活態傳承
冬捕中的馬拉絞盤 李鵬程/攝
而這種文化又是如何從空闊寂寥的冰面傳到大街小巷的呢?
民俗文化專家曹保明就是重要的發掘者之一
上個世紀70年代末
曹保明在吉林松原前郭縣塔虎城下車
雇了一個毛驢車,趟著大雪走來查幹湖
「咋冬天還有人打魚?」
他一頭紮下來
與漁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寫下了【中國最後的漁獵部落】這本書
在曹保明眼中
查幹湖漁獵保護著生態的文化遺產的內涵
也成為促進旅遊的要素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
查幹湖以特色文化吸引八方來客
去年,查幹湖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超400萬人次
冬捕現場冰湖騰魚 汪誌球/攝
與此同時,查幹湖的特色文化也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
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我們把魚皮畫稱為能夠帶得走的漁獵文化」
查幹湖魚皮制作技藝傳承人徐毳說
徐毳在介紹魚皮畫 石天蛟/攝
在保持原有技藝和技法的基礎上
徐毳又增加了很多創新的制作理念還有設計理念
為今年的查幹湖制作魚皮的魚燈、小夜燈
讓喜歡這項非遺的年輕人「能夠把它帶走」
隨著查幹湖旅遊日漸火熱
魚皮畫技藝作為漁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也跟著越來越好
近期,徐毳忙著接待外國留學生學習這項技藝
「利用豐富活動和更好的平台
增加非遺的傳播力度」
徐毳信心十足
大美查幹湖
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查幹湖的殷殷囑托
近年來,查幹湖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逐步向好
讓漁獵文化的傳承發展有了更足的底氣和支撐
而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轉化為越來越多的金山銀山
並最終形成生態、文化、旅遊互促共進的良性迴圈
守護好一汪湖水,讓傳統的冬捕技藝和文化代代相傳
這也許就是查幹湖漁獵一傳千年帶給我們的啟示
總策劃:汪誌球
監制:孟海鷹
記者:劉以晴 門傑偉
視訊指令碼:劉以晴 門傑偉
配音:劉以晴
視訊攝制:石天蛟
鳴謝:中共松原市委宣傳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吉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