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本身就是一張紙,它如果不流動起來,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
所以給窮人發錢,直接打到卡裏:
A. 窮人選擇把錢都取出來,藏在床底下留給子孫後代,那什麽都不會發生。
B. 窮人選擇儲蓄,那銀行會憑空多出很多很多存款睡大覺,這不符合銀行利益,銀行會想方設法把這些錢貸出去,那什麽人物或者組織能拿到銀行貸款?肯定不是我等小民,那總體上來看這個選項不僅與目前通用的量化寬松、降準沒有什麽區別,還憑空多出來千千萬窮人當銀行的債權人,不怕抱團擠兌銀行嗎?忘了21年初美股GameStop的案例了?
C.窮人選擇把錢都取出來,然後消費。這個選項是大家都比較認可的,並且輕而易舉地推匯出通貨膨脹結局,造成發錢不發錢都是百姓苦的結論。然而,事情真的就這麽簡單?
貨幣超量進入市場,必然引起通貨膨脹。這是沒錯,但這個因果之間不是瞬時轉換的,是有一個傳導過程的,是有期限錯配的。
只要有期限錯配,就有財富自由。
這裏就涉及第一個問題,市場湧入超量貨幣,誰先知道?
如果是上遊原材料供應商、承包商先知道(高額貸款),那他們就會率先做出測算、預估、反應,及時調整價格與產品供應,將通脹壓力向下遊傳導,包括分銷、零售,等這個訊號傳導到老百姓這個終端,原本的小水波已經變成了滔天巨浪。這就是 從上向下的收割 。誰先拿到超量貨幣,誰先獲益或者說不受損。
反過來呢?如果這個超量貨幣碎片化地進入無數窮人的終端,那請問,誰能預測這麽大的變量?這些錢的主力會進入哪裏?農副產品市場嗎?教育行業嗎?或者是煙酒?服裝?甚至都被還了小額貸款也有可能吧?
OK,whatever, 總歸現在超量的錢已經摩拳擦掌要進入市場了。就通脹嘛,說穿了就是漲價嘛,那這種敵情不明的時候,誰先漲價?在沒有得到市場反饋的時候,誰先漲價誰吃虧。普漲?那漲多少?都需要第一波消費數據作為決策基礎吧?
喏,期限錯配就來了。
打個比方,如果一件商品在通脹前賣10塊,通脹後可能賣20塊,那麽在這個通脹演變過程中,仍然會有相當多的窮人們以10-20塊之間的價格買到這件商品。雖然可能是九牛一毛,但也是 從下向上的收割。
所以,超發貨幣的本質是誰收割誰的問題,決定問題答案的就是超發的貨幣最先發給誰。
不能再多寫了,隨手分享的一點思考而已。
最後,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天降橫財留不得,一定要迅速轉化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