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清華北大是怎麽搶狀元的?

2018-01-02心靈

被搶 的經歷,遠遠沒有 搶人 的經歷有意思。我是上海交大畢業的,沒被清華北大搶過,但也被好幾所全國第三名的高校爭搶過。而我本科畢業的暑假,曾加入了交大某省招生組,這段經歷極其難忘。

在高考分數正式公布之前,我們就已經從各個渠道搜集了全省前1000名的學生預估成績,先剔除前200名(肯定撈不過清華北大),然後把201名到500名的學生一個一個查三代,先摸底。

是的,清華北大搶狀元,我們就搶清華北大剩下不要的學生。

高考分數公布那天,我們一組人摩拳擦掌,就等第一時間聯系目標,給學生一個好印象,用市場行銷的話來說,這叫做「首因效應」,即客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會造成長遠的影響。

我們會比高考正式公布成績早1個小時拿到成績,然後,我們就開始像電話行銷業務員一樣,開始第一次與目標的親密接觸。當然,打電話的人一般是我們這種大學生,像帶隊的教授們都是站在背後,給我們一線人員出謀劃策的。

最精彩的,是給學生打的第一通電話。經驗豐富的招生組老師一般會告訴我們要點如下:

1,與學生講的第一句話一定是恭喜,學生們一高興,很容易就把快樂的情緒轉移到報喜的高校之上,有利於後續順利拿下。

2,第一次接觸不能太直接表達「你快來報我們學校啊」的意願,因為這批學生後續會接到幾十通高校的電話,依照 「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定理,高校如果太積極,反倒會讓學生產生廉價感。所以,適當高冷一點會有奇效。

3,通話的首要目的是摸底,要了解學生是否有明顯的報考目標,以及對地域、專業等維度的偏向,這時我們就像信用卡客服一樣,一邊套話,一邊記筆記,這些筆記都是我們後續接觸學生時的寶貴參考資料。

4,結束通話前,我們往往得不動聲色的黑一下競品,當然了,交大的競品主要是復旦。黑也不能黑得太直接,得潛移默化的埋下種子和伏筆,我們會說

「交大主要是工科和商科,現在的社會還是實際一點好,太過浪漫和松散的學校氛圍是不利於我們成長的」。

據我了解,復旦的話術一般是「讀大學最重要的是開闊眼界、培養遠大的理想,我們復旦主要是塑造學生綜合能力,不會把學生培養成匠人或者打工仔」

就這樣,三言兩語之間,就已經刀光劍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

這段被搶的經歷,大機率是這些學生們這輩子最榮耀的時光了

接下來呢,我們就會隔三差五關心一下目標們的動態,看看他們的心理有無變化、是否有明顯的報考意向,如果他們的意向是交大,那就順水推舟、投其所好。

想念的專業沒名額?不怕,馬上從其他省份調一個來!

想學醫?有眼光!交大的醫學院全國前三!學醫有前途!誰學誰高尚!

想學工?有眼光!現在就是技術立命的時代,做研究做好了,可富三代!

想學商?有眼光!清北復交的名頭響當當,以後成資本家前途大大的!

什麽都不想學?有眼光!交大什麽專業都好,校園學習氛圍濃厚,什麽專業都能就個好業,出國拿個好OFFER!

如果他們的意向是其他學校?也有應對套路。

想報考北京?霧霾那麽嚴重,有啥意思?考不上清華北大,在北京就是二流,不如來上海做老大。

想去杭州南京合肥?以後工作你也得來上海,幹嘛不現在就來上海?

想報考隔壁?畢業了工作都找不到,全是沒前途的專業,學經管你這分數肯定不夠,不如來交大報個好專業。

就這樣,來來回回反反復復,我們會經歷學生們無數次的反水、後悔、承諾了又變卦、變卦了又找上門來。即使簽了協定書,在報考系統截止的最後一刻,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如此大費周章的目標是什麽呢?分數線比復旦高一分,這是學校每年的大事,必須重視。(復旦也如此,中國叫得響的高校全都如此)

有了這段經歷,我最大的感慨就是:

這段被搶的經歷,大機率是這些學生們這輩子最榮耀的時光了。

只因為比別人高了幾分、幾十分,就可以被各種教授、副教授們視作珍寶,求爺爺告奶奶的請你去上學。

要知道,現在一般211學校招收青年教師的標準,都必須是世界前100的高校博士後了。換句話說,這些學生大部份畢業以後,是達不到就讀高校的副教授老師水準的。

我想哪怕是清華北大的狀元們,在入學的最初一段時間,都會感受到很強烈的挫敗感。然後,重新調整心境,回歸正常,繼續前進。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很牛、很搶手、很珍貴、是人才,其實都是片刻的幻覺。平台的偉大並不意味著個體的偉大,除非你真的應了那句

「明天母校以你為榮」

殘酷的是,大部份名校生,一輩子都不能像劉強東那樣給人民大學捐幾個億,像雷軍一樣給武大捐個樓。相反,很多時候是「以母校為榮」,然後埋沒在人海之中、默默無聞,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

這個世界沒有那麽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角,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日子,也挺好。

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學生朋友關註我,

更多同款內容,歡迎搜尋公眾號[喝粥小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