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倪誌琪:用藝術探索邊界的生活家

2024-11-18心靈

「在中國當代藝術家當中,倪誌琪是將「生活」本身融入作品的那一類。他是一個藝術家,或者說,是一個生活家。」

倪誌琪喜歡咖啡、音樂、旅遊,對他來說,這些和創作一樣日常。他說,「體會到生命之力,便是做藝術。」你能在倪誌琪的作品裏看到沾染咖啡的速寫本、越洋明信片。生活碎片經過藝術家的改造,再現時間的質感。

他很時尚,采訪時身穿DENHAM外套,隨身攜帶兩副眼鏡,一副是圓黑框,一副在燈光下變色。這好像給了倪誌琪兩種視角,一個來自西方,一個來自東方;一個來自創作者,一個來自教學者。倪誌琪1983年起任教,現在華東師範大學擔任教授,和學生打交道,他不斷更新對潮流的認知,也將視野更多地投向公共藝術。

「藝術家最根本的生命是好奇心,熱愛生活。」 倪誌琪說。

因此,他不排斥藝術出圈。他和阿斯頓·馬丁、Diptyque合作,用Maison Margiela的白大褂、JNBY的庫存布料創作作品,在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打造專屬主題套房, 主持金茂大廈、四季酒店的藝術品陳設,投身時尚、香氛、家居、汽車的跨界創作。

約瑟夫·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句話同樣啟迪了青年時期的倪誌琪。當藝術家進入花甲之年,藝術媒介、社會公益、商業行銷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他感嘆時代變化之快,卻依然優雅敏銳地觀察生活,用藝術探索更多的邊界。

我們在第十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見到了倪誌琪。

他的身後是【真空&世界】,24塊80cm×80cm的「單色方形色塊」拼接,作品取材自廢棄材料、閑置面料和包裝袋,空氣從材料中抽離,顏色光譜自由跨越高低冷暖,高可及廣告熒光色系,低可至極具代表性的「倪調」。

2024 「真空&世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我一直在關註環保、永續相關主題。這其實和義大利早期的貧窮藝術是吻合的。」倪誌琪說。所謂貧窮藝術,指的是藝術家選用廢舊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視的材料作為表現媒介,觀念旨在擺脫和沖破傳統的「高雅」藝術的束縛。

倪誌琪與【真空】系列

和許多同時期的藝術家一樣,倪誌琪是85美術新潮的親歷者。上世紀90年代初,倪誌琪前往安特衛普的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深造。這是他藝術生涯的一次轉折,在歐洲的倪誌琪開始使用現成品進行藝術創作,創作語言也變得簡練與抽象。

【中世紀的陽光】是與加絨塑膠手套並置而成的繪畫裝置;【蒙娜麗莎的再生】中有30個雞蛋包裝盒;【遙遠的記憶】最初是平面平面,倪誌琪慢慢增加了一些紙板箱、塑膠紙、廢舊材料。

這一就地取材的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倪誌琪依舊用著生活中的現成品創作。「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環保理念。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甚至是垃圾,經過藝術的加工,再把藝術家對世界的看法觀念附加上去,放在展廳裏就成為一件藝術品了。」他說。

1994 倪誌琪於畢業個展(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畫廊)

所以,你能在倪誌琪的作品裏看到模糊卻「被放大的邊線」;看到材料附著在畫布上如山丘般的肌理,隨機形成凹凸不平的起伏;看到大片的色彩,或明或暗,像藝術家對某座城市的印象,某時情緒的閃回,碎片記憶被保存。

誠然,在倪誌琪眼裏,光鮮的時尚元素與陳舊的廢棄材料似乎並無分別。藝術並不只是藝術家的作品,而是一切人的生命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產物,是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他並沒有刻意追求作品的裝飾性,而是將復雜的事物透過抽象、簡單的方式再現。那些現成品、人造垃圾特有的時間內容為作品增加了閱讀的深度與一種詩性的浪漫。

Combat 格鬥,2018

Mixed media 綜合材料

250x170cm

Vacuum 真空,2018

有趣的是,倪誌琪默默堅持30年的貧窮藝術撞上了當下的環保潮流,巧合中頗有些先鋒的意味。

商業藝術乃是「藝術」的下一個階段。早在半個世紀前,安迪·沃荷便已經做出這樣的感慨。無論是更早開始和藝術家接觸的奢侈品牌,如BMW、LV,還是後起之秀耐吉、百事等快銷品牌,從某個角度來看,品牌已成為新一代的藝術贊助者。

在1961年文章【文化的困境】中,藝術評論家 Clement Greenberg 表示,在前現代社會中,「工作和文化融匯於單一功能復合體中」。創意制作人Samantha Culp更因此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主張:我們熟知的偉大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在職業模式上其實更像「工匠」。他們大多偉大作品都是在教會和像美第奇家族這種大家族贊助下,按「甲方」要求完成的。

當下,藝術家與商業品牌達成某種共識,往往是一段合作能夠順利開啟的基石。

村上隆、傑夫·昆斯、草間彌生、KAWS,這些常年活躍於商業領域的藝術家將二者間相互提攜與成就的關系更加清晰。

當越來越多品牌將永續作為新故事的切入點,打出環保承諾,倪誌琪的創作與之不謀而合。「我覺得藝術家有時候還是要有一點社會責任感的,能夠跟企業一起做一點事情。」同時,他樂於將商業合作當做一次實驗性創作。

在倪誌琪與阿斯頓·馬丁合作的【刺點】(Punctum)系列中,藝術家選擇了五幅「重要時刻」,從英國黛安娜王妃、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到007電影系列,這些影像被裹在彩色PVC中,二維的照片變成三維,黑白色的回憶被染上了濃郁的色彩。

【刺點】,2020

2019年,倪誌琪在捷克的皮爾森市做過同名個展。【刺點】系列的作品來自一則新聞:海底一批鯊魚因為吞食了大量的塑膠制品死亡。「我從全世界收集塑膠制品、垃圾袋、一次性廢品……廢棄的塑膠可以做成藝術品,而不是去傷害人與自然。我將象征著記憶的照片塞到這些‘廢棄品’中。」

這是一種近乎返璞歸真的藝術創作。倪誌琪特別提到了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校友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崛起於比利時的最為重要的服裝設計師之一,最為人所熟知的反偶像化措施就是將品牌去除一切個人化的銘印。其個人品牌Maison Margiela利用過剩的面料甚至舊衣服作為原料重新剪裁,創作成新的當季流行款。「這個品牌五年前在上海還很少有人知曉,但現在知道它的人已經很多了。」倪誌琪說。

【會變得美麗嗎?】,2024

我們和倪誌琪的采訪進行得很自然,在西岸穹頂中心,一邊看畫,一邊閑聊,迎面而來10幾個路人對著倪誌琪打招呼「倪老師好」。41年的教學者身份讓倪誌琪更多擁有向外的視角,他更加關註藝術公共性。在公共的場域中如何和人產生連線,如何喚醒內在與原始的審美感知。

去年,倪誌琪的【真空椅】出現在AI PLAZA西岸鳳巢。「當你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大至6公尺高,感覺還是很震撼的。」倪誌琪說。

【真空椅】,2022

同樣的,這位樂於破圈跨界的藝術家正在探索藝術計畫和商業計畫的結合。這一商業邏輯早已被驗證有效。

2009年,全球第一個購物藝術中心K11 Art Mall於香港開幕,以「藝術·人文·自然」為三大核心元素。官網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4日,K11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共有11家門店。即使新世界集團過去五年零售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K11利潤仍然有10%的復合增長,另有7個全球奢侈品品牌會在K11 MUSEA開設新店或擴張業務,零售總面積因而增加一倍至30000平方呎。

2024 「真空椅」在深圳金地威新中心的商業空間

隨著藝術與商業的結合越發緊密,以倪誌琪與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共同打造的「Ni」幻美境主題套房為例。小到電視機的開關、洗浴用品,大到茶幾椅子、床罩均來自倪誌琪親手設計。他以擅長的色塊拼貼手法,采用閑置面料,創作出這件獨一無二的「真空」系列床罩作品。倪誌琪說,創作時就好像在打造一個小型畫廊。

有了「Ni」幻美境主題套房的成功案例,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在市場上的藝術定位因此提升,幫助吸引眾多畫廊主理人、藝術家、品牌等,酒店的品牌宣傳延伸至更廣的領域。據悉,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自開業以來已與倪誌琪、倪好、杜秋銳、史成棟、顧天予、Jeremy Ville等多位藝術家展開合作,也正在逐步推出更多與藝術家合作的計畫。

「我想,藝術還是要帶動人類文明生活向前走一步的,」在西岸落日下,倪誌琪這樣說道。「要靠藝術家與設計師有創造性地去選擇一些不同的東西。時代到了這個階段,藝術的走勢也應該繼續向前。」

倪誌琪工作室一角

正如倪誌琪在他出版的圖片與遊記的隨筆合集【書上的記憶】中的感悟:「藝術是關乎生命體驗與情感體驗的結合感受,人的一生由無數的可能性和偶然經驗組成,想要尋找更為純粹、更真的一面就要好好生活。」

以下是富比士中國與倪誌琪的對話內容節選:

Q:您如何選擇創作媒材?環保永續的理念因何而來?

A:1990年代我在比利時讀書,課時多,資金緊張,創作只能就地取材,用一些現成品,這也讓我有了用生活日用品之類的綜合材料的習慣。現在越來越多的畫廊、收藏家、品牌都對永續議題感興趣,說明用這樣的材料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我用過宣紙、快遞袋、畫報、手工紙,這種實驗性很有意思。我最近喜歡紙板箱。一開始我把它鋪在工作室的地上,一段時間過後上面留下了很多銘印,突然不舍得,覺得可以用它做作品。

我之所以對材料感興趣是因為媒材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現在出現了PVC、AI各種跨學科的新東西,我的思考方式和創作方式因此改變,藝術更應該如此。

What Coffee Can Never Replaced 咖啡永遠無法取代,2019

Mixed media 綜合材料

210x170cm

Q:您認為公共藝術的邊界在哪裏?應該如何衡量與商業的關系?

A:我感覺公共藝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原來的公共藝術大多指出現在自由開放的公共空間裏的大型雕塑、戶外建築。但現在,商業環境裏也會出現藝術裝置,可以說它是商業布置,也可以純粹當做藝術品,這個邊界是可以打破的。

從藝術形式上來說,公共藝術要采取一種大眾都能夠接受的方式體現出來。比方潮流藝術為了引起關註會刻意討好大眾,原因其本身還是比較偏向於商業的。

但純粹的藝術是精英藝術,應該是先鋒的、前衛的、往前走的。哪怕是商業作品,你也應該把當代藝術的新理念與新技術結合在一起,去引領大眾,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一直覺得,藝術家參與商業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我要的是商業跟著我走,而不是反過來的。

Q:您對於學生以及青年藝術家有哪些期許?

A:我會告訴他們不要迷失方向,保持自己的本身是最重要的。為什麽呢?現在年輕的藝術家都喜歡從眾,比方說某一個流派關註度高,大家一窩蜂都去學這個、模仿這個。這一部份是大的教育背景下產生的結果,讓大家往「求同」發展。其實藝術應該「求異」。不論是知識面,還是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都要有獨特的觀念或理念。

2019 倪誌琪在捷克西波西米亞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教學現場

我給學生布置計畫時會說,「先把想法先給身邊的人看,如果父母朋友全看得懂,就不用再交給我」。藝術代表先鋒,前人做過的、太完美的再重復沒有意義。我反而喜歡看那些充滿爭議性的作品,藝術家靈光一現,你的未來就在這裏面。

這個時代是多元化的,藝術家一般是比普通人敏感的,時代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會影響到藝術家。我希望青年藝術家都能守住自己,找到自我,把真正吸引你的東西透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