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一個人的自信從根本上來說靠的是什麽?

2021-10-11心靈

靠的是「本自具足」,為什麽大部份人沒有,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的。這就是為什麽大部份人的自信建立在「從外面抓取」.其實你所遇到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你自己。傳說中的「佛眼看佛」若是明白這個佛理,那些植根於你內心的自卑感,會在一瞬間煙消雲散。

我們先思考這樣一個現象,就是為什麽當沒有人知道你在做什麽的時候,你反而會活得更好更自在,而一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父母知道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你反而會不斷的陷入到各種的困境之中。這種現象在【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網球的內心遊戲 】中有具體描述.教練言語過多的指正學員並不能讓學員網球技術有所提高。

自我1(個人評判)和自我2(個人身體)的互相信任才能達成完美的心流, 大致意思是,一旦有人了解你的目標,原本勢如破竹的狀態就會瞬間被打破。為什麽會這樣呢?答案是心智的占據。當有一些觀眾存在時,我們不得不將一部份心智分離出來,以適應這些觀眾。我們本能地希望在別人眼中表現得不錯。

因為你正在運用多重評價體系來規範自己的行為。為了更生動地說明這一觀點,我們以電影【荒野求生】中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角色為例。設想一下,主人公(我們可以稱之為漢克斯)在一次意外中被困在一片荒無人煙的野外地區。在這片荒野中,他並不在乎自己的衣著是否得體,也不會過分擔心自己做了什麽看起來很蠢的事情,亦或是自己在鉆木取火時失敗了多少次。

然而,如果他參加的是一個野外生存的真人秀【原始小哥】,他會意識到灌木叢中隱藏了大量網路攝影機。在這種情境下,他的心智將面對至少兩套評價體系。第一套體系要求他成功逃離荒島,而第二套則要求他在網路攝影機前顯得聰明而不愚蠢。因為觀眾群體多元,比如粉絲可能會關心漢克斯是否有獨特的求生技巧,黑粉則可能挑剔他是否做出了違背常識的事情,而漢克斯的父母愛人也是觀眾,他可能會擔心兒子在求生過程中所受的困苦。愛人可能會思考,這個男人在這個生存過程中是否展現出了一些值得信賴的意誌品質。隨著觀眾的多元化,占據心智的因素也會逐漸增多,從而導致最終的表現變得越來越糟糕。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心智將不得不同時滿足不同群體的期望。

那我們應該怎麽處理這個情境呢?大部份老生常談的建議是「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要做真實的自己,敢於引起他人的不滿」巴拉巴拉之類的。我給你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就像我一開始提到的:佛眼看佛,因為你所遇到的每個人看到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你自己。

實際上,在生活的各種場合中,你會發現始終只有你自己在場。這其中有趣的一點是,我們之前提到關註可能帶來壓力,但實際上關註本身並非是壓力的源頭。壓力的觸發點在於知道有人在關註你,這才會引發這種壓力。

更加離奇的是,你是否意識到?那個一直在關註你的觀眾實際上並非別人,而是你自己(自我1)。這就像是一個神秘的鏡子,反映的並不是外界的目光,而是你自己對自己的關切和期待。

有一句話叫做別人眼中的你並不是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怎麽理解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眼中的你實際上並非真實的你,反而是他們對你的投射和理解。與此相反,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真正看待他們的視角。透過一個簡單的場景來解釋:想象一下,地鐵裏擠滿了人,每個人都在忙碌著不同的事情。盡管他們都在狹小的同一個空間,但實際上你無法真正了解每個人的內心和背後的故事。

比如你皺著眉頭看見熊孩子在大聲喧嘩,實際上你對熊孩子一無所知。你看到的實際上是你自我的投射,叫做「你無法忍受當眾喧嘩」。

再比如現在你看到了漂亮文藝妹子在安靜的讀書,但是有可能這其實是她今年第一次讀書,我是說你依舊對這個妹子一無所知,你看到的其實是自己的價值觀的投射,叫做「你欣賞喜歡讀書的人」。

實際上你發現了嗎?人類就像手電筒一樣,發出的光芒最終在別人身上反射回來。這個光芒從我們自身發出,然後在他人身上映照出我們的影子。理解這個比喻,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麽有人在崇拜某樣東西時,卻可能因此感到自卑。因為自卑的光芒一旦照到別人身上,就變成了崇拜。

以對學歷的崇拜為例,一個人之所以會對學歷有著深刻的崇拜,往往是因為長時間以來對自己的學歷感到自卑。因此,只要有人拿出一本博士證書,就能輕松壓制他。同理,對金錢的瘋狂追求也可能源於童年時對金錢強烈的匱乏感,因此稍微顯露一點財富就足以左右他的行為。

看,人類總是在玩一場只適合自己的遊戲。所以,我們所談論的那些關註你的觀眾實際上並不真實,那些讓你崇拜的人也只是你自己的投影。他們一直都只存在於你的內心。就像參加真人秀的漢克斯一樣,他從未意識到他並不是被外界影響,而是被自己內在的思想所控制。同樣,對於那些感到自卑的人而言,他們並沒有認識到他們崇拜的物件並非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因為先前感受到了內心的怯懦和不滿。

然而,一旦你意識到本自具足,一旦你能夠透視那虛幻的「別人」,一旦你意識到在這段旅程中,你一直都是獨一無二的主角,那麽你就真正迎來了解脫與自由。畢竟,此時你所閱讀的這篇文章裏的「我」,或許實際上也只是你自己龐大內心的一部份罷了。

萬物都是合一的存在,其實沒有人在關註你,只有你自己。大腦是投影源,我們眼睛裏看到只是自我的意識投射。我們之所以在乎他人眼光,只是沒有接納自己。「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的另一個解釋:別人對你的看法是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他自己在世界上的對映。所以,別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

用王陽明的話就是: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則花有百般顏色,花已入我心。

用佛法說,心外無物,萬法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