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近日公布面向2035年中長期發展的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勾畫土地空間藍圖。值得註意的是,規劃明確提出,合理配套居住空間,促進職住平衡,並給出了相對具體的操作思路。
在產業空間規劃中提及居住空間安排,這在以前國內各地並不多見。「這體現了深圳在規避‘職住不平衡’問題上的前瞻意識。深圳在城市功能區及交通規劃建設方面積累的經驗,值得其他城市借鑒。」一位城市規劃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深圳市產業空間規劃布局圖。來源:【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
525平方公裏的「20+20」產業空間格局
12月19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資訊化局、科技創新局聯合釋出【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2024—2035年)】(下稱【規劃】),最佳化細化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空間範圍,統籌布局20大科技創新集聚區,打造「20+20」的產業空間總體格局,支撐深圳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2023年,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85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18萬億元,這兩項數據連續兩年實作全國城市「雙第一」。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8%,占 GDP 比重提高到41.9%;未來產業發展已具備較好基礎,合成生物、光載資訊、智慧機器人、細胞與基因等四個未來產業已初具規模,腦科學與腦機工程、深地深海、量子資訊、前沿新材料等處於孕育期。
根據2022年度深圳市國土變更調查,深圳市現狀工業用地217.7平方公裏,占建設用地比重21.7%,整體規模較為適當。2023 年,深圳市每平方公裏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54.2億元,處於全國較高水平。
但受早期以村鎮為單位的工業化特征影響,深圳市工業用地權屬較為復雜,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際掌握及自行轉讓的工業用地,占現狀工業用地的比重超過50%。且工業用地布局分散,存在原特區外工業與居住用地混雜交錯布局的現象,難以滿足產業集群發展、鏈式布局、配套協同的需要。因此,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安排。
【規劃】提出,保持合理的工業用地比例和規模,推動工業用地向產業園區集中和高效利用。到2035年,全市工業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不低於20%,全面建成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和20個科技創新集聚區,總規模約525平方公裏。
其中,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鹽田、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等8個區布局20個先進制造業園區,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制造環節集中布局,總用地面積約333平方公裏;在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等9個區布局20個科技創新集聚區,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研發環節及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集中布局,總用地面積約192平方公裏。
根據【規劃】提出的工業空間總體要求,至2035年,全市先進制造業園區內規劃工業用地面積不低於132平方公裏,占園區內規劃建設用地比重約 44%。為確保工業空間集約高效利用,新出讓工業用地地塊容積率應按照【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確定,原則上不得低於地塊所在密度分區工業用地的基準容積率。
在產業空間布局原則上,【規劃】明確了「制造為基、園區引領」「嚴守底線、集中連片」「功能協同、產城融合」「最佳化結構、盤活存量」四大原則,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註重產城融合發展,圍繞產業園區統籌配置品質居住空間、優質公共服務和宜人生態環境,確保企業引得進、人才留得住。
追求「職住平衡」的深圳實踐
【規劃】第14條「配套設施完善指引」部份提出,健全生產配套設施,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合理配套居住空間。「這是區別於之前各種產業空間規劃最大的亮點。」前述城市規劃專家評價道。
【規劃】提出,鼓勵依據就業人口規模和個人化需求配置必要的居住空間,最佳化住房結構,促進職住平衡,提高居住品質。【規劃】明確,先進制造業園區應配套一定比例的宿舍和保障性住房,聯集中統一建設,定向對園區內就業人群供給,宿舍作為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納入全市住房保障體系統一管理。鼓勵對園區內及周邊的城中村進行改造,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居住品質,提供多樣化的租賃住房。科技創新集聚區應依托軌域站點集中供給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等多元居住空間,滿足各類產業人才在不同生活、發展階段的居住需求。
近年來,「大城市病」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其中一個「癥狀」就是職住分離導致的職住失衡,市民平均通勤距離過長。這幾乎是對職住規劃缺乏合理規劃的城市的通病。上述城市規劃專家告訴記者,深圳市在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
在城市規劃方面,深圳較早確立了「多中心、網路化、組團式、生態型」的發展理念,布局差異化發展的城市功能中心和節點。這一規劃理念有效緩解了城市中心的壓力,促進了資源要素的高效流動,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職住平衡選擇,有效縮短了市民的通勤距離。深圳還註重交通與土地的協調發展。【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了「交通引領發展」的戰略,例如,在規劃地鐵路線時,充分考慮了沿線地區的職住平衡和人口分布。
10月中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百度地圖聯合釋出【2024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根據該報告,深圳在通勤時間、通勤空間和通勤交通方面均表現出色,其中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高達81%,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80%目標的超大城市。報告指出,深圳的職住分離度最低,為2.7公裏,遠低於國內其他超大、特大城市。
「此次【規劃】將職住平衡列為重要考量,正是深圳市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註重以人為本,在產業規劃上兼顧宜業與宜居有機統一的體現。」上述城市規劃專家表示,這種理念值得始終堅持。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