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心理學怎麽治愈別人
先別說治愈自己啊,咱先來看看心理咨詢是如何治愈別人的。
你真的以為,是認知行為、心理動力這些人性觀和辨證行為、自由聯想這些方法治愈了一個人嘛?未必。
在研究中發現,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是核心 [1] ,它會以各種方式對咨詢最終效果起作用。不過,這種關系並不僅僅是兩個人坐在一起聊天(就像你和閨蜜一樣),它還需要滿足:
同時,心理學家發現有三個不依賴於任何流派治療因子,可以產生作用(Rosensweig,1936),分別是:
因此我們可以粗略得出結論: 心理學(更確切的說,是心理咨詢)能夠治愈他人,關系帶來的改變要大於理論取向的差異 。這一點在蘭伯特的研究中(Lambert,1992),則更為清晰。
那麽學心理學就完全無效嗎?
並非如此,對於一部份人來說,學習心理學能夠起到一定的幹預效果。這一部份人,在動力學的框架下,被理解為「以沖突為主」的來訪者。
來訪者的困難,通常來源於兩部份內容,第一部份是來訪者的人格組織結構,第二部份是來訪者內部的沖突(關於沖突,精神分析世界中有多種多樣的描述角度)。每一個困擾,都是上述二者按照一定比例「調配」而成的。 [2]
因此動力學取向的咨詢師,需要先評估來訪者的困難,是以沖突為主,還是以結構問題為主。
肯定 | 更多 | 混合 | 更多 | 肯定 |
---|---|---|---|---|
與結構相關 | 與沖突相關 |
以關系為例,如果來訪者的困擾是以沖突為主的,那麽咨詢師需要理解,他與周圍人的關系困擾來自於某種妥協形成,即來訪者 內在的沖突 ,導致他「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最終 以某種適應不良的方式建立關系 。而且來訪者的防禦性行為,更有可能讓他人以令他們失望的方式作出反應(自我實作預言)。
如果來訪者是以結構為主的,那麽咨詢師需要給來訪者 更多確認 ,而非帶領其思考,例如鏡映、支持其感知,而且可能需要更多的知識來幫助來訪者應對現實中的困難。來訪者在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方面存在困難,很難形成依戀,無法涵容濃烈的情緒,因此調動來訪者的情感並非最佳策略。
學習心理學,通常能夠幫一個人 在理智層面得到更多支持 ,比如了解社會心理學中的效應,認知行為療法,辨證行為療法的幹預技巧。這些「幹貨」其實特別能夠 支持來訪者的「結構」 ,因此很多人自學心理學感覺得到了治愈,其實是來自於自我(ego)被支持後,用社交技能掩蓋了結構問題。
閱讀方面的推薦
來訪者的困擾,若是以沖突為主的,他們更適合閱讀一些分析性的書籍。比較通俗的讀物,我會推薦【被討厭的勇氣】和【忘憂十二夜】。這類書籍會更多揭露來訪者的內在沖突,看到一些自己過去沒有認識到的內容。
其實【為何家/愛會傷人】,也是走的這種路線,但由於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絕對化的內容較多,不利於引發思考,更有可能讓那些以結構性困擾為主的人 貼上標簽 ,因此在選書的時候,也需要謹慎。
若是以結構為主的困擾,我建議閱讀更多實用書籍,例如溝通技巧,職場溝通話術,兒童發展心理學,辨證行為療法之類。這類內容能夠很好的幫助個體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只不過其中一部份內容,並不是心理學範疇,有可能被規劃到管理學、人際溝通等領域。
關於自我分析
很多搞精神分析的人喜歡玩自我分析,那麽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悖論: 你分析得結果,究竟是你潛意識得呈現,還是你得潛意識為了掩蓋真實沖突,而呈現了一個你以為得真實答案?
經過自我分析,我知道某種「渣男吸引體質」在我家族的女性中「遺傳」。這看似是個正確的分析,但它卻讓真相藏得更遠——我對男性荷爾蒙的強烈需求。在佛洛伊德早期,他將自己的工作定義為「自我分析時代」(1887-1904),這段時間正是他從催眠實踐工作至發明精神分析的時間。不過他在1897年與弗裏斯的通訊中:「我的自我分析徹底失敗了……我只能運用客觀獲得的人事,如同對待陌生人一般,才能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實際上絕無可能」
相比較起來,卡倫·霍尼就會樂觀一些,她相信自我分析可以幹預輕度的精神官能症。這似乎意味著自學心理學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決心理問題,但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以釋夢為例:
無論什麽人想要檢驗一下自己的解夢能力,假如他對此時在自身(himself)中發揮影響力的因素一無所知,那麽他就是在拿自己的運氣賭博,在玩不計較成功與否的遊戲。在那個時候,解釋也就轉變為理智的推斷,即便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夢本身是淺顯易懂的。 [3]最後談談價效比
其實,透過自學心理學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是 價效比極低 的事情。很多人只關註到了接受心理咨詢要花費的金錢,但沒有註意到學心理咨詢要花費的金錢。
以目前最常見的心理咨詢知識普及培訓來說,入門價格也是3k+,而且還學不到什麽東西(還有可能學到很多過時的東西)。
如果想透過自學心理學,達到能解決問題的程度——例如前文霍尼描述的水平,那很有可能是數萬元的成本。這筆錢足夠支持你接受幾年的心理咨詢。
又有人說,如果碰到不靠譜的心理咨詢師怎麽辦?
我就笑了,難道你覺得培訓心理咨詢的老師靠譜嗎?如果他有能耐指著心理咨詢吃飯,為什麽要去授課呢?
更何況,心理咨詢至少還有一個倫理擺在那裏。培訓這件事情可是連提都不提的。
所以試圖學習心理學自愈,風險更大,花費更高,價效比很不合適。
參考
- ^ 心理治療大辯論
- ^ 操作化心理動力學診斷手冊(OPD-2)
- ^ 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