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最新「中國企業500強」揭曉:這些民企跌出前100名,還有哪些挑戰要註意

2024-09-13心靈
9月11日,在2024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23次向社會釋出了「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榜單發現,排名前100位的民營企業集中在科技、能源、汽車等領域,相對而言,部份科技民營企業的排名有所上升,也有新闖入前百名者。而民營鋼鐵企業、能源企業的排名和業績則在下滑。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最近3年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後發現,2022年或2023年還在榜單前100強名單上,但2024年卻跌出前100強的民營企業包括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小米集團等。
電商上榜諸多,行業越來越卷
榜單顯示,科技民營企業中,京東排名最靠前,位列第12位元,其次是阿裏巴巴(第21位)、華為(第30位)、騰訊(第37位)等。
京東在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12位元,在互聯網公司中為第一名。2023年和2022年京東排名為第15名。
傳統電商正面臨激烈的競爭。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行業角度出發,傳統電商或者貨架電商的創新力不足,企業面臨老化問題,員工的思想老化、躺平等情況比比皆是。在此背景下,新型的社交電商例如抖音、快手、小紅書甚至視訊號等持續發力,對消費者購物資訊的獲取渠道,乃至上遊廠商的行銷策略和渠道建設,都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對於傳統電商而言,難以用原有的貨架模式去迎接挑戰。貨架電商的頹勢明顯,社交電商的發展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
從2021年到2024年,阿裏巴巴在「中國企業500強」上的排名分別為第19名、第20名、第21名。wind數據顯示,阿裏巴巴從2021年到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8530.6億元、8686.9億元、9411.7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18.93%、1.83%、8.34%。
最近兩個季度,透過對使用者體驗的持續投入,阿裏巴巴近兩個季度分別錄得了GMV的雙位數增長和高個位數增長,如何保持持續的增長動力,將成為阿裏巴巴的長期挑戰。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資訊通訊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電商平台是一個規模效應明顯的行業,沒有規模效應就沒有競爭力。未來,阿裏巴巴可以選擇多生態的方式,實作淘寶電商生態對外延伸,比如本地服務和電商平台業務的結合。阿裏巴巴的「失速」與調整背後,電商正在走向更細致化、全方位的競爭。
騰訊控股近3年在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排名有所波動,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排名分別為39名、44名和37名,對應(前一年)營收為5601.18億元、5545.52億元和6090.15億元。其背後,騰訊年營收自2018年起一直持續增長,直到2022年出現同比下滑。
在過去一年裏,騰訊的「王牌業務」本土市場遊戲業務收入表現疲軟,對於騰訊未來的機會,馬化騰提到「全廠的希望」視訊號業務,是「結合自身特點、做熟人社交」的短視訊,但電商知識仍需要補,電商與廣告相輔相成。另外,小程式、小遊戲、搜尋業務,也被馬化騰定位為未來微信的「新芽」。而在遊戲業務上,他將遊戲出海形容為公司出海國際化的最大希望。
但騰訊面臨的新挑戰包括,如何應對部份老業務如遊戲直播收入下降的挑戰、如何將大模型投入轉化為收益等。今年以來,互聯網「拆墻」漸成定局,騰訊旗下遊戲開放抖音直播,微信支付則接入淘寶,如何在互聯網更開放的競爭中立足並尋求增長,將是今年的新看點。
相對而言,美團的排名進步較快,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99位,進入了前100名。2023年排名為126名,2022年排名為150名。但過去三年,美團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可以用「舒適區消失」來形容。
應對競爭,美團也采取了不少舉措。例如,下調了部份傭金費率。今年以來,美團多次調整組織架構。8月23日,王興釋出內部信件宣布「公司組織繼續叠代」。在外部消費環境變化之際,美團也透過低價策略實作業務的增長。
通訊類企業入圍者擴容,家電存量競爭
值得註意的是,在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通訊裝置及電腦制造、半導體及面板制造等企業入圍數量達到31家,包括中國移動(600941)、華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想、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小米、大唐、中國電子資訊工業集團、京東方、TCL、亨通、中興、浪潮、神州數位(000034)、榮耀終端、中天科技(600522)、中國鐵塔、聞泰科技(600745)、通鼎、中國資訊通訊科技集團、新華三等。過去5年,這一領域增加了18家企業。
在通訊裝置商上榜的民營企業中,華為位列500強榜單第30位,在通訊行業中排名第二,營收達到7041億元。過去三年,華為所面臨的經營環境經歷了較大起伏,但從排位來看,並無明顯變化,華為2023年排位32位元,營收6423億元,而在2022年,排位33,營收6306億元,整體營收依然處於上升狀態。
華為官方公開資訊顯示,手機業務所在的終端收入在三年內一度從4830億元滑落至2145億元。相較之下,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步攀升至去年的17.3%,成為華為高端市場的最大接盤者。但從持續發展角度來看,華為依然面臨著復雜外圍環境帶來的挑戰。從制裁常態化走向正常營運,從求存到發展,華為如何構建更加堅韌的供應鏈能力,確保高品質的業務連續性和產品競爭力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在2024中國500強企業的榜單中,家電、面板類企業約11家,它們的排位、與上年相比的變化及2023年營收分別為美的集團(73位、上升8位元、3737億元)、海爾集團(74位元、上升5位、3718億元)、格力電器(133位、上升10位、2039.8億元)、海信集團(135位、上升11位、2022億元)、京東方(154位元、上年沒有、1745億元)、TCL科技(155位、上升8位元、1744億元)、長虹控股(187位、下降9位、1402.8億元)、TCL實業(214位元、上升20位、1203億元)、奧克斯集團(286位、上升12位元、860億元)、創維集團(351位、上升74位元、690億元)、三花控股(419位、上升22位、578億元)。
美的集團、海爾集團、格力電器、海信集團、TCL科技、TCL實業、奧克斯集團、創維集團、三花控股的排位都上升了,它們主要受益於兩方面:一是家電、面板行業的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提升,二是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擴張。長虹控股的排位下降了,隨著家電行業強者恒強的趨勢益顯,長虹在彩電行業的地位沒有往昔那麽輝煌,其它龍頭企業積極進行股權激勵或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長虹在這方面還需完善。
如何提升在中國乃至全球家電市場的份額,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自主品牌溢價,打造真正的世界名牌並穩步推進多元化,是中國家電龍頭企業下一步的必答題。
汽車民企排名上升
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比亞迪、吉利、寧德時代位於前100名,三家企業排名均大幅上升。其中,比亞迪位列39,吉利和寧德時代排名為53和67,上一年這三家民營企業排名分別為65、68和85。新疆廣匯和長城汽車排名前200,名次較上一年也有所提升。
從上榜500強汽車領域民營企業來看,多數企業排位上升。尤其是和新能源領域相關的企業快速發展,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是龍頭企業,在全球也占據重要地位。自2022年以來,比亞迪已經成為國內銷量冠軍,年銷量超過300萬輛,而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一。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相關零部件企業隨之快速發展。無論是產業鏈優勢還是電機、電控、電池這三大核心要素,中國都具有明顯優勢。均勝電子、立訊精密、協鑫等涉及汽車電子軟體業務、電池等的民營企業也在500強之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此前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一定的發展優勢,汽車供應鏈企業抓住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構建了中國式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但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距離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差距,同時短板與弱項也不容忽視。
頭部民營企業出海業務快速發展,這也推動了營收和利潤的大幅上漲。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汽車市場掀起價格戰,行業利潤整體承壓。但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實作了銷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三項指標全增長。其中,比亞迪超越上汽集團成為A股車企中的頭號玩家。比亞迪上半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成為第一名,凈利潤也超過136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央企、國企快速發展,民營企業比亞迪、吉利、長城迅速成長,而新勢力企業和合資企業發展得也很好。隨著智慧網聯汽車發展,很多供應鏈民營企業把握住了市場機會。「過去汽車企業以加工為主,透過規模化生產 降低成本,現在形成了很強的工業體系,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較為艱辛,過去民營企業發展處於微笑曲線最底端,現在不斷延伸,透過設計創新,逐漸形成品牌。民營企業在開發中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這也是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許海東表示。
鋼鐵民企排名下降、化工企業利潤下滑
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鋼鐵(黑色冶金)行業共47家上榜。其中前100名的企業中,純鋼鐵企業有4家,分別是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鞍鋼集團有限公司和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沙鋼集團」),分別位列第11名、第66名、第94名和第98名。這其中,只有沙鋼集團是民營鋼鐵企業,其他均為央企或地方國有鋼鐵集團。
從2022年到2024年,沙鋼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的排名逐年下滑,其中2022年為第87名,2023年為第93名,2024年為第98名。沙鋼集團的營業收入也是逐年下滑的趨勢:2022年營業收入3036億,2023年營業收入2878億,2024年2778億。
最近三年來,國內鋼鐵行業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是逐年下降的趨勢。記者梳理歷年國內鋼鐵業的利潤數據發現,國內鋼廠的利潤曾在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隨後開始逐年下降。2022年,鋼廠的盈利水平急轉直下,成為最近十幾年來行業盈利的最低水平。2023年,大多數鋼鐵企業的利潤繼續在2022年的基礎上下滑,這背後是鋼鐵價格的持續下降。今年以來,鋼材市場需求繼續明顯下降、價格大幅下跌、虧損面持續擴大。
「目前的國內鋼鐵行業中,大多數鋼廠還是在同質化競爭,以前是建築鋼材同質化,現在連板材也快要殺成紅海了,」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對記者指出,現在能賺錢的企業,主要是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鋼廠,比如寶鋼,華菱鋼鐵和一些特鋼企業,而對於沙鋼等鋼廠來說,競爭越來越激烈。
化工能源類企業的業績壓力也不小。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今年傳統能源化工領域共17家民營企業上榜,較去年減少了4家,比2022年同期增加1家。
上述17家公司中,民營化工企業占比仍保持在六成以上水平。其中,恒力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大民營煉化企業穩居近兩年傳統能源化工民營企業之首,且排名逐漸靠前。以恒力集團為例,該公司排名自2022年第64名逐漸上升至2023年第37名、2024年第26名。
不過,從業績表現來看,入榜民營化工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整體呈現下滑趨勢,雖然2024年營收、利潤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22年平均水平。
近幾年,由於原油、天然氣等能源成本下降以及絕大多數石化產品價格下跌,疊加市場對於中國石油需求即將達峰的預期,國內石油化工行業整體處於增產增銷不增利的情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簡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曾在2024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介紹,2021年行業價格和效益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刺激產能擴張熱情,乙烯、丙烯、PX、PTA、醋酸等大量計畫蜂擁建設。隨著巨額投資投放到大宗基礎原料及中低端化學品,產能集中釋放,部份產品階段性供需失衡。受此影響,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2023年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至15.95萬億元,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0.7%至8733.6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受近幾年煤價回落影響,越來越多民營煤企跌出500強名單。從數量上看,上榜民營煤企由2022年的4家、2023年的5家下降至2024年的2家,且上述企業營業收入、利潤亦整體呈下降趨勢。
「煤炭民營企業在500強企業中的占比逐漸縮小,營收和利潤同步下滑,這與國內外煤炭市場供需格局變化有關。」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解釋稱,國內用煤受整體供需偏寬松、雙碳目標制約等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整體承壓回落。同時,煤炭行業正面臨環保政策的嚴格要求和能源結構轉型的挑戰,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煤炭民營企業業績下滑。
田利輝建議,將技術創新、市場多元、數位轉型、綠色發展作為推動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路徑。民營化工企業還需要加快綠色化、數位化轉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同時透過數位化手段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動化工等民營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透過兼並重組等方式提升產業集中度,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市場研究和風險管理,合理調整生產計劃和庫存策略,以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和市場需求變化。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