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思維模式的分類。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幾個詞之間的區別,比如說能力,思維,認知,心智模式。這幾個詞之間它有共性的部份,甚至沒有辦法完全區分,但是我們能夠從這些之間感受到它們的共性是面對問題的應對方式和應對模式。
如果按照大的分類,是分為兩類的:一類是理論智慧,一類是街頭智慧。
理論智慧可以透過學習獲得。可以透過用知識重構自己的認知獲得比如說書本,短視訊,長視訊培訓和演講。
在我們剛進入社會之前,一直接受的模式來自於理論智慧。這些智慧的知識結構是有自己體系的,甚至可以自圓其說。
它們的優勢是可以快速的讓不同的人無差別的繼承和接受,促進智慧的傳播。它們的劣勢是不一定能,直接套用到現實中解決具體的問題。
另外一種叫做街頭智慧,我們可能都見過這樣的人,他們似乎不怎麽讀書,又不怎麽學習,但是你會發現他們能夠很清晰的思考各種問題,並且在現實中混的很好,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他從初中輟學,然後到海南去打拼,做過裝修,又在景區裏面開過店,做過各種各樣景區的小生意。我發現在跟他溝通的過程中,它更接近的反應模式是對於問題直接生出來一個辦法,然後直接去做。
跟他一對比會發現自己更傾向於把對這件事物的理解系統化,清晰化。
現實世界的冗雜在於有的時候即便是殘缺不全的知識也能夠解決問題。並不像你想的那樣,完全需要人去準備好。現實生活的困境與場景更多是處在系統與非系統的混雜當中,契機的發生在於此,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一起。
二:如何獲得這樣的能力?
第一種-理論智慧,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獲得,我們可以透過努力獲得,可以透過刻苦獲得,可以透過多種資訊渠道獲得,只要學就可以得到傳承。
第二種-街頭智慧,往往書本上沒有,視訊上也沒有,我們是需要找到具體的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方面有結果的人去聽取他們獨特的經驗,他們的經驗裏面,雖然也會混雜的有理論智慧,如果細心辨別,你總能發現有一些東西是獨特的,它來源於現實的反饋。
三:書本上無法獲取的東西有哪些?
現實的歷練往往能夠讓人提升眼界,打破自己原來對這個世界的固有認知。會發現沒有那麽多的想當然。會發現也沒有那麽多的理想。會發現有些東西拼拼湊湊好像也能管用。這種管用其實就革除了完美主義的弊端,完美主義是理論智慧的詬病。
直接去面對問題才能夠獲取自己想要的這種能力,直接去面對問題,大腦會被環境所激發,並且從環境中尋找可能性的因素組合在一起。
說到這裏你會發現我能用結構化的語言把這個問題進行提煉,把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進行提煉。這本身也是理論智慧的一種體現。
憑借兩種智慧中的任何一種,都能夠積累到一定程度上,解決掉自己的問題,如果說把兩種思維組合在一起,效果會更好。我們看到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在打下江山之後,都會重用文臣來制定各種規章制度,這就側面證實了理論智慧的重要性,可以構建系統對於系統的定義,能夠把系統的要素框在其中會構建一個統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