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壯闊祖國西北角,澆灌團結幸福花——上海對口支援喀什一線見聞

2024-08-28心靈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8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壯闊祖國西北角,澆灌團結幸福花——上海對口支援喀什一線見聞】的報道。
「來疆為什麽?」「在疆幹什麽?」「離疆留什麽?」從祖國的東部沿海到西部邊陲,相距5000多公裏的上海和喀什在對口支援中交往交流交融。
14年來,上海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理念源源不斷輸入喀什。在喀什16.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上海援疆幹部越昆侖、穿沙漠,在萬裏邊疆揮灑汗水、奉獻才智,把喀什當作第二故鄉,與當地群眾結下深厚情誼,留下精彩的奮鬥者畫卷。
太平洋吹來的浩瀚暖風與自帕米爾高原而下的澎湃氣流相遇在這片廣袤土地上,形成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及時雨,澆灌出民族團結的幸福花。
文化穿越黃浦江畔,融入葉爾羌河
從上海到新疆,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當代文化正穿越石庫門,融入葉爾羌河。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新疆喀什的上海文化潤疆計畫——巴楚博物館,親身感受「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
展廳入口,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門頭造型首先映入眼簾,猶如置身於5000多公裏之外、位於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
結合100多件文物仿制品、藝術品等展品,觀看者可以感受到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黨和人民的百年奮鬥歷程,以及偉大建黨精神如何光耀天山之麓,奔流南疆沃土。在展覽開辦一年時間裏,已有超過9萬名黨員和群眾參觀學習。
巴楚縣阿納庫勒鄉衛生院的一名黨員說:「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中共一大會址。第一次參觀這樣的展覽,很震撼,裏面很多歷史資料都是第一次見,讀了好幾遍。我還要把孩子們帶到這裏,跟他們講講我們黨是怎麽建立的,怎麽克服困難的,怎麽發展壯大到今天的。」
絲路重鎮喀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種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文化底蘊深厚。一年多來,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幹部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以中華文化的涓滴細流浸潤各族人民心田。
「愚公家門口有一座大山,把他們的路給擋住了,然後他就帶領子孫一直努力移山。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放棄。練習書法、讀書都需要有這種精神。」喀什地區澤普縣賽力鄉中心小學學生帕提曼·亞森說。
此前,帕提曼在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策劃的2023年喀什地區上海援建四縣學生「神筆馬良」杯書畫大賽中,榮獲書法類(小學組)一等獎。她的作品就是用歐體書寫的「愚公移山」四個字。
後羿射日、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活動收集優秀書畫作品3000件,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智慧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小先生制」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建立的。如今,上海援疆部門正積極推動「小先生制進南疆」,讓孩子們一邊當學生,一邊當先生,即知即傳、即學即教,帶動家人和鄰裏。
巴楚縣第二中學的學生熱孜完古力·玉蘇甫就是「小先生」之一。「今年暑假,我天天教奶奶簡單的日常用語,也把老師講的故事說給奶奶聽,牛郎織女、張騫出使西域、蘇武牧羊……奶奶聽得如癡如醉。她老人家記憶力很好,現學現賣,常常把這些故事講給她的老姐妹聽。」她說。
盛夏時節,22時,喀什天色仍亮。金色的燈光打在喀什古城外墻上,燦爛輝煌。古城裏,各地遊客如織、場面熱鬧非凡,展現出生機勃勃、相容並包的文化新貌。
位於喀什古城的江南書局。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蘭天鳴攝 6月底剛剛開業的上海文化潤疆計畫「江南書局·絲路之光」為古城增添了一分獨特韻味。
「這是喀什古城內第一家書店。」「江南書局·絲路之光」計畫喀什負責人陳劍輝對記者說。走進書店,「頂天立地」的三面書架分為「少年強則中國強」「繪本裏的中國」「小人書裏的時光機」「帶一本書去旅行」多個區域。
這裏有富含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繪本,包括節氣、神話故事、中華傳統故事以及反映各民族風俗的連環畫;也有富有國際化視野的藝術、哲學、社科內容。書店的顯著位置還擺放著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簽名本。
此外,店裏還有上海松江的非遺老布和金山農民畫、雲南白族甲馬、貴州苗族泥哨等文創藝術品,共同傳遞「中國美」。
一位80歲的當地老奶奶,被女兒和孫女用輪椅推進了書店。她拿起一本介紹上海網紅打卡點——武康路的書籍,指著一張建築圖片說:「有機會也想去上海看看這些房子。」
今年8歲的小學三年級學生阿莉婭·艾合買提靠在書櫃上,拿起一本繪本,邊看邊讀了起來。「放暑假了,我寫完作業就跑過來看書。」阿莉婭忽閃著大眼睛告訴記者。
95後新疆姑娘阿依帕夏·阿裏馬斯江是書店店員。「書店開張後,古城的孩子們可開心了。有在這裏學習的,有的拿起一本書從下午讀到傍晚。孩子們還幫我們搞衛生,開心了就在店裏唱歌跳舞。」她說。
藝術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喀什人民無論大人小孩,都能歌善舞。歌舞也成為兩地人民情感溝通的橋梁。
一年多來,上海的文藝工作者將民族樂、交響樂、傳統戲曲等藝術形式,送往喀什的工廠、學校、社群、村莊、福利院等基層角落,培訓了一大批藝術工作者。
喀什的文藝工作者也來到上海。今年4月,莎車縣十二木卡姆歌舞團赴上海參加第3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作【絲路·東方】——輕聽十二木卡姆音樂會匯報演出。6歲的新疆女孩古麗娜孜·阿力木江用甜美的笑容和靈動的舞姿感染了上海觀眾,社交平台上點選量破千萬。
據悉,去年4月以來,上海在文化潤疆領域共計劃並落地實施55個計畫,在當地鄉村開展活動1300余場次,累計吸引線上線下觀眾超30萬人次,切實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真正把文化潤疆的「潤」字做紮實。
從「喀什所需」到「上海所能」
喀什需要什麽?上海能做什麽?一年多來,上海援疆工作緊緊圍繞「喀什所需,上海所能」,在深化合作中發揮滬疆稟賦資源優勢、比較優勢,竭力推動對口支援地區高品質發展。
近日,記者前往位於莎車縣亞喀艾日克鄉的一片戈壁灘。戈壁灘上長出綠意盎然的苜蓿、油菜和向日葵。兩個面積共1700畝的巨大綠色圓形地帶與周圍黃褐色的戈壁灘形成鮮明對比,植被生機一掃戈壁荒蕪。
「我們跟隨第十一批援疆幹部的步伐來到莎車,透過4天沙地治理、2天播種到10天出苗,實作了‘十天千畝、荒漠變綠洲’的治理成效。」綠色技術銀行工作人員劉莎告訴記者。
戈壁變良田的「魔法」究竟是如何實作的?劉莎向記者展示了幾個裝著各色粉末的玻璃瓶,裏面藏著「配方」。
「我們整合國內外領先荒漠治理技術,提出荒漠富營養固化改造技術。套用特種生物質增稠劑(SBT)等先進成果,改善沙土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土體承載力,營造沙地生物菌群環境,改善植被水文效應,形成穩定沙地生態。」劉莎說。
她表示,透過向地表30厘米的沙粒和石頭裏混合多種綠色生物基材料,既保水保肥,又緩釋透氣,讓種子能夠生根、發芽、生長,種植作物的用水量每畝比普通農田節省30%以上。未來希望實作10萬畝沙漠、戈壁的治理,也為當地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帶來更多可能。
一年多來,上海援疆把吸納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市場導向,積極引進紡織產業、鉆石生產加工等一批產業,讓當地群眾不離家不離村、就近從事生產,提高收入的同時,助力形成特色優勢產業。
在莎車,當地人酷愛鴿子美食,烤鴿子、鴿子湯是當地的美食名片。未來,「鴿子蛋」般的人造鉆石,在上海援疆工作的支持下,也有望成為當地的一張產業名片。
記者走進位於莎車縣產業園的碳索芯材(新疆)科技公司,一群來自當地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們,正在操作台前認真學習打磨培育人工鉆石。學生們不時將一枚枚3至4克拉大小的人工鉆石舉過眼前,透過放大鏡觀察鉆石的打磨角度。
「人造金剛石可用於工業精密刀具、珠寶、醫療、光學、航天、第四代半導體材料等產業。我們采用的是國際領先的MPCVD微波電漿化學氣相沈積法培育人工鉆石,可以制造高數量、高品質、高純度、大尺寸的金剛石。」該公司工作人員張劍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喀什能源充沛、適齡勞動力眾多,企業在當地發展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企業投產後,有望吸納5000人就業。
產業發展需要形成閉環。上海有大市場、大碼頭優勢。透過改造生產鏈、打通流通鏈、提升價值鏈,一批批喀什產品走進上海的千家萬戶。
今年6月,第五屆「五五購物節」上海援疆專場活動暨2024「滬喀優品」新品先發活動在上海靜安公園成功舉辦。喀什四縣的20家企業帶來12類150余種喀什特色產品,涵蓋水果、零食、幹貨、肉類、乳品、服飾等。最終,滬喀企業意向簽約金額超過3.9億元。
「先簽1000萬元,用於購買巴楚留香瓜。」上海靜扶實業有限公司采購經理楊平義與新疆巴楚縣安鹿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當場簽訂意向合約。
喀什亞西頌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自家的「澤拉木夏無核西梅幹」信心滿滿。「以前產品包裝只考慮到新疆市場,現在我們擁有迪士尼正版授權的藍紫色包裝,讓更多上海市民既飽眼福又飽口福,品嘗‘來自新疆喀什的甜’。」他說。
去年來,喀什商品頻頻亮相上海,在進博會、五五購物節、網上年貨節等平台上向市民展示,莎車巴旦木、澤普蘋果、葉城核桃、巴楚留香瓜等地理標誌產品逐步深入人心。2023年,上海銷售對口四縣的農副產品金額超過4.2億元。
如今,上海與喀什更是加速「雲端」攜手。今年5月,南航、東航先後開辟上海至喀什直飛航班,使兩地空中航程由此前的10小時縮短至6小時左右,為滬喀兩地經貿、產業、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嬰兒康復後,朱家全(左一)今年3月在一次上海援疆醫療義診中偶遇了嬰兒和她的母親。受訪者供圖他們在喀什不停「填空」
7月13日,手術即將開始,主刀醫生上海胸科醫院腫瘤科學術帶頭人羅清泉人在上海,病人則在5000公裏外的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羅清泉坐在機器人手術操作台,透過高畫質3D視野輔助,開始靈活地操控機械臂,訊號即時傳輸到萬裏之外。
喀什的手術室現場,機械臂收到指令後,「絲滑」地完成了各項手術動作。喀什院的援疆醫生全程為主刀醫生提供輔助。雖遠隔5000多公裏,手術操作宛若在同一手術室內。
約1個小時,一台透過5G技術引導的國產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手術順利完成。這也是全球首例中國自主研發的5G遠端機器人輔助肺部腫瘤根治術。
據悉,冠心病、主動脈夾層、小兒先心等心臟外科疾病在南疆地區發病率高於內地。過去,這類患者受限於技術水平胡地域交通因素,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以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為例,上海頭部的大型三甲醫院一年的手術量可能只有20多台。我們到喀什後填補了這項技術空白,15個月的手術數量就達到58台。」上海援疆幹部、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朱家全說。
援疆一年多來,朱家全印象最深的一個患者是只有7天、重2.9千克的新生兒。這是一個帶著錯位動脈的心臟來到人世的寶寶。
手術刻不容緩,朱家全和團隊成員在「核桃大小」的心臟上施行大動脈調轉手術,成功為這名新生兒理順了心臟動脈的「正常交通」。
「醫術高超,醫德高尚。」這是南疆首次嘗試從頸內靜脈途徑操作消融導管進冠狀靜脈竇遠端心外膜消融治療並取得成功後,患者出院時送給上海援疆醫生、喀什二院心內科主任陳慶興的錦旗。
到喀什後,陳慶興透過建立房顫患者術前常規食道心超排除血栓流程、開設南疆第一個心律不整射頻消融門診、組建喀什二院心律不整射頻消融救治小組等舉措,不斷最佳化急診心律不整救治流程。
入疆1年多來,陳慶興完成450余例射頻消融手術,手術量位列南疆第一,填補13項南疆地區乃至新疆的技術空白。
朱家全和陳慶興的故事是上海醫療援疆團隊在喀什工作的兩個縮影。2023年4月以來,上海醫療隊累計填補南疆醫療空白115項。一個個「皇冠手術」,一項項「填空行動」,不僅打響了口碑,更造福當地群眾。
除了「頂天立地強腰」,讓更多的喀什基層群眾能夠有所「醫」靠,也是上海醫療隊的心頭大事。
「兒童疾病變化,尤其是危重癥,早期辨識、判定和處理非常關鍵。」援疆幹部、喀什二院兒科主任陶金好除了日常門診外,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下基層,給基層醫療人員做培訓。一年多來他背著培訓裝置走過的路超過8000公裏。
「新疆地域面積大、兒童人口多,很多疾病如果不在第一時間救治,就可能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要讓孩子們能夠在‘家門口’看好病,關鍵是提升基層醫療水平。」陶金好說。
對此,陶金好牽頭發起19省市援疆醫療隊56位不同亞專業兒科醫生組成援疆兒科醫生聯盟,建立覆蓋全疆兒科醫生尤其是基層兒科醫生的交流平台,定期開展線上授課、疑難病例討論等。
「相關專業講座我們已經辦了40期,培訓全疆基礎兒科醫生約5000人次。」他說。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醫療隊領隊、喀什二院院長陳尉華說:「援疆專家會做、能做,只代表上海專家的水平,援疆專家帶的徒弟行,才是真本事,才能將內地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經驗惠及當地、留在當地。」
在喀什二院,多名援疆醫生向記者分享了他們徒弟進步的喜悅:朱家全的徒弟已能獨立完成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陳慶興的兩個徒弟經過8個月強化學習,可獨立完成室上速、室性早搏等心律不整的射頻消融手術;醫生王子高指導的徒弟伊力哈木江·克尤木已能獨立完成急性腦梗死急診取栓術和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說:「師傅就像一盞明燈,為學徒照亮前行的道路。他教導我要有耐心、細心和責任心,這些品質對於成為一名優秀醫生至關重要。」
從做手術做給當地同事看,到作為助手幫當地同事幹;從台下指導當地團隊幹,到當地團隊能夠獨立幹……2023年,喀什二院醫療業務量同比增長60%,門急診人次、手術量、在院人數、出院人數等幾乎所有醫療數據都創下新高。
用靈魂觸動靈魂,用雲朵推動雲朵
教育是一項靈魂工程,需要「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
「我們現在最看重的工作就是教研,就是要培養好老師。」喀什地區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市援疆幹部孫利強說,對口支援「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落實在教育領域就是要推動當地教師理念、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升喀什的教研水平、克服師資人才瓶頸,上海援疆可謂「八仙過海」,著力從「硬體投入」為主向「軟體支持」為主轉變,從「頂崗代課」為主向「幫帶提升」為主轉變。
上海投資6億元創辦的喀什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於去年成立,來自上海16所高校的骨幹人才幫扶支持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學校計劃選派優秀學生赴上海開展培訓交流活動。
上海援疆教育集團發起了「玉蘭工程」教師隊伍建設計畫,聘請30位上海基礎教育領域知名學科教育專家擔任導師,分類成立30個工作室,帶教170多名多民族教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真正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想要成風化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一茬接著一茬努力幹。」上海「組團式」援疆教師領隊、喀什六中校長肖銘說。
除了推動教育援疆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外,上海援疆還著力幫助孩子們走出喀什,增長眼界、了解國情。
今年4月,57名參加2024年滬喀學生春季「手拉手」研學活動的中小學生踏上前往上海的旅程,開啟研學活動。
這些來自喀什的中小學生在最初的5天時間裏,與上海的小夥伴同吃同住同學習。他們中有的人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離開家鄉、第一次來到上海……
白天,滬喀兩地的孩子們同升一面國旗、同上一堂課。晚上,喀什的孩子們就到上海孩子們的家中,和他們同吃同住「做一天上海人」。
喀什六中的學生蘇比努·木合塔爾說:「那次和上海小朋友同吃、同住、同學習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我不僅交到了一個貼心的朋友,還讓我了解到上海的風土人情,看到了上海的美麗和繁華,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學習。」
近期,上海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教師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圓滿完成,踏上了返滬的歸途。55名上海的援疆教師步履不停、春風化雨,湧現了一批像紅柳一樣,紮根邊疆、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
為了幫助部份教師提升國家通用語言的使用水平,教師喬華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組織了7期教師國家通用語培訓,共培訓當地教師900余名,走遍大小園區和學校。
澤普五中柴玉忠、秦兆艷夫婦,兩次攜手援疆支教成為佳話;莎車三中董會龍老師兩次援疆,先後四次捐資助學共計3萬元……
莎車一中援疆教師苑萍說:「我在新疆長大,在新疆讀書、生活了24年,對這片土地充滿了熱愛和感情。1991年我在新疆走上教師講台,後來調到上海工作。2023年,我以援疆教師的身份回到新疆,在夢想開始的地方為自己33年的教師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莎車縣亞喀艾日克鄉的一片戈壁灘經過技術治理變成了農田。受訪者供圖用好「錢袋子」裏的每一分錢
如果援疆工作是一盤棋,推進各項工作必須找到「棋眼」。援疆計畫多、資金量大,需要把制度和規範「豎起來」,將「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援疆資金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
「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幹部人才共169人,他們來自不同的部門和領域。大家背景不同,有的此前並未接觸過綜合管理和計畫資金管理。如何使他們快速成長為合格的‘施工隊長’,重要性不言而喻。」喀什地區行署辦公室副主任、上海援疆前指計畫資金業務組組長宋偉說。
記者在位於喀什的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辦公室裏看到,數百個援疆計畫實施進度「掛圖上墻」,計畫名稱、計劃資金、責任單位、援助幹部聯系人等一清二楚,每一個計畫的推進進度都即時跟蹤。
宋偉說:「我們設計開發了計畫資金監管資訊平台,讓‘掛圖作戰’的內容動態調整。幹部們透過手機、電腦能隨時隨地檢視計畫和資金進度,做到計畫管理‘一屏觀四縣、一網管全程’。」
施工圖如何轉化為實景畫?如何確保「賬目清清楚楚、計畫清清爽爽、幹部清清白白」?記者在幹部們書桌上的3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上海援疆計畫全過程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操作指南】,主要是為「好鋼用在刀刃上」,圍繞「錢該不該花、該不該援疆資金花、該不該花這麽多、該不該當前花」等績效「四問」,突出結果套用,將成本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援疆資金分配、安排等掛鉤,更好發揮績效管理的「指揮棒」作用。
——二是【上海援疆計畫全過程管理指南】。該指南的作用是圍繞「管什麽」「誰來管」「怎麽管」,分類提出責任分工界面和具體工作指引,其中還對當地醫院、學校、廠房、道路等不同型別的計畫建設標準作了梳理,提出了參考定價。
——三是【上海援疆計畫資金管理風險辨識和防控指南】。指南梳理列舉了計畫設計立項、開工準備、實施推進、竣工驗收、資金撥付、結余資金管理等各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並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隨著科學管理、精細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葉城分指揮部就在去年的工作中嘗到了甜頭。
例如,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在依提木孔鎮、鐵提鄉美麗鄉村建設計畫上,透過公開招標,聘請了專業的投資監理公司。兩位專業的一級造價咨詢師常駐葉城分指;聘請專業法律顧問,推廣格式化合約,對付款節點、違約責任都做出明確要求,提升了施工單位的積極性;把審價單位和財務審計單位整合成聯合體開展全過程管理,同時建立政府部門聯合會審機制,築牢最後一道防火墻。
「透過上述做法的探索,不僅使得計畫資金利用率、建設品質、融資能力實作了‘三提高’,也實作了計畫審計問題、法律風險、爛尾現象的‘三減少’。」葉城縣委副書記、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指揮長曹駿說,經過測算,去年葉城節省的援疆計畫資金約占援疆計畫總投資的15%。
援疆資金來之不易,不能浪費每一分錢。但在現實中,如果相關計畫責任單位存在涉訴情況,可能導致相關資金被法院凍結、劃扣,危及資金安全。
為了確保援疆資金安全,上海援疆前指與浦發銀行喀什分行深入合作,在援疆資金監管平台上引入「人民幣資金池」管理模式,將縣財政局撥款和計畫責任單位支付款項兩筆業務融合為一筆流程,推行計畫責任單位援疆帳戶(即三級帳戶)資金「零余額」管理,該帳戶僅作為援疆計畫資金動態即時過賬使用,實際帳戶余額為「0」,從而避免資金被凍結、劃扣,對資金使用「加把鎖」。
據悉,2023年,上海援疆共投入資金超過28.5億元,實施94個計畫,援疆計畫資金使用效益得到不斷提升。
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孟慶源說:「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幹部駐紮喀什,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立誌以‘五新’促發展利新疆,即產業援疆謀求新突破,民生援疆攀登新高度,文化潤疆綻放新亮點,交往交流交融開啟新氣象,幹部人才煥發新活力,努力將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凝聚人心工程、民族團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