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Phone 16 選購指南,4 款機型這樣買最省錢|附全系新品購買建議

2024-09-11心靈

看完今年的蘋果秋季釋出會,有些朋友動了換新機的念頭。

不過大家也很糾結到底要不要下手?一方面,全新的 iPhone、AirPods 和 Apple Watch,雖說從外觀上看,沒有太大的變化,但釋出會好像還是更新了很多功能;

另一方面,自己手上的裝置似乎還能再戰幾年,不過又擔心錯過了一些新體驗。

所以我們根據釋出會的重點資訊,以及大家想了解的新品細節,整理了一份能幫你省心且省錢的選購建議。

先說結論:

  • iPhone 16 系列:
  • 預算在 7000 元左右,選 iPhone 16;
    預算在 10000 元上下,想要大屏和續航,就看 iPhone 16 Plus,對影像和效能有需求,直接上 iPhone 16 Pro;
    預算在 12000 元以上,閉眼沖 iPhone 16 Pro Max。

  • AirPods 系列:
  • 需要降噪選 AirPods Pro 2,受不了耳塞的選 AirPods 4。

  • Apple Watch S10:
  • 從 SE 升級叠代,或者想要大屏手表的朋友,值得關註;
    若是單純沖著新增功能去的,不建議入手,因為大機率你都用不到。

    「價效比」最高的一代 iPhone

    不管大家對蘋果的新機抱以或期待、或失望的看法,iPhone 16 還是中規中矩地走來了。

    不談預算買 iPhone,相當於耍流氓,因為選購新 iPhone,標準款的基礎配置和 Pro 版的大記憶體價格,往往能差出 6000 塊還有余。

    所以根據價格分類分層,我們來看看哪一台最適合你。

    7000 元段:16 標準版

    放在往年,買一台入門款的 iPhone,可能和高配版本的差別會很多,但實話說,這代 iPhone 的配置在明面上拉得很齊,很多上代的專屬,現在都成了全系標配:

    看側邊,操作按鈕、相機操作按鈕全系都有;自訂按鍵,快速啟動相機,更好的拍照體驗,入門款也能擁有;

    看背面,雖然基礎款少了顆長焦鏡頭,但新的鏡頭布局依然能拍空間視訊,和 Vision Pro 夢幻聯動;

    看裏面,A18 芯片雖然比 Pro 少了一個 GPU,但蘋果智慧現在全系能用。

    簡單來講,即使預算沒有那麽充足,你也能在 iPhone 16 標準版上體驗到大部份新增的功能,因此它更適合這些朋友:

  • 喜歡張揚的色彩,且註重外觀個性;顏色相比於上一代的清新風格,飽和度變得更高,跟 Pro 系列比起來,色彩選擇也會更豐富。
  • 覺得花一萬多買台手機屬實沒必要,但又離不開蘋果生態;
  • 手機滿足日常使用即可,沒有其他專業需求。
  • 如果你平常比較註重握持手感,對大屏沒有剛需,或者就是想嘗鮮最新的蘋果手機,選 iPhone 16 標準版完全足夠。

    10000 元段:16 Plus/16 Pro

    iPhone 16 Plus 的起售價是 6999 元,但為什麽要把它放到萬元價位段來推薦呢?

    因為我們並不認為在視訊照片畫質瘋漲,萬物都需要 App 的 2024 年,選擇一台 128GB 的手機是明智之舉,不排除有一些朋友覺得完全夠用,起碼對大部份人而言 128GB 真的不夠用。

    以我和身邊夥伴的親身經歷,512GB 應該是當下最保險,也是最適合絕大多數人的一種選擇。

    而 512GB 的 16 Plus 要去到 9999 元。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哪種儲存更適合自己,買手機前先看看手上舊機的儲存空間,如果已經占到了 85% 以上,建議新機的儲存翻一倍;如果還在 70% 以下,按照原來的配置買就行。

    iPhone 16 Plus 說到底就是把 16 的尺寸和電池拉大了。

    平時比較喜歡用手機看電影刷視訊,或者偶爾需要用手機處理工作學習上的文件表格,而且還有一點續航焦慮的朋友,建議選擇螢幕和電池更大的 iPhone 16 Plus。

    但是,如果你對手機的影像有需求,而且還是一個遊戲發燒友,甚至想把它當成生產力工具來用,我比較建議你在萬元價位段,看看螢幕小一號兒的 iPhone 16 Pro。

    16 Pro 和 16 Plus 的主要區別集中在「材質-效能-影像」三方面。

    首先是外觀材質,16 Pro 系列上還是和上代一樣的鈦金屬中框和亞光玻璃背板,低調沈穩,握持手感也會更舒適。

    接著是全新的 A18 Pro 的芯片,它雖然和 iPhone 16/Plus 上的 A18 代號一樣,但本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A18 Pro 比 A18 多了一個 GPU(影像處理器)。

    說到底 A18 實際上是基於 A17 Pro 的重制,而 A18 Pro 則是全新設計的芯片,特別是在遊戲和高畫質視訊的體驗上,會有更好的表現。

    最後是影像體驗。去年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有一個讓人非常糾結的點在於,5 倍長焦鏡頭是 15 Pro Max 的專屬,小一號的 15 Pro 用的還是 3 倍長焦。

    這回蘋果把差異直接抹平,5 倍長焦成了 Pro 系列的標配,大家不會再因為鏡頭的差異猶豫不決,而被迫選擇了大小不合適的那一台。

    除了多出的一個長焦鏡頭,16 Pro 相較於 16 Plus 的廣角鏡頭也有升級:從 12 MP 升級為 48MP,Pro 的廣角像素更高畫質更好。

    綜合看來,在預算相同的情況下,16 Pro 更適合:

  • 手機就是日常生產力之一,自媒體個人博主等;
  • 需要 USB 3.0 更快的檔傳輸速度;
  • 喜歡拍照,對長焦拍攝有需求,對高畫質畫質也有要求;
  • 經常拿來記錄生活,還會剪剪視訊;
  • 大型手遊愛好者甚至發燒友;
  • 超喜歡鈦金屬和亞光玻璃的高級質感。
  • 12000 元段:16 Pro Max

    購機預算比較充足的朋友,其實也很好選,上手喜歡哪台選哪台,配置直接拉滿,這是最直觀也是最省心的選擇方式。

    而且今年也不用擔心 Pro 和 Max 有哪些隱藏差異,看得見的螢幕尺寸和電池容量,就是唯二的差別,網路攝影機、芯片和材質兩台機子完全一致。

    那這一大一小的機型選哪台更合適呢?這就看你對大屏、續航和握持感的需求了。

    對螢幕大小不敏感,每天都在重度使用手機,一天可能要兩充甚至三充的朋友,我建議你看看 iPhone 16 Pro Max。

    電池更大、續航更長,而且大屏的觀感也更好,更適合刷劇、打手遊。

    反過來說,如果你對續航、大屏沒那麽重的需求,或者是手小一點兒的朋友,iPhone 16 Pro 肯定更適合你,把大螢幕和大電池的預算放在更大的儲存上,會更實用,而且小螢幕小機型的握持舒適度,誰用誰知道。

    假設你本身就是蘋果使用者,值得換嗎?

  • 如果你是 iPhone 15 Pro/Max 的使用者,我覺得完全可以再戰幾年,因為總體來說沒有顛覆性的更新,iPhone 15 Pro 及以上機型也都支持蘋果智慧,95% 的功能你都有,為了一個拍攝按鈕或者一顆 5 倍長焦買單,不太劃算。
  • 如果你是 iPhone 15 Pro 之前版本的機型,可以根據預算區間和購買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 iPhone 16。
  • 當然,新機發售舊機降價,沒有迫切要追求買新不買舊的朋友,可以等等降價後的 iPhone 15 Pro/Max。

    降噪,AirPods 是高低配的分界線

    時隔三年,無數朋友在後台天天念叨的 AirPods 終於迎來了下一代,而且還是好事成雙,一次發倆。

    蘋果在秋季釋出會上,帶來了 AirPods 第四代,而且還帶來了兩個版本。

    貴一點的 AirPods 4 相當於 AirPods Pro 2 的無耳塞版,一些專屬功能都會同步下放:

  • 主動降噪
  • 無線充電
  • 充電盒喇叭
  • 而 999 元的 AirPods 4 更像是上一代 AirPods 的叠代款,主打價效比,上面的功能都不支持。

    雖說新耳機的配置有所差異,不過相比於上一代,還是有很多統一的升級。

    首先最讓蘋果使用者皆大歡喜的就是 4 代耳機終於換上了 C 口,出門在外再也不用多帶一條 Lightning 充電線了。

    另外新耳機也用上了 AirPods Pro 同款的 p 芯片,官方介紹續航和音質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總體來說,如果你比較看重耳機的音質,經常坐辦公室或者自習室,需要降噪來幫你與世隔絕,但受不了入耳式耳塞的折磨, 就選帶降噪的 AirPods 4。

    要是你本身就受不了降噪的聽診器效應,會感覺頭暈胸悶,也沒有降噪需求,只是想買一副蘋果的無線藍芽耳機,基礎款 AirPods 4 就完全夠用。

    雖說 AirPods 4 剛剛釋出買新不買舊,但兩年前發售的 AirPods Pro 2 依然是蘋果 TWS 耳機裏,配置最高、音質最好的一個,只要你能接受入耳式,又有高配的需求,AirPods Pro 2 則是你最好的選擇,直到它的下一代釋出。

    最後吐槽一嘴 AirPods Max,本以為起碼會更新個 p 芯片,但只有 C 口和顏色的翻新,再無其他,所以今天也不做推薦。

    變化最大的 Apple Watch S10 ,和沒啥變化的產品線

    Apple Watch 是後賈伯斯時代的第一個 one more thing,今年也是蘋果手表的十周年。

    iPhone 十周年,庫克用 iPhone X 開啟了蘋果的全面屏時代;Apple Watch 十周年,蘋果手表也迎來了大屏時代。

    雖說釋出會把所有 Apple Watch 系列的產品都提了一嘴,但真正更新的,只有 Apple Watch S10,Ultra 2 只是外殼配色有變化,SE 只出現在了家族合照裏壓根兒沒提。

    如果你平時只是看個時間、通知等,能滿足基礎需求的 SE 會更適合你。

    反過來,如果你平時有運動的習慣,需要監測一些特殊的體征數據,或者只能單手操作手表,功能更全、有手勢操作,可以看看 Watch S10。

    因為它比 Watch SE 多出了很多功能:

  • 手勢操作
  • 血氧飽和度
  • 心電圖房顫提示
  • 排卵期預估
  • 體溫檢測
  • 邊框更窄,螢幕更大,亮度更高
  • 相較之下,Watch Ultra 2 更適合有戶外運動、特別是極限運動愛好的朋友:

  • 更深的防水深度(Watch S10 50m;Ultra 2 100m)
  • 更精準的 GPS 定位
  • 更長的續航(最高可達 72 小時,是 Watch S10 的兩倍)
  • 警笛功能
  • 前提是你的預算更充足,畢竟一塊 Watch Ultra 2 能買兩塊 Watch S10,而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普通的跑步跳繩,或者常規的室內外健身,Watch S10 完全夠用了。

    每年 Apple Watch 發新機,都會伴隨著新功能,比如這回新增了睡眠呼吸暫停監測等,不過想要沖著這些新功能下單的朋友得先等等, 因為國內在短時間內還沒法用到。

    「買新不買舊、配置堆最高」是一種無腦且保險的做法,但不同版本間的差異,往往都是上千元甚至大千元的價格斷層,而我們始終認為,不買貴也不買虧,選到最符合你日常使用習慣的產品,才是最好的選擇。

    希望結合這三個系列新品的對比和推薦,每個有換機需求、想法和沖動的朋友都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蘋果新品。

    #歡迎關註愛範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訊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愛範兒 | 原文連結 · 檢視評論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