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楊浦:「家門口」的人文氣質 浪漫而旖旎

2024-11-14心靈

五年來,文化的力量讓曾經的「工業銹帶」逐漸蛻變成為一條「文化秀帶」,層出不窮的文化服務讓市民們真正感受到「家門口」也有了遠方的浪漫和旖旎,日新月異的生活讓人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也不由人覺得楊浦正變得越來越「YOUNG」。

記者|周 潔

周六的傍晚,漫步在楊浦濱江漁人碼頭,優美動聽的音樂從江岸邊傳來,循著美妙的聲音找去,則有機會發現這裏有一群身著漢服的專業音樂家,正在用笛子、古箏、二胡、中阮、笙等中華傳統樂器進行現場演奏。更讓人感到親切的,是這裏演奏的曲目十分用心,除了傳統的經典的選段,也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月亮代表我的心】【知否知否】等流行歌曲,可謂是雅俗共賞。

這場線下音樂會是楊浦區從2023年開始在楊浦濱江公共空間舉辦的「且聽江潮樂」楊浦藝趣文化生活節秋·音系列活動,透過小而精的定期音樂快閃演出,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音樂碰撞交流,讓市民在濱江漫步時享受音樂帶來的片刻愜意。

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的線下音樂會還增加了講演結合的表演形式,融入樂器深度介紹與音樂知識普及環節,如今「且聽江潮樂」已經培養了一批鐵粉,每周都如約而至,也真正做到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藝術。

「生活在楊浦,是一種幸福」,楊浦能讓遺留的老廠房、倉庫「蝶變」成為富有工業美學的創意園區、遺跡公園、博物館;也能將港口吊車、輪船碼頭改造成凸顯海派風貌的城市「網紅打卡點」——在漁人碼頭聆聽民族音樂盛宴;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體味「工業風」與「藝術感」的碰撞;在YOUNG劇場觀賞戲劇經典;在大學路感受「二次元」潮流……五年來,文化的力量讓曾經的「工業銹帶」逐漸蛻變成為一條「文化秀帶」,層出不窮的文化服務讓市民們真正感受到「家門口」也有了遠方的浪漫和旖旎,日新月異的生活讓人每天都充滿了新鮮感,也不由人覺得楊浦正變得越來越「YOUNG」。

楊浦濱江「且聽江潮樂」系列音樂會。

文物保護利用的楊浦樣本

2022年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被送入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古船轉入考古和現場文物保護階段。「長江口二號」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沈船之一,是中國水下考古又一裏程碑式的重大發現。

兩年後,9月28日,對於古船的進一步考古發掘已經基本完成,未來這裏將建成一座全新的博物館,這也是上海博物館繼人民廣場館和東館後,正在規劃建設的第三個館——北館。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介紹,東館的定位是世界看中國的視窗,遊客到東館看完以後就能對中國的文明歷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人民廣場館的定位是中國看世界的視窗,將會有很多跟世界藝術相關的展覽。而北館將更加聚焦專業,定位是考古博物館。

計畫初步選址楊樹浦路640號上海船廠舊址內,場地內除了有目前考古大棚所在的1號船塢,還有船廠的2號船塢和毛麻倉庫等歷史建築。

楊浦濱江15.5公裏區域內,涵蓋了大量文物保護單位和優秀歷史建築。透過改造歷史建築,重新為工業遺產註入新的活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活態傳承,這是楊浦多年來一貫的做法。

2023年11月6日,世界技能博物館開館。這是世界技能組織認可的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之名的博物館,館內藏有來自39個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國家和地區以及全球合作夥伴等提供的與技能相關的珍貴藏品2000余件,全方位展覽展示世界技能發展史。而該館的建築前身,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工業遺址——永安棧房。

世界技能博物館(原永安棧房)。

從棧房到博物館,彰顯了楊浦身體力行「五全工作法」。即全方面摸底,推動城市文脈有序傳承;全要素保護,聚焦工業遺產價值內涵;全方位賦能,煥發歷史建築全新活力;全周期管理,探索保護利用機制創新;全民性參與,啟用城市更新內生動力。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建於1883年的楊樹浦水廠,在做水廠外的攔汙網和防撞樁的同時,在頂上架設了一個535公尺長的木質棧橋;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火柴盒形建築」上海煙草公司機修倉庫,經過退台疊層的設計,變身立體大花園——綠之丘;昔日遠東最大的肥皂公司上海制皂廠功能重塑,其生產輔助區成為「皂夢空間」;毛麻倉庫、明華糖倉等經修繕後,先後承辦20余項省部級展覽……

事實上,透過保護性改造,妥善保護工業遺產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產整體性和功能完整性,讓具有獨特工業歷史背景的楊浦在後工業時代繼續保留傳統的元素,實作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這些理念也是讓「上海楊浦‘生活秀帶’」獲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授牌的重要原因。

楊樹浦水廠內景。

2.7公裏楊電廠段遺跡池及卸煤機。

7月12日,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暨上海楊浦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深化建設工作研討會在上海體育大學綠瓦大樓召開。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朱音奇告訴【新民周刊】,在這個會議上,楊浦區再次引領文物保護新風尚,率先釋出了【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深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構建起上海楊浦文物保護「1+3+5」的工作格局。

其中,「1」為一條主線。楊浦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塑造激發活力、強化能力為核心的發展目標,以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推進文物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3」為三大體系,即以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基礎,構建精準保護標準化體系;以提升「1+N」政策體系效能為牽引,構建文物高水平活化利用體系;以建設文物主題遊徑為載體,構建「生活秀帶」活力開放體系。

「5」為落實五張清單,包含規劃保護清單、內涵挖掘清單、重點計畫清單、現代治理清單和活態傳播清單。

保護傳承文物和文化遺產,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大事。楊浦將新的發展理念融會貫通,將文物保護利用置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背景中去考量,著力推進文物資源和工業遺產「重現風貌、重塑功能、重賦價值」。

1986年,英國鐵橋峽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遺產中的首例工業遺產,對世界工業遺產的保護產生了深遠的意義;2003年7月透過的【下塔吉爾憲章】,提供了國際範圍內對工業遺產的定義和保護準則。

而楊浦濱江歷經30多年,從「工業銹帶」轉型成為「生活秀帶」,為全球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提供了體現中國智慧、國際對標、上海實踐的楊浦樣本。

文化地標成為楊浦新「名片」

2024年11月,一座全新的專業美術館「敦煌當代」在楊浦區落成開幕。主體建築外觀如被風吹皺的沙丘,或拱起的石窟,令人想起敦煌的自然景觀。外立面以雲錦流動的韻律節奏,既呼應敦煌壁畫中的美學元素,也為簡潔的建築造型帶來豐富的變化。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世界明珠,如今落地上海,在這個現世的世界樞紐中遙望敦煌,兩者似乎千差萬別卻又千絲萬縷——這也正是「敦煌當代」成立的契機與初衷。

記者了解到,「敦煌當代」將以敦煌為養料、靈感與動力,展開傳統與當代、科技與藝術、中國與世界的多維度的對話,呈現人類豐富多元的思想成就。這也是首次將「敦煌」這一極具文化內涵的概念融入當代美術館機構理念的大膽探索和全新嘗試。它將在全球和多學科的視角下,以「藝術」為橋梁,實作世界、上海與敦煌的資源聯動。

「敦煌當代」的開館,毫無疑問將成為楊浦區新的文化地標,而作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楊浦區孕育了多個令人矚目的文化地標。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一場「國歌嘹亮」升旗儀式活動、兩場「為國而歌」戲劇思政展演與一堂【「為國而歌」系列大師課第五講——為國而歌·偉大征程】先後在國歌廣場、國歌展示館主展廳和報告廳開展。

國歌展示館「為國而歌」戲劇思政社團招募活動。

國歌展示館位於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地——楊浦區荊州路上。它是全國首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的展示館,2019年完成展陳提升以來,已經累計接待觀眾117萬余人次。

場館以「國歌從這裏唱響」為主題,透過2000平方米五大樂章精品陳列、410件珍貴藏品,生動演繹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偉大歷程以及國歌在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國歌展示館還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打造「為國而歌」AR體驗廳,以數位賦能打造智慧博物館,推動紅色資源數位化建設,讓紅色場館貼近群眾,讓國歌精神根植人心。

上海是近現代中西文化交匯的視窗、新聞出版業的重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為近代以來的新聞出版事業積累下豐富的史料和記憶。2023年6月30日,國內首家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上海城市綿長文脈中一處新的文化座標。

一年多來,這座地處楊浦濱江的新聞出版專業博物館立足厚重的歷史實物,借助多元呈現手段,持續「上新」最佳化公共服務,重新整理了業內及大眾對專業博物館的定義與想象。

在楊浦,還有一處別具特色的場館「筆墨宮坊」,它是上海第一個擁有兩項國家級非遺的4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由曹素功、周虎臣兩個中華老字號組成。

館內「墨模寶庫」內,陳列了近萬副明清傳承而來的墨錠模具;而在「筆墨文博區」,還有皇家筆墨、名家筆墨、紅色筆墨等文物展示。鎮館之寶「最長的狼毫筆」和「最大的如意墨」則將非遺技藝的巔峰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裏,遊客不僅可以參觀非遺生產制作、手工制作,還能沈浸式感受筆墨文化「慢生活」,與非遺技藝「零距離」。

2023年3月18日,非遺體驗新空間筆墨宮坊正式在上海市楊浦區軍工路1300號開館。

群文活動讓藝術走到「家門口」

文化是城市靈魂的生動展現,一處處文化地標落成後,楊浦區還進一步為其註入鮮活「靈魂」。

10月12日,來自英國的阿庫·漢姆舞團全新力作【叢林之書·再構版】在曾經的楊浦大劇院如今的YOUNG劇場成功上演,也揭開了2024「秋是國際戲劇季」的大幕。

YOUNG劇場。

秋是國際戲劇季是楊浦區聯合YOUNG劇場自2023年推出的國際化、高品質戲劇品牌,它以戲劇之名,以開放和擁抱世界與未來的姿態,呈現活力、前沿、多元的戲劇舞台作品。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服務科科長張自雯跟【新民周刊】分享了「秋是」的含義,「因為立項之初選擇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舉辦,所以算是秋天的一個事件;秋是還可以理解為秋柿,象征著果實;它還有求是的諧音。此外,我們還希望它可以理解為‘秋天是……’這樣的開放性命題,讓大家有無限的遐想」。

10月12日起至12月8日,來自英國、德國、法國、巴西、西班牙及中國的8台29場好戲將陸續登陸YOUNG劇場,涵蓋話劇、舞劇、偶劇、獨角戲、詩歌舞蹈劇場等多種戲劇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繼去年口碑爆棚的柏林劇團偶劇【布萊希特的鬼魂】,今年「秋是」再次邀請到了柏林頂尖的五大劇團之一,因極具當代實驗語言而享譽全球的邵賓納劇院的兩部作品——【哈姆雷特】和【每一個女人】,作為本屆秋是國際戲劇季的亮點,兩部風格全然不同的邵賓納劇院作品,立於經典改編與原創制作的交匯點,為國內觀眾繪出了國際戲劇最當下的叠代圖景。

近年來,楊浦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培樹、深耕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群文活動,用「家門口的好活動」持續為楊浦市民文化生活添彩增色。

「上海國際攝影節暨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是全國第一個由地方省市舉辦的大型國際性攝影藝術展覽,自2020年落地楊浦以來,現已成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影響力最強的國際攝影展覽之一,致力於打造多元的「世界影像會客廳」。

2022年,展覽以「攝影,讓上海會見多彩世界」為主題,展出來自上海、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名攝影家的優秀作品,首日預約上線即「秒空」,甚至還有觀眾拉著行李箱專程跨越山海奔赴而來。張自雯透露,今年的攝影展覽將於11月8日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辦,展覽主題為「我們的城市」,同樣精彩絕倫。

楊浦還連續九屆成功舉辦「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美術專題展」,即滬上群文靜態類級別最高的雙年展賽事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創作人才和原創佳作。

2023年,楊浦區全新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藝·趣文化生活節」,著眼於深度參與和文化體驗,以「藝年藝度藝歸來」為口號,倡導市民用藝術的生活態度在每一個自然年與藝術不期而遇,前文提到的「且聽江潮樂」正是生活節的一個部份。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楊浦重磅打造「另一種光亮」中法零碳音樂會,邀中法兩國音樂家來到楊浦濱江灰倉藝術空間,用歌聲和旋律帶來兩國文化交流,傳遞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受到市民遊客高度贊賞。

今年秋季,楊浦還在全區15個點位開設了近30門「市民夜校」課,涵蓋書法、水墨畫、聲樂等傳統課程及尤凱瑞裏彈唱、街舞popping等新穎課程,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加入,尋求下班後的新生活。

多方參與,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周末的大學路限時步行街,成為市民遊客的購物遊玩好去處。

今年7月,原五角場東方商廈,現在的悠邁生活廣場全面啟動升級改造,告別現在的業態,力爭實作華麗轉身。據悉,商場將引入南京東路百聯ZX創趣場的營業模式,聚焦「二次元」、泛「二次元」、潮流青年三大主力客群進行升級改造,探索二次元商業消費新業態,今年年底改造完成後,這也將成為南京東路後上海第二家百聯ZX。

悠邁生活廣場地處楊浦大學城附近,與B站、疊紙遊戲等公司總部距離不遠。公開數據顯示,五角場商圈消費人群中,35%是20—25歲年齡段的年輕人。

「二次元」文化是當下年輕人追捧的物件,也一直是上海的一個重要發力點。今年暑假的7月,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BilibiliWorld 2024、ChinaJoy等動漫領域頭部展會接連亮相上海。

「二次元」商業經濟不可小覷,有數據顯示,中國的「二次元」行業規模已經連續7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2023年突破2000億元,增長率達27.6%。2024年中國的泛「二次元」使用者達到5億,其中核心「二次元」使用者約1.2億,平均每三個人裏就有一個泛「二次元」使用者。

中國首家原神IMAX影廳亮相五角場萬達影城,「二次元」商業經濟不可小覷。

動漫、遊戲透過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被賦予了更為豐富和生動的文化內涵,引領帶動服務消費逆勢增長,是楊浦打造千億級創意設計產業集群的新引擎。朱音奇透露,因為高校集聚,年輕人眾多,楊浦的商業體「二次元」濃度非常高,而作為上海「二次元」產業高地,楊浦擁有B站、疊紙遊戲等多家新型互聯網文化企業,賽道優勢顯著,因此相關單位也正在策劃以「二次元」為主題的節日活動,賦能城市的文旅業態發展。

微短劇產業同樣是楊浦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今年2月,中國(上海)網路視聽產業基地楊浦區片區啟動,為微短劇行業在區域發展提供了更加優質的土壤;6月,楊浦區在上海微短劇大會上釋出11條支持措施,B站、抖音等共同啟動微短劇產業聯盟;9月,大創智作為視聽基地的重點單位和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與澎湃新聞、上影文化、華影九天等共同啟動精品微短劇「劇光燈」共創計劃……

「微短劇是當下比較火熱的新興領域,它也是網路視聽產業裏的重點細分領域,所以楊浦以微短劇為切入口,擴大網路視聽產業基地整個品牌的影響力和產業集聚力。」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產業科科長徐剛介紹,目前,楊浦區透過構建推動微短劇發展「1+2+6」工作措施,即聚焦網路視聽產業基地「一個基地」,聚合生態體系和政策體系「兩大體系」,聚力工作機制、評優激勵、服務團隊、產業活動、專項資金、先行先試「六大支撐」的頂層設計,不到一年的時間,基地已經吸引了超過100家相關企業入駐,「考慮到產業特性,楊浦區也在推動片區內註冊企業報審電視劇、網路劇、網路綜藝等的綠色通道,加快審批流程」。

如今,越來越多的線上文娛企業來到楊浦,一條區域線上文娛產業鏈正在成型,為促進楊浦文化軟實力提升、實作經濟動能轉換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今年,楊浦區出台了【楊浦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聚焦文旅元宇宙、網路視聽、電子競技等細分領域,在各條產業鏈中較早地實施了政策保障。

政府最佳化服務,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群眾收獲了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多方的參與讓楊浦「文化秀帶」成為楊浦乃至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