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甄 翔 嚴 格 本報記者 唐 亞
編者的話:近日,網路上出現有關「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16」的傳言,使得爭議不斷的「蘋果稅」話題被推上熱搜。所謂「蘋果稅」,是指蘋果公司就提供蘋果市集和套用內支付服務而向套用開發者收取的傭金。其抽成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各不相同,尤其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抽成比例高達30%,引發網民廣泛關註。事實上,蘋果在歐盟國家和美國相對較低的抽成比例背後,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監管和法律糾紛。那麽,「蘋果稅」抽成比例究竟遵循怎樣的標準?它為何在多國引發爭議?未來又是否會有更多國家加入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施壓行列呢?
蘋果抽取傭金比例主要分30%和15%兩檔
從德國數據公司Statista梳理的過往10年蘋果季報可以看出,盡管蘋果公司收入的最主要組成部份一直是硬體,但包括市集收費在內的服務營收占比一直呈上升態勢。本財年第三季度,蘋果服務營收已達242.1億美元,比其硬體營收還要多。另據日本【日經亞洲】梳理,2023財年蘋果總營收3833億美元,其中市集收費達220億美元,該數額約占服務營收的34%。
整體而言,在蘋果市集內,蘋果公司以30%的比例對應用程式購買和套用內交易收取傭金,但也有例外。首先,該傭金只適用於付費套用,但即使是免費應用程式,只要開發者在蘋果市集上架套用,就需要向蘋果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加入開發人員計劃的個人每年支付99美元,企業版每年支付299美元)。其次,該傭金僅適用於數位商品和服務,不包括實體商品,所以傭金不適用於在購物程式亞馬遜上購買食品或在網約車程式優步上叫車等有形服務。
中關村資訊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抽成比例來說,不同的公司收取傭金的情況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平台、不同業務抽成比例也各不相同,並沒有通行的規矩。
據記者了解,蘋果對部份情況和部份企業也會提供一定的折扣安排。總的來說,蘋果抽取傭金比例分為兩檔:30%和15%。首先,30%的抽成比例僅針對首年訂閱中完成的交易,如果交易在自動續訂的第二年或再之後發生,則按15%的費率執行。其次,年營收額不超過100萬美元的小企業可以申請參與蘋果市集小企業計劃,根據該計劃,小企業有資格將費率降低至15%。但需要註意的是,一旦企業收入在某年中超過這一門檻,那麽該年剩余時間的傭金比例將恢復標準的30%;但如果在某年中企業收入降至這一門檻以下,只能在下一年重獲參與該計劃的資格。
「30%的傭金比例顯然很高,但實際上它與谷歌市集等類似平台收取的費用相當。」知名投資機構Insight Partners在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稱,其「真正獨特之處」在於蘋果對套用開發者的嚴格限制,包括蘋果不允許套用開發者在程式中提供除蘋果之外的其他支付選項等,因此無法避開繳納「蘋果稅」。蘋果公司則強調,iOS系統、Safari瀏覽器和蘋果市集是該公司設計的端到端系統的一部份,使用它們並遮蔽第三方平台可以更好地保護使用者安全和私密,並為使用者提供簡單直接的使用體驗。
不過,對特殊企業來說,「蘋果稅」也是可以避開的。「10多年來,蘋果一直堅持,在iOS應用程式中銷售的所有數位商品都必須使用蘋果支付的方式,但突然之間,這條規則似乎不再適用於那些有權與蘋果達成特殊協定的開發人員。」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蘋果和亞馬遜2020年公布了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交易,即使用者在亞馬遜視訊網站Prime Video程式上租賃或購買電影時可以不用蘋果支付方式。報道推測稱,此舉很可能是出於亞馬遜對蘋果的影響力,蘋果希望在打造自己的Apple TV程式時獲得亞馬遜的支持,並從亞馬遜吸引的新使用者中「分一杯羹」。
「就像真正的稅一樣,收多少取決於你在哪裏」
Insight Partners的文章稱,「蘋果稅」雖然並不是稅,但「就像真正的稅一樣,收多少取決於你在哪裏」。最初,「蘋果稅」費率在美國處於相對低位。蘋果官網資訊顯示,蘋果公司在美國地區抽取傭金的兩檔比例分別是27%和12%。
不過,美國企業依舊對這個抽成比例和蘋果的嚴格限制感到不滿,其中最知名的一場官司是2020年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起訴蘋果。當時Epic Games繞開蘋果支付服務在旗下大熱遊戲中提供遊戲道具的自家折扣支付渠道,蘋果旋即將其遊戲下架,從而引發這場訴訟。目前該訴訟已判決,法官要求蘋果在應用程式中開放其他支付選項,但蘋果已提出上訴,且該判決迄未執行。此外,業界也有傳聞稱,美國司法部將就「蘋果稅」對蘋果展開調查,但尚未付諸行動。
歐盟一直對「蘋果稅」在不同地區的費率差異感到不滿。今年1月,蘋果正式宣布將對歐盟地區的蘋果市集規則進行更改,以符合【數位市場法案】(DMA)的要求。DMA是歐盟委員會2020年公布的法案,意在明確數位服務提供者的責任並遏制大型網路平台的惡性競爭行為,包括蘋果在內的6家大型企業於去年9月被指定為「看門人」,這些企業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並需要履行一定義務。
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公布初步調查結果顯示,蘋果更新後的市集規則仍然違反3月7日正式落地生效的DMA,蘋果因此面臨歐盟的多項訴訟,甚至可能被處以高達全球年銷售額10%的罰款。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批評稱:「長期以來,蘋果一直在排擠創新公司,剝奪消費者的選擇。」
蘋果隨後於8月初宣布,將在歐盟地區對其作業系統等實施重大更新。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更新的內容包括首次允許使用第三方市集、第三方套用內支付和第三方網路瀏覽器。同時,對於「蘋果稅」,歐盟市場的應用程式開發者首年僅需向蘋果公司支付17%的傭金,從次年開始該費率將降至10%。
不過,據德國【焦點】周刊報道,在降低「蘋果稅」的同時,蘋果又推出了兩項新費用,一項是在歐盟境內對新使用者收取5%的「初始獲取費」,另一項是針對使用者在套用安裝後12個月內進行的任何交易收取10%的「商店服務費」。這兩種收費模式都存在爭議,歐盟委員會已經在進行相關審查。此外,針對在蘋果市集以及第三方市集上架的高下載量套用,開發人員需要為超過100萬歐元的每次首次年度安裝支付0.5歐元的費用。據蘋果方面估計,核心技術費用適用於不到1%的應用程式。
對此,Epic Games執行長斯維尼批評稱,蘋果的行為「使競爭變得不可能」。他說:「盡管(遊戲開發商)可以支付更低的傭金比例,他們也在接觸新使用者,但蘋果的新收費將非常昂貴,會讓他們損失更多錢。」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蘋果公司早在2021年就開始接受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的調查。今年6月,日本國會參照歐盟DMA透過了新立法,要求科技公司不得遮蔽第三方市集、第三方套用內支付和第三方網路瀏覽器,該法計劃於2025年底之前實施。根據該法,蘋果市集的標準傭金比例將從30%降至17%,達到東亞地區的最低水平。美聯社報道稱,該法大幅提升了針對濫用市集壟斷地位這一違法行為的罰款力度,目前的罰款比例為在日本年度營收總額的6%,新法將罰款比例提升至20%,屢犯者的罰款比例進一步提升至30%。
2021年,南韓也曾立法要求市集不得遮蔽第三方支付。此後,蘋果和谷歌兩家企業均表示將遵守南韓的法律,不過蘋果公司要求在南韓市集釋出套用的開發者必須另外送出專門的第三方支付相關檔。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蘋果去年還因向1500多個英國開發商收取「不公平的傭金」在英國被起訴。蘋果方面辯稱,使用其市集的開發者中有85%都沒有支付傭金,只有透過英國市集支付了傭金的開發商才可以提出索賠。但今年4月,英國法官認定蘋果公司的反駁無效,其必須在英國應訴。目前,這場官司仍在進行中。
「對消費者也不公平」
【日經亞洲】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在歐盟、日本和南韓的重大監管鬥爭中失利後,蘋果正受到全球監管機構的壓力,要求其降低30%的市集傭金比例。目前,焦點正轉向蘋果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中國。」文章認為,從開發者和消費者層面講,限制「蘋果稅」能提高數位市場的公平性並促進競爭。降低費率、減少對第三方的限制固然會影響蘋果營利,但無疑會促進創新,為使用者提供更豐富的選擇,也為開發商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
【日經亞洲】文章在梳理蘋果公司的傭金政策後稱,其在中國的收費屬於全球最高之列。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蘋果往往會更加靈活,提供更多折扣。例如,蘋果對小型套用開發商收取的標準傭金比例為15%,但實際上許多小型開發商能夠拿到10%的更加優惠的費率,而中國小型開發商卻通常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項立剛表示,蘋果公司收取「蘋果稅」,從本質上來說,是在利用其市集平台進行壟斷,這不僅損害套用開發者的利益,對消費者來說也不公平。項立剛說:「健康的平台環境應該是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收取一定費用,而非透過壟斷地位獲利。」
德國Heise新聞網報道稱,盡管蘋果公司已經在一些方面進行了改進,但歐盟委員會對於包括蘋果在內的大型科技巨頭們落實DMA要求的情況並不滿意。歐盟委員會認為,許多企業仍然讓使用者難以擁有DMA所規定的「數位自由」,需要應對這一指控的不僅僅是蘋果,微軟、Meta等也有可能違反DMA。
項立剛說,歐盟借助DMA使蘋果降低傭金比例的做法,是利用國家/聯盟力量進行市場幹預的做法,維護中小開發者的利益,同時也降低大平台的壟斷地位。他認為,蘋果這樣的做法是不利於全球數位產業發展的,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國家和地區效仿歐盟的做法。▲#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