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答案將以本人為例,剖析intp的底層邏輯,以及其與「愛」的根本沖突。
intp的底層邏輯 即自身絕對的自我意識引申出的對絕對自由的追求。
在intp眼裏,什麽都可以不要,唯獨那個證明「我之所以為我」的東西(自我意識)是他們必須誓死捍衛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麽intp非常反感被pua,平常一向是老好人的intp一旦遇到了pua,心裏絕對是炸毛的,只要有一次,這個人立馬在intp心裏宣判了死刑,至於翻不翻臉,那是需要權衡利弊的事情。
為了論證的完備性,粗淺的討論一下這種底層邏輯的來源,我認為intp或多或少在之前的經歷中,被漠視過,被忽視過個人情感,這樣對待他的人應該也是他生命中比較重要的人(大機率為父母或親人),這導致了他們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感,但是一旦當intp覺醒,自我意識開始生長,意識到了自己曾經遭遇了什麽,他們的自我意識便開始瘋狂反噬,這種帶著「逆反」的反噬反而會進一步刺激他們自我意識的成長,形成了一個迴圈系統。
這樣最終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過度的自我意識。由此intp對人格獨立、自由、邊界感形成了一種幾乎變態的追求。
但是,辯證的來看,由於intp遭受到的某些創傷,也導致他們對負面情緒尤其是被忽視的痛苦的敏感,因為他們反而是最包容、最能理解一切的人。因為我淋過雨,我就想為他人撐傘。(人性的同理心如此),當然,他們可能並一定真的會給別人撐傘,但是他們一定會在心中理解對方,包容對方。一切情緒都是值得的。因此在別人看來,intp是十分文溫柔的。這也是intp吸引別人的地方,絕對的包容心以至於包容天地,絕對的理解以至於理解萬物。無論你做任何什麽事情,只要你願意去做,做的時候你會開心,intp都會鼓勵你去做,不會被你做的事做驚訝(世俗眼光在intp眼裏是個p),你盡管去做好了。
但intp幾乎沒有心,或者說,幾乎不會愛,因為intp的底層邏輯,導致他們的精力都被放在了豐富那個自我意識上去(維護自我意識)了,我總覺得,放下16型人格,人在成長和被塑造的過程中,某些東西是相通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些無法觸碰的刺(遺憾、痛苦、失望、憤怒…),那些刺曾經帶給我們的痛苦是如此清晰以至於我們很難忘掉,為了避免再遭遇到這樣的痛苦,我們就越過分專註於一切可能導致痛苦產生的事情,只不過是程度的差別,曾經痛苦的持續時間越長,這種逆反的校驗就越被扭曲。以至於我們的大腦只能看到可能會受到的傷害。從這一點看,intp就好像一只隨時準備防禦的刺猬,一身的刺,預備著可能帶來的攻擊。也就是說,他們很難看到愛,看到美好的情感,看都看不到,也就更無法理解愛。intp的確沒有心。愛是需要去付出,去理解,去妥協的。愛是一個人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是作用在另一個人身上的,是削弱自我意識,去共情對方,去看到對方、滿足對方需要的事情,這在根本上就是與intp相矛盾的,絕對的自我意識要求我必須要捍衛我自己,但是愛又要求我們放下一部份的自己,去分給別人。這或許在其他人格身上,很容易做到,但是在intp看來,就是犯了天條,「什麽?我要去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要違心說一些我不想說的話?說不了一點!」這就是intp對愛的天然絕緣。除非intp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是失真的,沒有必要對他人抱有過分的不信任,更沒有必要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積極防禦的姿態。客觀承認創傷的存在,並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是如何形成的,接著去與時間做朋友,去治愈自己,與自己做朋友,接納自己的情緒,是intp一生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