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白玉京】
根據CNN11月16日的報道,國際太空站的泄露問題日漸加劇。盡管太空人們一直在修補問題區域,但情況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另外據美國「太空」網站訊息,空間站的泄露問題已經持續了五年,目前美俄雙方在泄露是否嚴重上存在分歧;俄方「不認為存在災難性解體的風險」,美國則要求停靠在國際太空站的載人「龍」飛船增加臨時座椅以備緊急撤離之需。
國際太空站的年久失修並非捕風捉影的傳聞,而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始建於1998年的國際太空站,是16個國家聯合參與的合作計畫,最初設計的使用年限是15年,也就是到2013年。目前國際太空站正處於超期服役的狀態中,且超期服役的零部件有588個之多。
凡事必有終結,俄羅斯計劃最早於2028年離開國際太空站,而其他合作夥伴則表示於2030年離開。不論如何,國際太空站將於2030年隕落的事實已經不可避免。美國迫不及待決定了它的死亡方式,還決出了掘墓人——NASA宣布SpaceX戰勝美國「次子」諾格(長子波音,三子洛馬),贏得了主持這一太空葬禮的「榮耀」,合約價值高達8.43億美元。
SpaceX將建造發射離軌飛行器(Deorbit Vehicle,DV),將國際太空站送入大氣層燒毀。至少在吃瓜這件事上,SpaceX從不讓人失望。NASA和SpaceX急不可耐地公布了離軌飛行器的一些細節和渲染圖。
SpaceX公布的離軌飛行器推動國際太空站的渲染圖,註意尾部蜂窩煤一樣密集的推進器。SpaceX
我們除了全程關註國際太空站的「葬禮」細節之外,也有更迫切的事情需要思考——遠比吃瓜更重要。據CCTV報道,中國天宮空間站設計壽命10年,如果從2021年算起,將於2031年退休。換而言之,有沒有可能是前後腳的事情?從中美如何應對空間站退休,到中美怎麽搞下一代空間站,是無縫銜接,且非常有趣的話題。
強大的離軌飛行器
SpaceX的離軌飛行器,將是人類歷史上推力空前強大的外太空飛行器,畢竟要推動的是400多噸的龐然大物。從本質上來說,它是貨運「龍」的魔改版,整合了多項成熟的技術,同時進行了顯著的增強和改進,以適應國際太空站安全離軌和退休的復雜任務。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不妨把離軌飛行器稱為「離軌龍」或「出軌龍」。「出軌龍」將配備46個「天龍座」(Draco)推進器,其中16個用於姿態控制,30個用於降低空間站軌域所需的推進操作。與標準型貨運「龍」飛船相比,「出軌龍」的推進劑是貨運型的6倍、發電能力是其3到4倍、主幹段長一倍,主要用於容納發動機、推進劑箱、發電系統和其他系統。
「天龍座」推進器名氣遠沒有「默林」和「猛禽」發動機那麽響亮,但它其實也是SpaceX帝國的基石,廣泛地套用於「龍」飛船。「天龍座」使用具有自燃特性的單組元推進劑,具體為四氧化二氮(N2O4)和單甲基肼(MMH),在混合時無需點火裝置即可產生高能量燃燒。
Maxar商業成像衛星最近拍攝的國際太空站照片,絕佳的展示了太空巨物之雄壯,和離軌飛行器的對接位。波音可憐的星際飛船位於中間右下方,從空間站的前對接埠伸出。SpaceX 的離軌飛行器將停靠在同一前對接埠,以便在該計劃於 2030 年左右結束時安全地將實驗室推出軌域。Maxar
「出軌龍」總重約30噸,容納了16噸推進劑。但是,推進劑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16噸顯然經過SpaceX的精心計算。根據齊奧爾科夫斯基火箭方程式粗略估算,推動國際太空站完成離軌約需要22噸推進劑。然而,理論計算跟實際工程存在缺口,透過流程上的最佳化,16噸足以滿足要求——「出軌龍」不會只點火一次就完成國際太空站的離軌操作。大致流程如下:
國際太空站執行高度當前約400千米,最後一批太空人進入國際太空站後,「出軌龍」對接國際太空站,國際太空站軌域高度自然衰減到330千米,太空人離開,自然衰減到220千米時,「出軌龍」開始推進,透過多次點火,將國際太空站軌域降低到160千米,進而完成離軌燃燒。國際太空站的最終墜落地點還未確定,可能位於南太平洋,墜落區域呈橢圓形,長軸約為2000千米。按NASA的說法,國際太空站的碎片,大的像轎車,小的像微波爐;砸到小朋友跟花花草草都不太好。
30噸的「出軌龍」是一個龐然大物,發射是一個大難題。可復用的「獵鷹」9顯然是不行的,只能把15噸的載荷送入LEO軌域,就算不回收第一級,也只能把22.8噸的載荷打上天。「獵鷹重型」火箭LEO軌域運載能力為63.8噸,理論上問題不大,但實際發射這麽大的玩意,還不清楚「獵鷹重型」火箭是否需要進行結構補強和相關的最佳化設計。
不難看出,不論是建造一款離軌飛行器還是發射一款離軌飛行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有把握做成的沒幾個。SpaceX的「龍」飛船相當成熟,發射營運得心應手,魔改版的研發,進度可控風險可控,這就是SpaceX能擊敗諾格的關鍵原因。NASA拋棄諾格,就是擔心諾格的方案得從頭開始,一不小心,極易成為新一代「鴿神」。
中國天宮空間站只能用10年?
國際太空站從1998年發射第一個模組算起,預計到2030年退休,共計服役32年之久。國際太空站面臨退休,中國天宮空間站也一樣面臨著退休的問題。
中國天宮空間站全貌。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
中國天宮空間站的設計壽命是10年,但這是非常保守的一個數位。當然,我們沒必要鉆牛角尖,死摳「42年」和「10年」這兩個數位,得出國際太空站一定優於中國空間站的結論。其實國際太空站原始壽命也就15年左右,歷經數次延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曾在央視采訪中回應稱,空間站的實際使用壽命遠比10年的設計壽命要長。
天宮空間站跟國際太空站都采取了模組化設計,透過維修和更換模組化艙段,實際使用壽命將達到15年甚至更長。而國際太空站的設計和建造,美國拉了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國參與,有好有壞。好處是分擔資金成本和技術成本,壞處是眾口難調,節奏不好把握,比如加拿大設計必不可少的機械臂,拖過後腿。天宮空間站則由中國獨立建造,各個艙段不求人,更換和維修不需要征求別的國家同意,自然有利於在實操中延長天宮空間站的壽命。
10年也好,15年也罷,天宮空間站退休時,也一樣面臨如同國際太空站退休時的兩個核心問題,其一是中國或許也需開發離軌飛行器,但這個問題還算好回答,畢竟可以摸著SpaceX的石頭過河。其二是下一代空間站由誰來造,怎麽造?
「半個」空間站
國際太空站基本可以視為國家隊聯盟的產物,美加等國政府和國立航天機構牽頭投入資金,研發建造。國際太空站退休後,美西方國家隊將建造「半個」空間站;美國民商隊將接過國家隊的大旗,挑起下一代空間站開發建造的大梁。
獵戶座飛船(左)正在接近月球門戶,註意圖中細節,月球門戶是一個執行在月球軌域的空間站。NASA
美國正在推動「阿耳忒彌斯」(希臘神話月之女神,太陽神阿波羅的姐姐)重返月球計劃,將建造一個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這是一個小型空間站,旨在作為太空人的通訊樞紐、科學實驗室和居住艙,不僅用來登月,還用來探火。這是一個跨國合作計畫,參與者包括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 NASA ) 、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加拿大航天局(CSA)。
「月球門戶」主要由以下幾個模組化單元組成:推進模組(PPE)、居住和後勤前哨(HALO)、月球國際居住艙(I-HAB)、歐洲燃料補給/基礎設施和電信系統( ESPRIT) 服務艙。月球門戶將執行在月球軌域,而不是近地軌域,規模遠遠不及龐大的國際太空站。這就是上文為什麽說「半個」的原因。
不過,受規模和主要用途的限制,月球門戶只能充當下一代空間站的一個補充和備份。
太空三加一
NASA已經授出三份金額差不太多的合約,支持三家公司分別建造下一代空間站。而選擇三家,也是出於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的考慮,鼓勵市場化競爭。
星空實驗室空間站,由奈米支架公司主導,合作夥伴洛馬的標誌非常醒目網路圖片
美國之子波音、諾格和洛馬堂而皇之地混進了民商隊的革命隊伍,當然如果硬要把它們當民商也不是不行。諾格作為美國次子,實力十分雄厚,先前在國際太空站刷了不少經驗值,收購軌域科學後,還搞過「天鵝」號貨運飛船往返國際空前站。諾格的飛船不求人,火箭也不用求人,「天鵝」號貨運飛船可用「擎天神」V重型火箭發射。從目前的經驗值和壟斷的資源來說,諾格實力顯然超出另外兩家。
除「三強」之外,美國還有一個空間站計劃,就是公理公司(Axiom)的公理空間站。它跟「三強」的不同點在於,公理空間站相當於一個寄生體,在國際太空站壽終正寢之前,需要先對接國際太空站,後續再分離獨立執行。
空間站商業化並不容易
這裏比較奇怪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波音和洛馬只是打輔助,目前沒有獨立建站的欲望,諾格獨占C位。二是,美國當今的航天一哥SpaceX竟然沒有出現在建設下一代空間站的名單裏。
其實這兩點可以用一個原因來歸結,就是美西方搞的下一代空間站是商業空間站,不是國際太空站這種不計真金白銀的政治符號。
2023年12月22日,諾格「天鵝座」貨運飛船從國際太空站的加拿大臂2號發射升空後的瞬間。NASA
建造空間站,有點像攀登珠峰。過去,攀登珠峰需要舉國之力來搞,透過國家運動員集訓實作,成為國家比拼實力和榮耀的象征;而如今攀登珠峰,商業化模式非常成熟,成為企業家和大人物刷存在感刷的打卡勝地,以後萬一有「珠峰媛」什麽的,也不用稀奇。
隨著技術的進步,建造飛船、火箭的技術白菜化擴散,所需的資源、資金和技術不一定需要國家隊之力。像建造空間站艙段和在軌對接這些關鍵技術,在NASA的支持下,美國民商隊是有可能掌握並完成閉環的。
這一代的國際太空站和,包括天宮空間站,都是不賺錢的。美國希望下一代空間站能商業化,未必大賺特賺,至少得有個商業化的開端,不能跟國際太空站一樣賠本賺吆喝。星鏈的商業化日趨成熟,帶動並反哺了獵鷹火箭、龍飛船等全產業鏈的商業化,獵鷹火箭和星鏈業務都是賺錢買賣,過了被人們嘲笑的「燒錢」期。
跟星鏈完全不同的是,下一代空間站的商業化模式和路徑,非常不清晰。藍色起源也好,奈米支架也吧,現在也說不清怎麽透過空間站賺錢——為了找錢在PPT上畫餅是另外一回事。
波音、洛馬、SpaceX不扛獨立建設空間站,就是跟商業化不好實作有關。頭鐵的諾格,能走多遠還真不好說,NASA給的1.2億美元,當作啟動資金都差得很遠。SpaceX是非常精明的,不當下一代空間站的扛把子,不等於不參與下一代空間站,飛船和火箭各家多少都得考慮求SpaceX合作。比如,月球門戶的建造,SpaceX就接了一份活,這份錢掙得實打實。
美國考慮下一代空間站商業化,中國也一樣得考慮這個的問題。民商隊全部或部份參與一下代空間站的建造,有百益而無一害。這是新時代之下,全新意義的舉國之力辦大事,有益於資金和技術的加速發展和流動,更有益於減輕國家的負擔。
美國下一代空間站的商業化之路會很難,中國下一代空間站商業化之路會更難。單從技術上來說,中國民商隊跟美國民商隊有很大差距。中國民商隊還沒有跑通復用火箭、重型火箭、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太空對接、在軌組裝這些關鍵環節。好在中國民商隊正在飛速發展,好在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天宮空間站還能為我們爭取很多時間。假以時日,中國民商隊有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推動經濟的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