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專訪盛松成:促消費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在於服務業

2025-01-16心靈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重點工作的首要任務。其中,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之一,亦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當前中國的消費恢復態勢如何?此前出台的各項消費刺激政策能否起到提振信心作用?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放心大膽地消費?今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可以在哪些領域發揮更大的成效?未來還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消費增長點?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近日專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 盛松成
圖片來源:受訪者

在他看來,促進消費的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將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這在此前出台的政策中也有所體現。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仍應堅持這樣的原則和理念。在此基礎上,他建議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同時鼓勵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參與「兩新」政策,在支持品類方面也可進一步拓展。

增加收入則是促進消費的關鍵。盛松成對記者表示,「完善再分配機制對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是很重要的。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增加轉移支付是短期內調節收入較為直接有效的手段。我建議特別國債資金的使用可以較多地向這方面傾斜。」

談及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盛松成認為,這將主要集中於服務業,例如家政服務、托育領域、養老領域、城市旅遊等都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線城市仍將是消費主戰場,可與鄉村消費形成差異化、互補性發展格局

NBD: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消費恢復態勢?從需求結構看,哪些領域消費降級、哪些領域消費升級態勢更為明顯?

盛松成: 中國消費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但面臨一客製約。2024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與1-10月持平。10月、11月兩月社零平均增速(3.9%)好於三季度,較三季度月均增速(2.7%)提高1.2個百分點。在促消費政策提振下不乏結構性亮點,如汽車、家電消費均實作了高速增長。同時,中國服務消費增長較快。1-11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1%,較1-10月回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一年多來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總體下行的趨勢。但居民消費信心仍待增強。為保證未來的剛性支出,如房貸、車貸、教育費用等固定開銷,以及對未來職業穩定性的擔憂,人們在消費支出時更加謹慎。

當下,汽車、服裝鞋帽、餐飲等日常剛需消費均呈現降級趨勢,旅遊市場亦是如此。盡管旅遊市場規模在擴大,可增長多源於出行頻次上升,而非單次消費額增長,省內遊和國內遊的占比明顯增加,這些都體現了消費降級態勢。

與之相對,消費升級領域多元發展。伴隨科技進步,人們對產品需求更叠,通訊器材、智慧家居、健康保健等升級勢頭顯著,持續催生新需求,推動供給最佳化。

NBD:從2024年數據來看,一線城市消費有所走弱,但一些地方鄉村消費市場較為亮眼,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盛松成: 2024年3月以來,城市CPI同比增速總體低於農村(2024年全年,城市累計同比上漲0.2%,農村上漲0.3%),表明城市居民購買力偏弱。

一線城市消費數據走弱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從產業角度看,地產、金融、互聯網行業下行沖擊顯著。這些行業從業者大量集中在一線城市,行業不景氣引發裁員、降薪潮,收入減少直接抑制消費欲望。人口回流也是重要因素。隨著二、三線城市發展機遇增多,部份人群返鄉尋求新機會,一線城市消費群體規模縮小。此外,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在收入增長放緩時,居民為應對日常開銷,不得不削減非必要消費支出,如在中心城區租房負擔重,人們就會減少外出就餐、娛樂消費頻次,導致消費數據下滑。

而鄉村消費市場表現亮眼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收入增長,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效,農民手頭寬裕,有資金用於購物。二是基建完善,道路、通訊、物流通達,既方便農民網購商品,又助力鄉村特產外銷。三是政策助力,實施家電、汽車下鄉等優惠,激發消費欲望,並有電商扶持提升消費便利。

盡管當前一線城市消費出現不及鄉村的階段性現象,但長遠看,一線城市仍為消費主戰場。一方面,從產業發展著手,針對地產、金融、互聯網行業變革期,應引導其向高端服務業、綠色科技等新興領域轉型,催生新就業崗位,穩定居民收入,吸引人才回流,重燃消費熱情。

同時,順應未來新型城鎮化趨勢,加強一線城市與周邊城市協同,構建都市圈消費生態,拓展消費放射線範圍,使周邊城市居民便捷共享一線城市商業資源,擴大消費腹地。

此外,借消費稅改革增加地方財力契機。一線城市可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公共服務的投入,打造更具吸重力的消費環境,吸引本地居民與外來遊客消費,再造消費優勢地位,與鄉村消費形成差異化、互補性發展格局。

促消費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將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

NBD:目前已出台的各項消費刺激政策能否起到提振信心作用?您如何看待「以舊換新」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對此有何建議?

盛松成: 國家目前已經實施和部署了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

一方面,透過發放消費券、提供購新補貼等方式,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刺激了消費需求的釋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消費品「以舊換新」。2024年,為支持「兩新」發行的3000億元特別國債中,1500億元左右用於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還將進一步加力擴圍。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措施是既有利當前、又惠及長遠的,能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例如,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工作中,就包括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實際上關系到還沒有退休的人員;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從而減少居民在醫療方面的支出,既有助於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還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大力度的保障。這些措施對現在的消費和未來的消費都會有促進作用。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將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這在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政策部署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很註重鼓勵消費者更換使用智慧型、綠色型、低碳型消費品,如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電器等。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將逐步提升社會整體環保意識,推動資源迴圈利用,減少對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費,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作提供堅實的民生基礎。同時,以舊換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要求,會加大研發投入,加力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一步普及新技術和新產品。

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仍然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和理念。在此基礎上,我建議可以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推動這些地區的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鼓勵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參與「兩新」政策,提高整體消費水平;在支持品類方面也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此外,建議建立政策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和處理企業及消費者的反饋意見,不斷完善政策內容和實施機制。

完善再分配機制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在於服務業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讓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

盛松成: 增加收入確實是促進消費的關鍵,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近年來中國居民部門收入增速是趨緩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的薪資漲幅從2021年的9400多元下降到了2023年的6669元。也就是說,雖然薪資在上漲,但是漲幅在下降,2023年薪資漲幅已經回落到了2017年的水平。

同時,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提高。居民部門杠桿率是居民部門債務與GDP之比,2020年達到了62.3%,已經超過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當中所占的比例62.2%。截至2024年三季度,居民部門杠桿率已經高達63.2%。居民部門的債務主要是房貸。從最近二十年的發展態勢看,中國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幾乎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是在60%~65%左右,但是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持續上升,而且提高得很快,這就影響了居民部門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

如果看一下再分配的數據,就會發現,2000年以來中國居民部門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持續高於可支配收入比重,這反映出中國再分配的調節效應比較弱。因為居民部門轉移支付支出大於收入,再分配後,居民部門的收入比重反而低於初次分配時。也就是說,中國再分配對住戶部門的轉移調節力度是不足的。由於對居民部門真正有意義的是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再分配以後的收入,如果再分配以後,居民部門收入占比反而更低了,人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實際上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完善再分配機制對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是很重要的。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增加轉移支付是短期內調節收入較為直接有效的手段。我建議特別國債資金的使用可以較多地向這方面傾斜。

一是增加對醫療、養老、教育、生育等民生領域的支出,這有助於改變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推動經濟需求結構進一步向消費傾斜。

二是增加對特定人群和特定領域的轉移支付。此前,中國曾調整完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加大對在校學生的獎優助困力度。類似舉措仍有擴充套件的空間,如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多孩家庭等群體。

三是加速完善居民住房保障體系。透過住房供應主體的多元化降低住房成本,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減輕老百姓的住房負擔,將一部份收入從按揭中釋放出來。這對促進消費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考慮提高個稅起征點、降低中低收入群體個稅稅率。我們做了初步測算,如果將個稅起征點從目前的每月5000元提高至8000元,會使全國稅收每年減少300多億元,約占2023年稅收總額的0.2%。目前年收入10萬~20萬元的個稅稅率為10%,20萬~35萬元的個稅稅率為20%。建議各降低5個百分點,即年收入10萬~20萬元的稅率降到5%,20萬~35萬元降到15%。由此稅收每年減少約1000多億元。以上兩項加起來,每年減少稅收大約1300多億元,是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會讓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由此促進消費。

NBD: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還有哪些?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消費增長點?

盛松成: 未來中國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及增長點主要集中於服務業。

在家政服務方面,據商務部服貿司聯合釋出的報告,2026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萬億元。隨著需求旺盛,家政服務可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獲得更大增長空間。在托育領域,生育政策調整使普惠托育成為剛性需求,政府需加大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構建更多普惠機構,培養托育人才以消化就業人群。在養老領域,2024年中國智慧養老市場規模或達6.8萬億元,未來可開發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吸引資本,滿足老人養老需求。

對於城市旅遊,尤其是一線城市,可借消費稅改革資金最佳化旅遊景觀,強化先發經濟優勢,在熱門商圈打造全球先發旅遊商品旗艦店,鼓勵旅遊企業與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先發旅遊路線、住宿等產品,滿足多元需求。結合先發經濟,鄉村旅遊也有諸多可行路徑,可憑借鄉村基礎設施與環境引入旅遊計畫,以先發效應提升吸重力,搭配其他設施延長消費鏈條,為旅遊消費註入活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