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694座中國城市狂卷核心競爭力:什麽是最大公因數?

2025-01-16心靈

又是新的一年。我觀察到,2024年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榜單釋出,如【全國先進制造百強城市榜單】【中國城市繁榮活力評估報告】【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 從相關榜單能看出,所有城市都在追求高品質發展,都在想方設法提升核心競爭力。

什麽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最大公因數?

頂層政策指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城市層面,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6.16%,中國城市數量已達694個,其中常住人口超500萬的大型城市就有29個。

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城市必須從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城市治理、人才引進、城市文化、綠色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入手,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常住人口和外來商務人口雙增長的城市,都是在雙迴圈產業轉移背景下,成功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城市。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誰能更好地利用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誰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

東莞是一個鮮活的樣本。2024年上半年,在相關部門組織下,我與多位專家學者、媒體同仁和財經大V一起對東莞進行了為期數日的深入探訪。自2021年起,東莞已連續三年躋身「GDP萬億俱樂部」,進一步坐實「雙萬之城」的基座(另一個「萬」是人口千萬)。 堅持以制造業立市、突出制造業當家的東莞,將「推動制造業和民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作為切口,深入推進制造業數位化、發展智慧制造,轉型升級成數位化驅動的先進制造之城,實作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充分融合。

(東莞松山湖華為小鎮)

大型企業和央國企本就有自主數位化意識與投入,東莞將重點放在中小企業的引導與支持上,爭創國家和省級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城市試點建設、完善數位化轉型配套政策、大力推動重點企業打造標桿示範、全力營造數位化轉型良好氛圍。

智慧制造只是一個方向,我觀察到,2024年越來越多城市將「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作為發力重點,有的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制造,有的發力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有的依托電商做產業帶更新,總之,就是用AI、大數據、雲端運算、數位化等新質生產力,重組生產要素,發展新興創新產業、煥新傳統優勢產業。可見, 用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能力,就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最大公因數。

城市智慧化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2010 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旨在用「資訊化」推動城市精細化和動態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並改善市民生活品質;互聯網時代,數位化升級成建設智慧城市的主線,提高跨場景、跨部門、跨產業的協作效率是核心目的;22年11月,OpenAI推出GPT-3.5引爆大模型技術,翻開了AI的全新篇章,建設「AI城市」正在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方向。 近兩年來,推動城市智慧化,發展新興產業、煥新傳統產業、提高治理水平,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成了許多城市的共識。

比如東莞就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依托制造業基礎優勢,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雲網數安」數位底座,探索打造數位化轉型套用場景,智慧化升級跑出「東莞速度」。

東莞發力先進制造的氛圍就讓人印象深刻。 在我探訪東莞時,東莞負責制造業數位化的相關負責人曾分享,東莞曾面臨傳統勞力制造業競爭力不足的挑戰,隨著人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上升、海外需求不確定性增加,東莞的傳統制造業利潤微薄,產業壓力驟增,面對雙迴圈下的市場需求已越來越難滿足,後來東莞決定用數位化破局。

2023年東莞釋出1號檔【關於堅持以制造業當家 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接著透過多重手段,積極推動當地制造業數位化,如今已碩果累累。

  • 2023年8月,東莞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城市試點;

  • 2023年,東莞推動1216家規上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超額完成全省要求的全年目標任務;

  • 東莞2023年新增推動150多家企業開展智慧工廠(車間)建設,規模是2022年的3倍;開展智慧工廠(車間)計畫認定,建立10家「燈塔工廠」培育庫。

  • 東莞大量制造企業更新裝置、升級系統、「鳥槍換炮」擁抱數據驅動的現代制造模式,生產的產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品質更好。

    (東莞濱海灣新區精密智造科創園鄰裏中心計畫)

    2024年,東莞在數位化成功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智慧化升級,擁抱AI,其中一個重點方向就是加大智慧制造基建投資,給AI城市建設打基礎。

    華為雲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落地東莞,支撐「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核心戰略,加速制造行業智慧化行程。東莞AIPMC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產業賦能為牽引的盤古大模型中心,打造了3個基礎大模型、2個制造行業大模型(制造視覺類大模型、制造知識類大模型),為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推動大模型真正進產線,助力東莞成為更美好的「智」造名城。

    城市浩浩蕩蕩的智慧化行程,也給一些城市帶來了從無到有構建新產業的機會,比如安徽蕪湖前瞻布局,已成功將智算打造成了當地一大新興產業。

    蕪湖在地理位置上位於長三角地區的區域中心,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城市智慧化浪潮下,長三角地區對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長。發現智慧計算需求爆發的趨勢後,蕪湖在2022年啟動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計劃,全力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加快打造國內領先的「智算之城」,成為智算時代「九省通衢」。

    如何在幾年時間從無到有打造新興智算產業? 蕪湖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一條腿是做好頂層設計,確保產業鏈有序發展。 在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計劃獲批後,蕪湖市圍繞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先後出台【蕪湖市建設算力中心城市促進辦法】、起步區總體建設規劃和數據中心計畫建設指南,積極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賦能開展「人工智慧+」和「數據要素×」行動,推動上下遊產業協同發展。

    另一條腿是城市搭台、龍頭唱戲、夥伴共舞。蕪湖市搭台,聯合華為雲等頭部玩家,聚集生態鏈上下遊夥伴共建智算生態。

    6月14日,華為雲華東(蕪湖)數據中心開服,標誌著「東數西算」蕪湖數據中心集群正式上線。華為雲華東(蕪湖)數據中心一共規劃占地6000畝,支撐百萬台伺服器,打造面向未來的全新架構及技術競爭力,為周邊6省1市提供穩定且低時延的算力服務,有效緩解算力短缺問題,帶動華東等區域城市產業發展。在華為雲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蕪湖數據中心集群積極培育上下遊產業鏈,聚焦大數據、人工智慧、智算等數位核心產業,招引上下遊計畫數十個。

    (華為雲華東(蕪湖)數據中心)

    現在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已成為全國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國家「東數西算」重大戰略工程。蕪湖「從無到有」地吸聚了智算產業鏈上下遊資源,未來也將以「美好智算之城」的身份抓住AI城市建設的巨大紅利。

    東莞、蕪湖成為城市透過智慧化升級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鮮活樣本。 東莞連續多年躋身「雙萬之城(人口千萬,GDP萬億)」,在2024中國先進制造業100強中位居前列,成為美好智造名城;蕪湖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中位列第22位,與上年相比上升4位元。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蕪湖全市生產總值3769.1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相關分析認為,2024年蕪湖GDP破5000億已是板上釘釘,「中部小鋼炮」名副其實。

    在AI浪潮湧現時,一些前瞻性的城市成為「弄潮兒」和「造浪者」,有的實作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換代,有的從無到有構建新興產業,在加速智慧化升級行程中,實作城市核心競爭力的躍升,產業經濟活力與城市治理水平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AI城市」就是城市智慧化的終極形態?

    大模型技術本質是模擬真實世界,極強的感知、認知和生成能力讓AGI成為可能。因此近年來,千行萬業都在擁抱大模型技術AI化。比如硬體產業,AI手機、AI PC成2024年熱點,在剛剛結束的CES 2025上,AI Buddy(伴侶)、陪伴機器人、AI眼鏡等新物種更是呈現爆發之勢。

    當AI正在滲透到千行萬業時,城市智慧化升級迎來全新機遇:不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城市治理,未來的城市都運轉在AI之上:交通、環保、安防、教育、醫療、商業、生產……方方面面都將AI化。

    更強大的AI能力,不論是內容生成能力(AIGC)、多模態視覺還是真實世界認知能力,都可重新定義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政務、智慧制造等業務場景,進而讓產業發展更美好、城市生活更美好。比如具身智慧疊加機器人技術,就在徹底改變制造業的形態,機器換人的「黑燈工廠」正在一些城市的部份產業變為現實,這將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提高產業競爭力。

    樂觀地看,AI大模型技術驅動的「AI城市」,將成為城市智慧化的終極形態。 我觀察到,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準備,奔向「AI城市」的星辰大海, 它們將AI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大方向,透過頂層政策設計、加大AI新基建投資、推動AI與產業融合來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以此推動城市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很多城市在破除孤島,實作「數據通、場景通、套用通」,給AI城市建設打下基礎。 比如克拉瑪依經過多年努力,已將超過95%的資訊業務部署在華為雲服務數據中心,基於此探索AI賦能采煤、城市智慧充電網路等AI套用,打造「數位新絲路」。

    (克拉瑪依用AI賦能采煤)

    很多城市加強與華為雲這樣的AI新基建專業戶合作,加碼建設「AI新基建」。 基於盤古大模型、昇騰AI雲服務、全球存算網、DataArts等領先技術,華為雲可一站式提供算力、演算法、雲服務等AI城市建設關鍵要素,其已提出「一城一雲一模型」的理念,助力各地AI城市建設,其中作為AI城市演算法基座的華為雲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已在東莞等城市落地。

    去年12月華為雲華東(青島)數據中心開服,給山東以及環渤海經濟圈提供低時延、高品質的算力服務,賦能當地能源、紡織等產業的智慧化,其中山東能源集團基於華為盤古大模型打造的第一個礦山大模型實踐,已開發100余個人工智慧套用場景套用,讓礦山開發更高效、更安全、更人性化。基於「一雲一模型」進行AI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被驗證的成功模式。

    很多城市在躬身入局探索AI城市套用,給企業等組織、市民等個體創造實實在在的新價值,好體驗。 比如哈爾濱聯合華為探索AI供熱,基於熱量需求預測模型,實作「熱源、管網、換熱站、住戶」一體化全網協同和精細化調控,讓當地城市生活更美好。

    當城市管理者賣力地去給百姓、企業、產業、環境帶來更多的美好時,城市自然也就能吸引更多人口,更多資源,而這,正是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結果體現。在這一過程,城市透過與華為雲這樣的城市智慧化「合夥人」深入合作,一起破拆孤島、建設底座、落地套用,快速聚集AI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演算法、算力、數據等核心要素,快速進入到AI城市建設的新階段。

    從智慧城市到AI城市建設,中國城市的美好升級征程一直在路上。25年,中國694座城市波瀾壯闊的智慧化征程已全面開啟。一座座美好數智之城、美好智算之城、美好數創之城、美好智造名城,正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