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三十年網路流光,我們這樣改變

2024-12-21心靈

回望1994年,上海初嘗網路之甘霖,那一粒智慧的種子於黃浦江畔悄然萌芽。從那時起,這座城市與數位世界逐步開始交融,「數位基因」與城市的每一個細胞緊密相連,激發出這座城市深藏的潛力與活力。

網路如織,滲透至上海的每一個角落。從最初的電話撥號,到如今萬兆光纖入戶,從最初的線下排隊辦理各種業務,到如今便捷服務透過網路送至市民指尖,上海的網路發展,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自我前進演化,更是對全球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次積極探索。

如果說,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是一個系統的生命體,那麽推動這個生命體不斷加速迴圈的無疑是資訊化、數位化行程。在這場資訊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變革中,有一批人是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引領者,在他們的記憶中,互聯網世界的每一次革新都像開啟一扇未知的大門;他們前行的腳步,始終與時代的脈搏同頻共振,走在探索與創新的前沿。

在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中,他們的故事如同繁星點點,微光雖渺,卻能照亮前路。致遠之行,始於足下,上海電信建設者的每一次堅持和探索,滋養著這片數位熱土,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數位時代的溫暖與力量。

01

技術篇:一部上海的寬頻前進演化史

提速,從14.4K到萬兆

在1999年跨向新世紀之時,一種新的上網方式在國內普及,推動國內互聯網從窄帶向寬頻發展,這就是ADSL。雖然ADSL的網速最高也只有8M,但相比窄帶有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作為上海電信產品開發管理與營運領域的高級專家,張君幾乎完整見證了30年來中國互聯網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1997年,張君進入上海電信,第一個崗位就是拓展窄帶撥號業務。「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想象20多年前‘艱難’上網的情形,要靠數據機和電話線撥號,傳輸速率只有14.4K,放不了視訊、聽不了音樂,只能在聊天室內打幾個字,或者收發信件、看看網頁新聞。而且上網之後,固網電信就不能打了。」張君說。

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多種上網新技術湧現,比如ADSL、FTTB+LAN、VDSL等。上海電信經過試點後把ADSL以及FTTB+LAN作為拓展重點。「2000年,上海電信正式推出ADSL寬頻業務,一開始下行速率是512K,後來有了1M、2M、3M、4M。2004年、2005年時我們推出埠不限速服務,下行最高可達8M,這是ADSL所能達到的極限。」張君說。

2005年,曾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的上海電信寶山局公眾客戶營運中心掛職副主任曹俊華剛剛成為一名裝維人員,用他的話說,工作之初就經歷一場網路大提速,從天天爬桿子修電話,逐漸向寬頻維護轉變,練就了聽聲判斷路線是否有故障的「絕技」,成為一名解決疑難雜癥的裝維能手。

誰曾想到,網路大提速可以「停不下來」。2009年,上海電信啟動「城市光網」建設,拉開了從「銅寬頻到光寬頻」的帷幕,為使用者提供光纖到戶FTTH接入服務。光纖網路全城覆蓋,猶如打通了城市資訊網路的「任督二脈」,上海電信因此成為「提速狂魔」,先後11次開展寬頻大提速行動,「提速行動開始後的幾年,使用者平均頻寬每年都會翻一番,直至現在的千兆、萬兆。」張君說。

前進演化,從挑戰暗管到智慧家居

「上海最早推廣光纖寬頻,國內沒有可借鑒的案例。」讓曹俊華記憶猶新的是,當時跟著日本專家團隊,「1對1」學習光纖裝維知識和技術,用數位相機記錄每一個手法,也是這場培訓,讓曹俊華認識了摯友——一位在技術上非常較真的「師傅」徐珺。

2011年,曹俊華加入上海電信FTTH攻堅隊,幾個數位記錄了他所在「攻堅一隊」的征程:4萬公裏,1200戶,成功率超90%。雖然辛苦,但是曹俊華自豪地表示,「穿管成功率遠高於當年帶教的專家,而且上海老建築的暗管比日本的還要復雜,難度更大,這主要是依賴於徐珺工作室發明的‘四小工具’」。

2019年,中國電信向智慧家庭市場轉型發展,超前地將「5G+光寬+WiFi6」三千兆接入使用者家庭,敏銳地洞察到使用者對全屋WiFi的需求。

曹俊華也迅速轉型,對他來說,打造智慧家庭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的愛好。2020年,曹俊華在自己家打造萬兆家庭區域網路,智慧程度可以比肩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改造的智慧家。

每天早上,家中窗簾自動開啟,智慧音箱自動播放音樂;離家上班後,智慧網路攝影機、智慧門鈴便會「上班」,監測到陌生人會自動告警並行資訊給他;客人來訪時,智慧音箱發出歡迎語,簡直是「i人」必備;做飯時,廚房中的燃氣和漏水告警裝置就會開啟守護模式;空氣監測儀即時監測空氣品質,空氣品質不佳時,空氣凈化器便自動啟動;睡覺時,手機控制家裏任何區域的每一盞燈……

曹俊華不僅將自己家的寬頻升級到政企使用者級別的專線速率,而且將熱愛傳遞給使用者。近幾年,他幫幾十戶家庭裝成了「理想家」,使用者滿意度100%。當使用者家還在裝修時,他就會對照裝修圖紙,實地勘察,最終確定網線布置方案,指導使用者購買哪些裝置。

如今,曹俊華還有一個身份——智慧雲服務交付工程師,「經常有使用者會問雲寬頻有什麽用,我會告訴使用者,如果在家裏打遊戲、做直播、下載大量數據,都可以臨時將100M寬頻升級為1000M,上國外教育網站學習也可以定向加速……」他把經驗傾囊而授,而中國電信有10萬名裝維員工正在經歷一場向雲網安全能手的轉型。

巨變,從單一升速到雲上生態

2024年,新的巔峰時刻來臨。3月,第一個基於50G-PON(無源光網路)的「萬兆雲寬頻示範小區」在楊浦區落地。8月,上海電信在全國先發「美好家萬兆融合套餐」,並宣布年內完成首批26個萬兆標桿小區覆蓋。

上海網速水平的變化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寬頻接入技術每隔七八年就有一次叠代升級,再過幾年,200G PON技術極有可能上場,屆時,網速還將會驚人提升。」張君這樣暢想。

當網路供給側能力不足矛盾逐漸消除,如何進一步豐富套用場景、變革業務模式,推動技術、網路、套用、產業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上海電信又一次率先破題——由「網」入「雲」,推動「全城上雲」。由「網」入「雲」,從此前單一滿足使用者接入頻寬需求,演進為向家庭、企業提供更多的數智套用。

2024年5月,上海電信正式釋出「智雲上海」,這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新型都會網路,也是國內第一個實作「全城上雲」的城市級雲網平台,使用者規模居全球之首。

「智雲上海」的創新之處在於,這是一個高效、智慧、普惠的資訊服務生態系,其中融合了先進的網路技術、強大的算力資源、普惠的服務體系等,從而深入到城市公共服務、智慧社群、家庭數位空間和企業資訊服務各個套用領域。

在上海,依托「智雲上海」所打造的雲寬頻已經深入家庭、人才公寓、酒店等,帶來新型的寬頻上網和套用模式。在家庭,使用者不僅是上網,還有智家硬碟、綠色上網等豐富套用,「比如智家硬碟,我們在萬兆雲寬頻現網條件下測試過,下行速率超過4.5Gbps,上行速率超過2Gbps,8K電影可以直接在智家硬碟上開啟觀看,不用下載到本地。」張君說。

02

服務篇:「上網」從不僅僅是「上網」

上網,從上海熱線到魔都線上

上海是中國最早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城市之一,但上網不僅僅意味著提供接入服務,作為綜合資訊服務提供商,上海電信曾建立最大的中文資訊網站「上海熱線」;榕樹下曾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文學社群;上遊棋牌紅火一時,是首屈一指的線上遊戲平台;上海熱線最早提出區域門戶概念,讓世界知道,互聯網也可以屬於一個城市;上海熱線租房頻道是中國最早、最成功、最典型的web2.0套用之一;上海電信互聯星空是最早探索視訊收費模式的網站,領先愛奇藝、優酷等至少十年……

20世紀90年代,滬上老百姓通常只能透過163國際上網服務登入瀏覽國外的資訊,為此上海市郵電管理局提出要建立本地互聯網服務,「一網五庫」應運而生。

「一網」即上海本地公眾資訊網免費開放,「五庫」為新聞、黃頁、旅遊、經濟資訊、國外庫五大資料庫。嚴格來說,「一網五庫」不能算是互聯網,還只是都會網路。隨著上網人群的增加,最早的「五庫」資訊很難滿足人們的上網需求。

1996年9月22日,「上海熱線」應運而生。在2004年、2005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時任上海熱線負責人楊傑提出了「互聯網為生活服務和地方門戶服務區域化經濟」的超前理念,出乎不少專家和互聯網大佬的意料。上海熱線提出要做「最上海的熱線」,楊傑說:「我堅信‘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上海熱線目前的目標是緊扣上海文化,做深、做透上海。」

從一開始,上海電信就沒有只把「上網當成上網」,而是要為上海網民提供多元化、泛在化的普惠資訊服務。

20多年後,在全球領先的「智雲上海」網路架構的加持下,一種新型網路和互聯網門戶再次出現在上海,它叫「魔都線上」。它不僅是一根「隨開隨用」的雲寬頻,而且是一個「永遠線上」的惠民門戶,圍繞市民「衣食住行」,在「大內網」上整合了醫療健康、智慧助老、視聽娛樂等豐富內容。比如存取「老年大學」,為使用者提供文學歷史、藝術娛樂等方面的視訊內容;又如預約掛號,使用者選擇想去的醫院和科室,快速找到可預約的專家;門戶中還有新聞資訊、一鍵打車、114助老、社群生活圈等套用。

借助上海電信遍布全市的光網接入和邊緣算力優勢,「魔都線上」集普惠數位服務與數位基礎設施於一體,推動數位普惠從普遍接入向普遍資訊服務躍遷,而這也是上海電信秉承30年的理念,小筆電身是一種公共服務,是為市民提供通訊和泛在普惠服務的平台。

升級,從營業廳到「線上全能辦」

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網路的無處不在。尤其當行動網際網路與生活深度融合後,更多的人希望更好地享受資訊時代的便利。

電信營業廳曾經是辦理電信業務的「主陣地」,熱鬧得很。隨著上海開始沐浴資訊化浪潮的洗禮,電信服務也逐步向線上遷移,那個以ct10000.com為網域名稱的電信網廳吸引了諸多使用者嘗鮮。雖然能辦理業務有限,但線上查詢的便捷性和即時性讓許多使用者眼前一亮,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掌上辦」需求日益高漲。

「中國電信上海網廳公眾號上線之初可以辦理部份電信業務,但以查詢為主,有的業務是‘半自助’。」上海電信客戶服務部服務管理室主任潘瑱瑤說,使用者在網上先下意向單,等待客服人員電話聯系。

服務在變,能力在變,理念在變。如果說,最初的線上渠道只是讓使用者多了一種「趕時髦」的選擇,那麽隨著上海電信全面數位化轉型,線上渠道成為一種「必須」。要真正給使用者方便,就不能把線上「能力」局限於查詢、報障等簡單業務,復雜業務更能考驗線上服務的水平。

2022年8月,上海電信釋出「六項服務承諾」,其中一項就是「所有業務,線上可辦」,到2023年7月,上海電信推出「線上全能辦,最多跑一次」服務,上海電信瞄準「全能辦」「全愛辦」「全好辦」,增強線上服務能力,梳理打通線上線下全流程服務,電信使用者透過「中國電信」App、「上海電信」公眾號、「中國電信上海客服」公眾號等線上渠道,可以線上查詢並辦理繳費、拆機、補換卡等200多項電信業務。

比如,過戶是電信業務中較為復雜的一項業務,之前,需要雙方都帶齊證件一同去營業廳辦理,但現在,透過上海電信線上渠道中的視訊客服認證,就可以辦理過戶。

不少電信使用者已經真切感受到這種便利,市民劉先生此前為孩子買了一個電話手表,新增一張電信卡,但套餐裏電話卡已滿5張,他想把母親的電話卡過戶出去。「我和母親離得遠,還要上班。當我知道過戶可以線上辦,趁著去看望母親,和母親一起透過視訊客服線上辦理了過戶。」劉先生說,既不用請假,也不用特意去營業廳。

對於來線下辦理業務的使用者,如果材料沒帶齊,營業員會「安利」線上全能辦,指導使用者線上辦理,不用多跑一次。

流量不夠,直接加個流量包;在異地手機掉了,直接線上申請異地補換卡……上海電信線上全能辦的「朋友圈」正在逐步擴大,「為了方便外國使用者,線上渠道不僅多了英語界面,還支持外國使用者透過永久居住證線上辦理電信業務,而之前外國使用者必須憑護照到營業廳辦理。」潘瑱瑤說。

雲圖,從夢想到現實

「線上全能辦,最多跑一次」是上海電信給電信使用者的承諾,在上海,還有一個全民App,也乘上「雲」的東風,為市民提供高效、透明、便捷的線上政務服務,這就是「隨申辦市民雲」。

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工匠、上海電信政企客戶事業群業務架構師華靜的記憶中,政務資訊化雖然不斷發展,但不少政務還是需要到線下辦理。隨著「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目標的提出,打破數據孤島,讓政務服務更加智慧化、個人化成為政務服務的大方向。

2016年,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電子政務雲建設工作方案】,政務雲建設蓄勢待發。華靜曾為上海世博會搭建誌願者培訓和管理平台,還參與過「金融雲」建設,於是他成為政務雲建設上海電信相關計畫組的總技術負責人,「政務雲的規模和體量比較大,對擴充套件性、安全性、時效性、可靠性的要求較高,覆蓋範圍更廣,我們摸著石頭過河。」華靜說。

電子政務雲對政務資訊化的通暢、統一和高效有著重要影響,如何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成為各級政府迫切的需求和急需解決的難題。

上海電信政務雲計畫團隊三次集結、三次推翻、三次定稿,成立政務雲營運中心,助力上海政務雲建設和營運。2017年,上海電信政務雲計畫團隊建設了業界第一個「雙活」高可用性政務雲,浦東浦西兩個節點互為補備的創新技術構架如今已成為國內大城市電子政務雲的標配。

政務雲底座承載著上海一網通辦的各種套用,讓市民線上辦理政務有了更多選擇,覆蓋醫療衛生、交通出行、社會保障等熱點服務。從最初的100多項到現在3000多項可線上辦理的政務,一個全民政務App猶如「最強大腦」,幾乎涵蓋公民的全生命周期。隨申辦在微信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上都有入口,作為靜安區政協委員的華靜曾提出【加強「一網通辦」互聯互通,提升「隨申辦市民雲」使用感知】的社情民意,建議充分依托互聯網產品的公眾使用者觸達能力,實作更多的隨申辦互聯網存取方式。

隨著教育雲、健康雲等一批雲上新場景出現在上海數位化轉型的藍圖上,上海電信開啟了市區兩級政務雲搭建格局,將上海市電子政務雲拓展至各區。華靜帶領團隊探索出基於全棧智慧可信電子政務雲架構,實作了區政務雲與市級雲在邏輯上的一體化,助力政府部門形成市區兩級雲體系。

一張更加緊密、高效、智慧的服務網路在上海這片數位沃土上不斷延展,不僅連線了政府與市民,更打通了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上海市民上網三十年,每一步都踏著科技的節拍,回響著未來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