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活動|「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華南分組復賽順利舉行!

2024-09-12心靈

從互聯網、大數據到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套用越來越廣泛,推動行業不斷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理財師們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積累豐富經驗,也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積極擁抱新的技術,以便更好地應對行業挑戰。

自2009年至今,「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已成功舉辦十三屆。富比士中國始終期待看到更多傑出的理財師透過這一平台脫穎而出,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9月7日,「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華南分組復賽在長沙順利落幕。 經評委會篩選及網路初賽,來自廣東、海南、湖南、福建等地區的50名優秀理財師進入本分組復賽。

「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華南分組復賽現場評委與選手合影

出席此次華南分組復賽的主辦方領導及評委有: 富國基金行銷管理部總經理李樹傑,富比士中國集團商業評選總監單君彥婕,富國基金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彤,中國證券報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專家高道德,派安盈公司中國戰略業務發展總監黃凡,華林證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賈誌,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執行董事任瞳,富國基金廣州分公司總經理林承壯。 此外,還有往屆理財師代表作為特邀觀察員出席。

富比士中國集團商業評選總監單君彥婕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大眾理財需求升級,財富管理相關業務的發展迎來了諸多機遇,期望本次評選為廣大理財師們提供一個發揮才能與展示實力的舞台,推動財富管理行業健康蓬勃發展。

富比士中國集團商業評選總監單君彥婕致辭

富國基金營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彤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居民財富持續積累,理財需求日益增長,居民的投資理財行為不僅與居民收入、社會融資結構相關,也關乎市場資源配置和資本市場發展,而理財師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如何應對市場變化以及如何抓住機遇,成為理財師重要的課題。

富國基金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彤致辭

復賽設定了多對多面試和辯論賽兩個環節,專家評委會綜合考量選手在兩個比賽環節裏的表現,在現場進行打分並作出點評。

在多對多面試環節,選手們逐一進行自我展示,並接受評委個別提問。這一環節不僅考驗選手的專業素養、從業經驗和溝通表達,也考驗其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

「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華南分組多對多群面環節

本場辯論賽的5大辯題分別是:「未來一年,權益資產應優先買A股還是買港股?」、「利率下行,家庭資產配置應優先增加權益還是固收類資產?」、「長期投資,理財師是否應鼓勵客戶購買持有期基金?」、「現階段,銀行財富管理‘獲客’和‘活客’哪個更重要?」、「當前經濟,應該優先擴內需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緊張的比賽氛圍中,選手們依舊思路清晰,為自己的觀點進行精準的論證,呈現了5場高水準的智慧交鋒。

「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華南分組辯論環節

今年的評選同樣設定了報名、網路初賽、分分組復賽、全國總決賽暨頒獎禮四個階段。 9月21日,最後一場復賽——華東分組復賽將在蘇州舉辦。 各分組優勝選手將入圍全國總決賽,擬定於11月在北京角逐「2024第十四屆富比士·富國中國優選理財師評選」年度財富管家金(一名)、銀(兩名)、銅(三名)獎。

關於富比士中國

富比士於1917年在紐約創立,以「創業精神,創富工具」為口號,以其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意識成為行業翹楚。富比士制作的榜單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和「財富的風向標」。2003年,富比士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作為以創新為核心的商業媒體品牌,富比士中國秉承「創業、創新、創富」的DNA,憑借對高凈值人群、企業家、科技、投資、健康、生活方式等領域的長期觀察和研究,推出一系列對經濟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榜單和內容。富比士中國榜單的公正性與公平性使其成為各領域的標桿,而極具洞察力的內容亦為廣大讀者提供多維度資訊參考,並以此激勵創業者與商界精英創造更多財富與商業價值。與此同時,富比士中國致力於為高端客戶打造具有進取心的互動社群,提供前瞻、共享的環境,構建創業、創新的資訊生態鏈。

關於富國基金

富國基金成立於1999年,是經證監會批準設立的首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自成立以來,富國基金致力於核心投資管理能力及專業資產管理服務能力的提升,始終立足於行業頭部梯隊。歷經25年發展,富國基金已經形成權益、固收、量化「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發展戰略,擁有公募、社保、基本養老、年金、專戶、QDII、RQFII(透過香港子公司)以及QFII、基金投顧等「全牌照」業務資格。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富國基金旗下產品330只,公募資產(含貨幣基金與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管理規模為8,915億元。 (數據來源: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

聲明:該評選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份/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