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索尼MDR-M1深度評測:一款向市場「妥協」的專業監聽耳機

2024-11-17心靈

33年,可以改變很多事物,1991年索尼釋出MDR-7506監聽耳機時,或許還想不到這個產品線的後續更新跨度會這麽長。 雖然後續的時間裏,MDR系列的耳機一直在更新,但是針對專業監聽市場的MDR系列產品卻一直都是鳳毛麟角。以至於MDR-7506足足銷售了33年,被譽為最經典的監聽耳機之一。

直到最近兩年,MDR-MV1和MDR-M1才先後面世,其中MDR-MV1在2023年上市,這款采用開放式結構的耳機是索尼第一款專業開放式監聽耳機。緊接著在下半年又推出了MDR-M1,采用與MV1相同的喇叭單元,但是卻變回了封閉式設計。

圖源:雷科技

作為這篇文章的主角,MDR-M1的價格更加親民,中國官方定價為1699元,比MDR-MV1便宜1000元。若是按現在的匯率計算,與當年的MDR-7506美元售價也更加接近(當然如果按購買力來算的話,售價遠低於當年)。

今天,雷科技和大家聊一聊這副耳機的體驗(自購非送測,純個人主觀聽感評測)。

經典藍標加持,佩戴體驗好到沒朋友

MDR-M1的包裝非常簡單,而且很輕,初入手時我甚至以為發錯貨了,寄了一副入耳式耳機給我。老實說,單看包裝真看不出是一款售價1699元的耳機,耳機和內部空間均采用一種可再生材料包裹和填充,除了說明書、兩條連線線外就沒有別的配件了。

作為包裝盒裏最重的物體,MDR-M1的重量也只有214克(官方數據為217克),與一些小尺寸的頭戴式耳機相近,上一次看到類似的重量還是在一款全塑膠材質的遊戲耳機上,而MDR-M1卻使用了不少的金屬材料,可見索尼為了減重確實花了很多功夫。

圖源:雷科技

雖然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會過多地關註耳機重量,但是專業監聽耳機卻不同,因為錄音師有時候會連續使用耳機六七個小時,所以每一克的減重,都是對錄音師的尊重。而且耳機不僅僅要輕,還要有足夠的舒適度,並且在滿足前兩個條件的情況下保持耳機的音質表現滿足苛刻的專業需求。

正是因為各種嚴苛的要求,只有少數音訊大廠會涉及專業級監聽耳機市場,而產品的更新周期更是以10年為單位計算,因為想打造一款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且明顯優於前代的產品實在是太難了。

MDR-M1在佩戴上無疑是滿分的,甚至可以說是我目前佩戴過的最舒適的頭戴式耳機, 214克的重量配合柔軟的低回彈泡沫頭梁及耳罩,對頭頂和臉部幾乎沒有明顯的壓感,隨時都可以輕松戴個兩三小時而不會感到不適。

圖源:雷科技

作為對比,不管是以前在辦公室常用的漫步者STAX S3還是天龍D7200,我一般戴個一小時就要摘下來休息一會。當然,從聽力健康的角度來說,還是應該保持每小時摘下耳機休息一下的習慣,一天裏的耳機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但是這也並不妨礙我吹爆MDR-M1的佩戴體驗。

MDR-M1的佩戴體驗其實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33年前的MDR-7506也同樣以出色的佩戴體驗而著稱,至少在佩戴體驗上索尼的耳機從不讓我失望。

不過,除了佩戴舒適外,MDR-M1的外觀就沒有什麽別的亮點了,作為一款面向專業市場的產品,其外觀設計足以稱得上「簡陋」,索尼專業監聽產品線的「Professional」藍色標簽是整個耳機裏唯一算得上裝飾的東西(甚至是個貼紙),純黑的配色加上索尼logo和產品型號,就是這副耳機的全部。

圖源:雷科技

這並不是一副打算在外觀上取悅使用者的耳機,索尼顯然更關註它的內在,那麽MDR-M1的聲音,又能否讓我滿意呢?

不太「監聽」的監聽耳機

監聽耳機,是指專為錄音師等音樂工作者設計的耳機,追求對音樂原聲的極致還原,可以說是最契合「HiFi」理念的產品之一。為了讓聲音不加修飾的播放出來,監聽耳機很少會進行額外的調音,會盡量讓耳機靠近標準曲線,確保錄音師在聆聽音樂時不會因為耳機的因素導致誤判。

比如MDR-7506的聲音就偏向中性,索尼經典的低頻調音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還有拜亞的DT系列,聲音也是宛如未加修飾的白開水。所以我對MDR-M1的聲音預期,其實就是加強版的MDR-7506,在聲場、解析等方面有著更好的表現,三頻轉換更順滑、低頻和高頻有著更好的下潛和延伸等,加上官方標註的5Hz—80000Hz頻響範圍(一般的耳機多為5—40000Hz),更是讓我對其高頻表現有所期待。

圖源:索尼

在試聽了一首【加州旅館(1994版)】後,我推翻了此前的猜測,MDR-M1並不是MDR-7506的繼承者,而是一個全新的產品。MDR-M1仍然有著出色的定位和解析力,你甚至可以從音樂中精確定位到音樂背景裏的口哨聲、歡呼聲的位置。

但是MDR-M1的低頻表現相較於MDR-7506要好很多,不僅僅是下潛深度,更是指的低頻量,或者用個大家更能夠理解的說法——流行向調音。沒錯,MDR-M1的聲音顯然針對流行音樂的演繹做了調整,而不再是嚴守監聽耳機必須完全中立的規則。

如果你喜歡聽流行樂,那麽你肯定會更喜歡MDR-M1, 出色的解析力讓你甚至可以在一眾樂器聲中,聽到吉他手不經意地掃弦聲。 雖然低頻得到了明顯的加強,但是MDR-M1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解析、聲場的表現在同價位耳機中都稱得上是第一梯隊。

圖源:雷科技

後續我又聽了【四季】組曲「春」的第一樂章,即使是封閉式耳機並不擅長的交響樂曲,MDR-M1的表現也不賴,樂器的定位、細節都很清晰。但是低頻較多的調音確實帶來了一些影響,比如在低音提琴拉響時,你甚至可以感覺到耳機在微微震動,該說是低頻下潛猛了還是耳機太輕呢……

單就古典樂等方面的表現,MDR-M1表現並不算很好,但是仍然比多數流行向調音的耳機好,主要是出色的高頻延伸和解析度加了不少分,不過若是你喜歡古典樂,那麽MDR-M1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拜亞的DT 990 Pro和森海塞爾的HD660S都是更好的選擇。

在我看來,MDR-M1是為流行樂而生的耳機,在【葬送的芙莉蓮】的EP【bliss】中, 如果你認真地聽,可以輕松從中辨認出吉他手隱藏在混音片段裏的輕微撥弦聲。 而且不管樂器和混音片段如何轉變,你都能感覺到milet的聲音即融入其中又獨立在外,歌手的聲音幾乎沒有因為背景音而出現過模糊,但是又不會完全脫離背景樂,感覺人和樂隊在兩個位置。

記得以前和朋友討論耳機時,他說自己不喜歡監聽耳機,因為感覺聽起來很累,資訊量太多且缺乏「感情」。但是MDR-M1並不會如此,偏流行向的調音讓它的聲音其實很耐聽,你可以完全不去理會樂器細節,讓自己沈浸在低頻營造的氛圍感裏,或者專註於歌手的聲音,但是當你想去尋找細節時,它也能滿足你的願望。

專業卻親民,索尼還是索尼

我覺得MDR-M1並不算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監聽耳機,更像是索尼在監聽耳機的參數基礎上,針對目前流行的音樂型別,結合音樂制作人的建議所打造的一款跨領域產品, 它既可以是錄音室裏的工作裝置,也可以成為普通使用者的娛樂耳機。

圖源:雷科技

在MDR-M1的介紹頁面中,音樂欣賞甚至被擺在了第一位,你可以理解為是索尼為了產品銷量所做出的妥協,畢竟和普通使用者市場相比,專業市場的需求確實要小很多。 即使向消費市場略微妥協,但是MDR-M1顯然不失專業性 ,畢竟在索尼列出的創作者合作方裏,Battery Studios等全球頂級錄音工作室均在列,沒人會拿「吃飯」的玩意開玩笑。

實話說,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對此是沒有意見的,甚至考慮到我的聽歌喜好,我顯然是更喜歡MDR-M1的調音而非MDR-7506的調音。當然,索尼還有MDR-MV1,作為首款開放式耳機,據說低頻表現要比M1自然很多,而且沒有那麽明顯的「流行味」,如果大家有興趣,後續我看看有沒辦法給大家也找來評測一下。

回歸正題,MDR-M1是一副好耳機嗎?我覺得是的, 索尼用這款產品告訴我,他們在專業音訊領域的實力依然強大,他們並非只會設計WH-1000XM5等消費型耳機 ,你仍然可以相信索尼能夠拿出更好的產品。

噢對,寫到這裏才發現自己忘了提前端,雖然從參數和索尼的習慣來說,MDR-M1即使是直推也不會難聽。但是我仍然是拿了個iFi ZEN DAC V2來搭配,並且更換了4.4mm平衡耳機線,整體聽感就已經很不錯了,音量扭到30%的位置就足夠了,換言之你拿個小尾巴其實也能推個七七八八。

不過這裏也要提醒一下,MDR-M1並不適合搭配R2R架構的前端,也最好不要用電子管功放等偏低頻向、暖聲向的前端來搭配,否則你會發現這個耳機徹底變成一副流行耳機,進入低頻過量狀態。

那麽,最後再聊一下大家最關註的問題吧,MDR-M1適合哪些音樂?如果真的要下一個定論,我的答案是:都行。 MDR-M1最合適的風格無疑是流行樂,但是出色的中高頻延伸和解析度,讓它在小編制、人聲獨唱等樂曲上的表現也不會差 ,如果非要說個不適合的曲類,那就只有大編制古典樂了,畢竟封閉式耳機的聲場加上較多的低頻,在這方面的表現肯定難以讓古典發燒友滿意。

至少,在1000-2000元的價位段,MDR-M1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聽音喜好各有區別),但是肯定不翻車,加上易推、不出惡聲等特點,對於小白初燒來說,會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