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看待心理咨詢師的以下觀點?

2023-10-30心靈

這是一組富有批判精神的問題,感謝提問者的敏銳和思考。

我認為所有這些矛盾的根源是國內心理健康領域從咨詢師勝任力培養、評定、監管到分級轉診制的系統性管理缺失。

在有充分證據之前,心理咨詢室裏究竟發生了什麽,外人無法確認。只要來訪者不舉報,就沒人知道,就連不法行為也可以持續很久很久。所有來訪者,都有權在接受心理咨詢前得到一份行業自律組織官方頒布的倫理守則(比如,【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第二版】)或依據該守則制定的【心理咨詢知情同意書】,能明確知曉並理解心理咨詢師在咨詢中的行為準則,以便能夠自主甄別重大倫理問題並及時維權。同時,來訪者有權事先知道采用的心理療法的禁忌癥和風險。正如有的人服藥會有副反應,有的人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也有副反應。大量的國外臨床數據表明,至少約10%的適應癥患者在經過專業規範的心理幹預之後感覺反而惡化。在知乎求助的來訪者們,事先知道這些資訊嗎?

為所有的來訪者推薦知名英國心理學者的一本小說經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願你能生動領略到出色的心理咨詢的輪廓。

如果成年來訪者沒有能力自助完成上述研判,有理由推斷其認知功能可能已受損,存在某種疾病,應轉診到正規醫院心理科或精神科。上面也知道二三級咨詢師證的門檻多低,所以 國內精神衛生法禁止二三級心理咨詢師持證者給精神疾病患者做心理幹預。 可怕的不是來訪者不知道怎樣挑選咨詢師,而是很多咨詢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我的觀察,在知乎上求鑒定心理咨詢師的提問者,半數以上本該先在三甲精神科就診。畢竟醫院裏有監管,不至於教你雙修或身心靈。可能有人會說,現在醫院精神科人滿為患,好的治療師也不多。唉,如果鮮肉產量太少,可以作為高價吃米豬肉、地溝油的理由嗎?

心理咨詢師是否勝任、行為是否規範,應該由誰、透過什麽程式來評定? 靠吃瓜群眾?靠專業同行?

國內沒有職業資格認定,連行業標準和共識都沒有。怎樣是客觀專業?哪些方法被醫學研究證實對哪些問題有效、十幾種大流派之間的分歧和區別…林林總總,老百姓難分清。何況,國內比較權威的資深咨詢師基本上沒有時間來知乎引流搞宣傳。

在任何一個國家,能真正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只有消費者維權熱線、政府監管部門和相關法律,而不是非理性專業的網路輿論。在網路上公開鑒定心理師,本質上和某聲音選秀的評委亮燈和觀眾投票一樣,」專業評委」有沒有貓膩先不說,收視率和贏面很可能取決於煽動觀眾情緒的能力。

在這無序、無標準、無保護的混沌系統裏,究竟誰的觀點能符合中立、公正和專業?我唯一能確定的是,只有渾水摸魚者是贏家。我記得在被來訪者實錘發生性關系之前,某大V咨詢師也總是正義地站在小作文的來訪者們一邊。So what?

我曾向澳洲、歐美的同行征詢他們對中國來訪者在網上求咨詢師鑒定或維權的看法。他們的反應非常一致: 驚訝且疑惑。老外們無法想象來訪者為什麽沒有被告知服務規範、為什麽不能透過行業協會求助和法律途徑來維權。他們認為這會帶來很多問題,除了私密問題、網暴或阻礙咨訪溝通,也可能是在消費公眾的同情心。我的外國同行和督導都明確建議我不要參與關於任何持續中的咨訪糾紛的公開討論。國內的網路公堂源於在法律和監管的缺失,它存在並不是因為專業可靠。但凡涉及到安全和公正,所有的敏感資訊和糾紛裁決權只應屬於行業監管機構或者法庭。另外,國外負責調察倫理糾紛的人員不僅要具備公認深厚的臨床專業資歷,還必須結束臨床從業,且不能和任何一方有私人關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利益相關和多重關系。不知國內的行業自律組織是否也能做到。

所以,解決國內來訪者疑惑的最安全簡單方法是,但凡你符合以下一條:

看不明白【蛤蟆先生】或倫理守則原文;

無法向消協或報警求助;

看完小說和倫理守則原文仍拿不定主意;

或經濟負擔太重——

先別心理咨詢了,直接去三甲公立醫院心理/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