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講的這個方法,你可要記住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你喜歡學習。
我沒有誇張哦,這個方法是有理論支持和真實案例的哦。
01
首先記住兩個概念:峰值和終值。
峰值和終值是由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他發現人們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決定:
第一個是體驗中最高峰的時刻,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都會被記住。(峰值)
第二個是體驗結束時的感覺。(終值)
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02
說到這裏,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時學習時的體驗:過程中基本上很少有正向的高峰,總是被「我不想做啊」、「這個好麻煩啊」、「太枯燥了」、「我想出去玩」、「我不會」這些負面情緒充斥。
你每次學習的峰值體驗,基本上都是負向的。
關於「終值」,每次你結束學習時,一般都是很狼狽的吧?實在是被自己打敗了,實在是學不進去了,煩躁到極致,趕緊像個逃兵一樣收拾書包滾蛋了。
正是因為每次你的學習過程都充滿了這樣負向的峰值和終值,而峰終值直接決定了你對「學習」的所有記憶。所以一旦你想起學習,內心充滿了厭惡、排斥,甚至恐懼。
你每次做這件事時,感受都是非常不愉悅的,怎麽可能會有「我想做」的想法呢?當然一點都不會有啊,誰沒事兒喜歡給自己找罪受啊,又不是抖M。
03
好了,記住兩個概念;你為什麽厭惡、排斥、害怕學習,我們也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大致分析清楚了。
接下來,我來教你解決問題,讓你在一定程度上喜歡學習,主動產生「我想學」的沖動。
體驗一個事物或產品之後,我們只會記住峰值和終值時的體驗,而整個過程中每個點的好壞和時間長短,並不會對記憶或感受產生太大影響。
是不是發現可以利用這個原理了?哈哈哈哈。
影響因素只有峰終值,過程中其他點的影響並不大。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基本原理,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
下面舉兩個例子。
04
雖然學習在總體上是枯燥的,但總有你喜歡的某個科目;某個科目中總有你喜歡且擅長的某個章節;或者,總有某個環節是你喜歡的:喜歡看書?或者是喜歡做題?也可能是喜歡背單詞?
每次的學習過程中,穿插安排你喜歡且擅長的科目、章節或環節。
這樣,你每次都會有學得得心應手、輕松愉悅、反饋滿滿的時刻,也就是出現了正向的「峰值」。
每當你學習難搞、恐懼的科目時,在負面情緒達到頂峰之前,可以先轉換到喜歡且擅長的環節,情緒平復後,再回頭繼續做難的事情。以此避免出現負向峰值。
比如我寫文章時,需要做的兩件主要的事情是「輸入」和「輸出」。我非常喜歡「輸入」:看書、看公開課、跟人探討、學習一些付費課程等等,無論多枯燥多抽象,都覺得很有意思。
「輸出」比輸入難多了,寫得不順暢,就會很煩躁。所以我每次只寫25分鐘,時間一到,雖然沒完成,也立刻停下來,去做我喜歡的「輸入」。這樣反復交替。
整個過程基本不會出現負向的「峰值」;「輸入」和「輸出」,都能及時高效完成。
05
關於終值,每次學習的末尾,都要以你最喜歡且能給你反饋感的環節結束。別去學最難的東西,也別糾結焦慮中,讓學習體驗以痛苦結束。
舉個例子,我平時寫公眾號文章,有時選的題目我熟悉,寫得順暢,過程很愉悅。但如果當天標題不好,閱讀量只有平時一半。
我的「終值」體驗就不太好;之前所有順暢愉悅的體驗我會忘記,只記得不好的「終值」,以至於下次寫文時,常常提不起勁,產生排斥的感覺。
也有很多時候,選題比較復雜繁瑣,寫的過程很費精力,最後起標題時,苦思冥想一個小時,最後兢兢業業地推播。
結果閱讀量很好。這個「終值」立刻覆蓋了之前寫作和起標題過程中難以為繼的各種痛苦體驗。下次寫文時,我會期待,產生強烈的「我想寫」的感覺。
看吧,「終值」體驗就是這麽強大,甚至能覆蓋掉峰值體驗。如果運用在學習過程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你反饋感很強、情緒高漲滿足的時刻結束學習,留下一個正向的終值。千萬別等到學習到想吐才結束。
06
好了,記住了嗎?
峰值:體驗中的最高點,包括正向和負向。
終值:結束時的感受。
這兩者共同決定了我們對某一事件的體驗和記憶。
無論是學習、工作、跑步、讀書,還是與男/女朋友約會,或者任何事情!都可以巧妙利用這一定律,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體驗,讓你對整個事情的記憶變得愉悅起來。
從峰終值開始,愛學認學。大腦真的好騙啊,就像個大傻子。
感謝閱讀。
碼字不易,費時費心。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花一秒鐘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