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窮人家的孩子不能擁有娛樂嗎?

2020-03-26心靈

不能。

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作【貧窮的本質】一書把貧窮的本質講的最為深刻。

窮人是和富人一樣聰明的。

是的。

你沒有看錯。

你以為窮人傻?

大錯特錯。

他們會以自己生存環境,自己擁有的資源,自己的思維模式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窮人沒錢,自然不能投資,不能購買資產,保險,投醫保等等。

窮人沒資源,周圍都是窮人,不能借梯。

一點點風險成本就可以打到窮人,比如疾病,而中產和富人基本不會因為十幾萬的醫藥費破產。

而窮人有什麽?

有人。

對。

人也是資源,透過勞動可以賺錢。

怎樣有人?

生孩子!

孩子生下來幹嘛?

養老,改變命運。

窮人的孩子註定要承擔這一使命。

為了讓他更好的承擔。

窮人也有自己的一套體系。

「孩子你看我們養你多不容易,你要好好努力,考上大學,掙大錢,讓我們跟著你吃香的喝辣的。」

「兒啊,你可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

「兒啊,你工作了把薪資交給我。」

……

諸如此類。

這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投資,收益還是不錯的,即便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至少窮人還有人使喚,老了能被照看。

所以窮人傻嗎?

所以窮人的孩子能擁有娛樂嗎?

假如你是窮人的孩子,你是不是只要一娛樂就感到羞愧和充滿罪惡?

是不是一開心幸福就覺得對不起誰?

是不是總覺得背上扛著沈沈的大山?

是不是總很壓抑?

是不是有時候不自覺恨父母,但馬上羞愧難當,指責自己不是個人,立即轉而對父母感激涕零?

你知道為什麽嗎?

很簡單。

你是窮人的孩子。

你生下來就是為了改變窮人的命運。

你背負著窮人的希望寄托並耗費了他們的心血,這心血可能只是幾千塊,但是他們的所有,你必須加倍加倍償還。

所以,你可以擁有娛樂嗎?

在沒有完成改變窮人命運這個使命至少,你沒有還清他們的希望寄托,你能娛樂嗎!?

即便你想,你的潛意識也會阻止你,告訴你,這是不對的,你生下來不是為了自己開心,趕緊努力。

這就是你的疑問。

這也是窮人為什麽砸鍋賣鐵吃土都要娶媳婦生孩子。

所有把人生全都寄托在孩子上的父母都有一個夢想,讓自己的靈魂借著孩子的生命延續下去,綿延千年,萬年,生生不息,自己所有的遺憾,無力,絕望,欲望借著孩子圓滿。

這是窮人最有魅力的地方。

前生後世之因果

一個家庭有多迫切希望孩子改變家庭的命運,這種迫切可以忽略孩子是一個人,這種迫切的欲望強烈到把所有希望賭註押在孩子身上,就有多窮,這種窮是一輩子的,比如【萬箭穿心】裏面那個挑扁擔的女人,還有很多非常努力艱苦的家庭,即便太平盛世異常艱苦,家裏一直災厄是非不斷。

人追求美好的動力不來自壓迫和馴化,而是來自愛和溫暖,一個真正有愛並尊重孩子和睦家庭,精神首先必定是富裕的,即便一時受窮,也會把家庭凝聚在一起,大家合力去把生活變得更好,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這種完全的寄托和馴化,暗含對生活的絕望,孩子一定會感受這種潛在的情緒並繼承下來。

你可能一定要分個錢多錢少,這個無法分出,但有一個現象可以折射,就是一個家庭總是倒黴,父母小時候就窮,工作不順,不是被排擠就是窩氣,一會兒出車禍,一會兒生大病,接著夫妻打架,父母的父母多病早亡,孩子對愛和溫暖的渴望一次次被忽略,父母對孩子的最大關註就是你要好好學習,你要好好工作,把錢打回來給你弟弟蓋房子,等等。

但,即便孩子掙了錢,這些錢也會還債務,或者娶一個壞媳婦。

最終的折射就是一輩子活不了幾天好日子。

而這種表相最大的心理原理是:絕望。

而這種心理一定會體現在人行為的方方面面。

把一個家庭和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哪怕這個人是孩子,都是一種對自身目前生活的徹底絕望。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希望和陽光,你會希望家裏有愛和溫暖,你會盡量讓家裏開心,讓自己開心,而不是將整個命運沈甸甸的責任壓在一個還沒有開化的孩子身上並不停的馴化他。

生活的希望來自自己。

你想開心幸福你就會追求,而他人無法替你追求。

好比,我在還是孩子時,我外婆經常拉著我哭泣,哭訴我母親多麽命苦,我要多麽好好學習努力,每一次當她對我好,給我飯,她會重復,我很愛我外婆,我從小把自己的使命就是為了拯救我的母親。

但,結果如何?

我拼命掙錢,給我妹妹上大學的錢,每次見到我媽媽都大幾千給,我自己就把自己當成一個機器,最後呢?

失敗了。

我的能力永遠趕不上母親的倒黴。

她錢被人騙了精光,十五萬,

她小女兒要上大學,

她兒子要搞傳銷,

她要老家蓋房子,蓋了房子,她在城裏打工,房子給別人住,她就過年住,

她兒子要娶兒媳婦,

她兒子要買房,

……

我已經累的精疲力竭,幾近崩潰,精神抑郁。

我才發現一個事實,我永遠改變不了我母親的命運。

即便我滿足她不停的要求,下一步,她又有事情要搞,她潛意識不認為她配幸福,無法安定,一定要把日子過得苦大仇深才算常態和生活。

神鬼難助。

這中間不說我一個赤手空拳的女孩子如何在一個大城市打拼的艱辛。

而我現在也有寶寶。

我會馴化我的寶寶,告訴他,他要來改變我的命運嗎?

我想都不敢想。

我如何對一個孩子給予如此厚重的包袱,他連世界是什麽樣子都不知道。

一個人窮一輩子,第二代人接著窮一輩子,第三代人依然窮一輩子,你仔細觀察,其中必有規律。

這個規律的動力心理學核心就是:絕望和自己不配開心幸福。

這個心理動力機制會操控他們一輩子。

即便最後他們的孩子成功了,改變了,入大城市了,但,他們還是不停搞事情,比如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破壞他們夫妻感情,搞的家裏雞犬不寧。

那個【雙面膠】裏的婆婆不就是這種?

或者大批孩子終於「鳳凰」一把,父母煽風點火,搞得孩子妻離子散。

這種事不多嗎?

先不管有錢沒錢,一個人想內心安定祥和,平靜幸福,這就需要幸福的能力。

而窮一輩子的人,窮三乃至四代的人,很難有這種能力,甚至他們一生都不曾遇到過擁有這樣的人進入他們的生活並與他們產生連結,即便有這樣的人試圖靠近,他們也無法停止自我淪陷的無限迴圈裏,感受不到,無法認同,不能接受。

如何突破

從心理學上講,一件事,需要先認清楚現實,再接納(即便它不堪),最後才能改變(新的重塑),掩蓋和逃避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第一次編輯我講的是現象。

第二次編輯我講的是成因。

這一次,就聊聊如何突破和重塑。

1.環境。

一定要竭盡所能,以最快速度離開原生家庭,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如果可以上學,一定要努力,考上高中,上大學,暫時遠離。

為什麽?


因為人是環境產物。

讓自己長期處在壓抑,馴化,不能呼吸的環境裏,長期受這樣煎熬,日積月累,人的心靈一定會漸漸扭曲,並繼承下父母的脾性,如暴躁,暴力傾向,喜怒無常,低自尊,無法獲得安定祥和,總是緊張,焦慮,恐懼和折磨。

2.適當減少聯系和接觸。

窮人父母縱然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但他們依然是窮人孩子獲得愛和物質的唯一途徑,還是能完全信任,血脈相連,但,要慢慢學會減少這種依賴,漸漸獨立起來。

3.拒絕。

善待父母,就一定任由父母沒有邊界,好不客氣地踏入自已的精神領域,大肆踐踏,馴化,咆哮嗎?

孝順父母,就要拿著自己的血汗錢借由父母的手給自己的弟弟嗎?就要剝削未婚夫家的彩禮陪襯到自己家嗎?夫家有何義務把自已掙得錢給你的父母?為他們排憂解難?這些錢難道不是用來開拓你們自已的小家嗎?你們自已不用生孩子,孩子不用花錢?

贍養父母,就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願去活,就一定要任父母為所欲為,隨便介入自已的婚姻,破壞婚姻,擾亂自已的家庭,就一定任由父母賭博,家庭暴力,母親無端的情緒不穩定,阻攻子,指責嗎?一定要為他們的性格不穩定,情緒暴躁,人際關系混亂,酗酒等負面能量買單嗎?

不。

拒絕。

毫不客氣的拒絕。

該為他們的失敗和糟糕的人生,使人抓狂的脾性買單的是他們自已。

而,守護自已內心,保護自己,則是我們自已的責任。

不能混為一譚。

4.明確責任界限。

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療,父母在失去勞動力後無法工作,我們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贍養。

贍養義務和養育義務是對權負責關系。

中國有贍養法。

不能以此為借口,將責任推得一幹二凈,你可以以自已的能力範圍,在父母年邁衰老的時候出自已的力。

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療,父母在失去勞動力後無法工作,我們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贍養。

贍養義務和養育義務是對權負責關系。

5.認清事實。

清晰認識父母的缺陷,不意味就可以把他們的愛和付出全部抹殺,也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孩子的恥辱,更不意味著,要放棄父母。

只是冷靜地看待他們的生活背景,心理模式,生存環境,思考問題,為人處世的方式。

這些他們身上的東西,我是否要繼承,由我來選擇。

一個窮人家出來的孩子,本身他就沒有資源,沒有人脈,甚至沒有讀書,他來到大城市,可以說一無所有,如果他再連一個樂觀,積極,努力的心態都沒有,心理扭曲,別扭,誰願意幫助他?誰想和他做朋友?連最基本的領導、同事、朋友關系都處理不好,連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掙點錢就揮霍揮霍,還有什麽出路?

再者,本身,一無所有,還要背負兩代人,乃至三代人沈重的負擔,天天愁眉苦臉,活得苦在仇深,性格陰暗,脾性乖張。

別人躲都來不及,誰願意靠近?

再從兩代人的一生來看,只有孩子心理健康,勤奮,努力,改變自已,去快樂自信地生活,去工作,去大城市,只有孩子真的站起來強大了,他才有能力在父母衰老的時候給予照顧,不然,即便父母和孩子痛苦地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未來,仍一片陰暗,沒有出路。

窮人家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不僅要經濟上承擔的更多,還要在精神上承擔地更多,而擺脫這樣束縛和命運,需要的努力、艱辛、苦澀和膽識更多,決心,毅力要更大,思考地要更多。

即便這樣,他們能擺脫貧窮,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後,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一套兩套房,夫妻恩愛,孩子健康成長,同時負責贍養沒有任何保險、退休金、養老金,可能還很作的父母,同時還要修復好自已的內心,與父母和解,與自已和解,同時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擁有新的人生觀,處理問題,思考問題的模式。

這個過程如同剝皮,而很多人,只在第一步,就死掉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可以郭巨埋子孝母,可以有賣身葬父,只有孔融提出父母無恩論,但很快被殺死,此說更是埋地塵土。

這第一步真實客觀地認識父母,很多人窮人的孩子都做不到,這個過程太過殘忍,太過大逆不道,太過違反孝道認知。

誰願意承認自已的父母不好?

誰願意大逆不道?

但蒙上雙眼,忽略事實,能真的解決問題嗎?

皇帝的新裝。

皇帝不穿衣服,他就真的穿上了神衣嗎?

認識到父母不好,不完美,缺陷重重,世界真的塌了嗎?

我們就真的不再在乎父母,不愛父母了嗎?

一個虛假的毒蛋糕,難道比一個黑不溜秋真實的窩窩頭讓人更踏實,更可愛嗎?

我從小愛讀書,

讀【毛澤東選集】

讀四大名著

讀簡愛

讀基督山伯爵

學英語,學西方歷史,

學心理學,想去了解認識自己,了解認識父母,

喜歡新聞,政治,文化,經濟,

這些東西不能讓我發財,讓我跨越階層,但,讓我有一顆勇敢的心,即便現實不好,即便我的父母糟糕,即便生活給以了很多打擊,折磨,痛楚,依然有一個溫和有愛的心,溫暖我自已,也溫暖我先生,讓我的家裏充滿快樂,幸福和積極樂觀,並對未來充滿激情,希望和規劃。

我從不介意說出我從極其貧寒人家出身,也不以此為恥,但我也不接受父母的馴化,不要用孝道來剝削壓迫我,我該盡到的責任義務會盡到,即便你是我父母,在我成年以後,你也不能在我的心理地盤撒野,我愛你,不代表你可以為所欲為,把你狂躁不安,抑郁焦慮,脾性暴躁借由父母大恩論加在我頭上,把你的一敗塗地歸結在我身上。

贍養你是我的責任。

守護我自已也是我的本能。

有個誤區和大家說一下。

1.有人看完文後覺得我完全厭恨我的父母並想徹底逃離他們。

這是不對的。

世上是沒有完美的父母,無論父母再盡心盡責,他們都不會完全完美無缺並讓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他們必定有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問題和毛病,因為父母也是人,他也有自已時代局限、痛苦煩惱,愛恨情仇,憂傷,缺點等等。

認識到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完整地接納父母,而越是不斷的美化父母,無時無刻都把父母描繪地好似神一樣,恰恰是對父母的不接納,孩子要不停地告訴自已,告訴別人,來掩飾自已對父母 「不好的」不接納,掩飾父母對自已造成傷害的憤怒。

這個點就好比,一個媽媽不停地告訴別人自已的孩子是多麽完美無缺,她恰恰是對孩子 她認為「不好」那一部份的不接納,她只想接納孩子 「好」 的一部份,所以她潛意識自動地把 「不好」不停地說成好,來掩蓋自已的不接納。

比如日本電影【告白】裏面那個sha了女孩的二號小男孩,當被害女孩媽媽找到這個男孩的媽媽時,媽媽一直說:我的孩子沒問題,我的孩子怎麽怎麽無辜,都是別人的錯,我的孩子沒錯。

事實上接受孩子有問題這個客觀事實對這個媽媽來說是致命性打擊,因為她的意識裏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有毛病。

過渡溺愛本身也是不能完整地接納孩子,過分的寵愛和保護是對孩子獨立需求的攻擊,不能接納孩子是個獨立生命個體並在不斷強大漸漸脫離自己掌控的事實。

而對我來說,我意識到自已對媽媽的不滿,埋怨,正是我認識到媽媽是一個完整人的過程,她有優點,也有缺陷,我既接納她的優點,也接納她的缺陷,我認識到她對我的傷害,也認識到她對我的付出,對我來說,這就是她,這就是我的母親。

而一味逃避去接納父母不完美的孩子,他內心深處是不能和父母和解的,更不能和自已和解。

常見的例子就是:

莫名地對父母很火大,但馬上又對父母感激涕零,並開始內疚攻擊自已。

人很多時候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來自自我本體和父母客體的沖突,來自把 「我」和 「父母」看成一個整體(連體嬰),比如:我媽媽是個抑郁癥的人,我也會抑郁癥,爸爸打人,我也會,事實並不是,然而,如果孩子一直無法分別出自我本體和父母客體的,或者無法和父母分割,那就很可能,孩子認為我要成為媽媽,繼承媽媽,我也要抑郁癥,並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爸爸打人,我是爸爸的兒子,我們一體,我要繼承爸爸,也去打人。

從心理學角度,孩子拋棄父母越徹底,他越健康,越自由,越能為自已的行為和他人負責,並對自已的邊界非常清晰並尊重別人的邊界。

這個拋棄不是指現實生活遠離父母或者冷落父母,斷絕關系,而是和父母形成完全獨立的兩個人,而孩子在獨立之後,有清晰的心理邊界,健康地心理,他反而能更加自由快樂坦誠地和父母親昵,更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相處。

而評論區沒有看懂文章核心,抓住一兩句話或者斷章取義來批判,不能說明寫這個文的我是怎樣的人,是不是恨父母,是不是沒有良心,是不是不孝,而只能說明批判的人本身對父母不好這種認知或現象的極度恐懼,他自已無法承認,看到別人說必須馬上跳出來人生攻擊我,來證明父母是完美無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