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12月8日,東莞第二次給城市裏的全體工程師「過生日」。
作為改革開放的生動縮影,46年的櫛風沐雨,東莞深知打工人的分量。當前百年未有之變局, 要求東莞這座世界工廠肩負起新的使命,對工業、工人和工程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去年,東莞在全國範圍內首創以城市命名的「工程師日」並舉辦系列主題活動,致敬城市的工程師群體,向世界傳達東莞廣納賢才的胸襟。
此情此景,一如這座城市的46年,2億人在此奮鬥,他們來自天海南北。
但此時此刻,一些改變正在發生。有一群年輕人在東莞創業,他們的品牌與產品正走向天南海北。
從匯聚到內生再到出海,這個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培育下一個「大疆」
今年6月,大疆宣布其運載無人機FC30在珠峰南坡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高海拔運輸測試,在珠峰大本營開辟了一條長2.7公裏、飛行海拔高度從5300公尺至6000公尺的空中運輸通道。
在低空經濟這一概念爆火之前,憑借硬核的技術,大疆已是蜚聲國際的無人機品牌。
大疆的崛起頗為傳奇,有創始人汪滔的天賦與努力,有導師李澤湘教授的慧眼識珠與悉心栽培,有母校港科大的專業技術支持,還有深圳的科技創新氛圍與硬體生態。
這一切,正是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態的絕佳隱喻。
李群的技術與產品
在大疆的供應鏈上,很容易找到東莞企業的身影。 李群自動化是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擁有全品類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專註於輕量型高端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機器人產品與整體解決方案。
2015年,大疆有一款裝備無人機機翼上的馬達需要自動化解決方案。這個小馬達對裝配精度要求極高,需達±0.003 mm,同時還得相容多種型號。
李群自動化透過 RCC 柔性治具,配合傳感器,以及導向機構多次校正的方案,最終達到了大疆對精度的要求,同時還將生產效率從原來人工1分鐘縮短至30秒,所需生產人數從原來12人減少到2人,連生產所需12平的占地面積也減少到4平。
除了大疆,李群自動化的客還有蘋果、富士康、寧德時代、福耀、美的等知名龍頭企業。
看到這裏,你是否覺得又是熟悉的劇本—— 東莞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擁有完整的產業集群,一些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掌握了核心技術,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
可李群自動化並未見證東莞這個世界工廠40多年來的櫛風沐雨,也沒經歷轉型升級的漫長季節, 而是透過科技創新「從0到1」的關鍵跨越,迅速成為一家洋溢著矽谷範兒的年輕創業公司。
其實李群不是人的名字,而是挪威數學家 Sophus Lie創立的微分幾何中的一個數學概念——「李群(Lie group)」,如今被用於描述當今最前沿的機器人運動及構型設計。
李群與李代數之間關系的表示
印象中,大家習慣了發生在深圳的創業傳奇,東莞則更多是廠房裏和流水線上大象轉身的故事。甚至連李群自動化所在的松山湖,最初也是因為從深圳搬來的華為,才開始被人矚目。
可如今在東莞,像李群自動化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 他們證明了在東莞,同樣可以書寫創業傳奇。 而松山湖,也絕非只有華為一家科技公司。
如果說李群自動化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成就了翺翔蒼穹的「技術之翼」;那麽 逸動科技 則在蔚藍水域,引領了一場船艇電動化與智慧化的革新。
逸動科技專註於研發船艇電力推進裝置及相應解決方案,經過十多年發展,已成為電動船外機領域全球出貨量第二大品牌,產品遠銷全球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逸動科技還秉持環保理念,致力於推動船艇動力系統新能源化,在國內外贏得「水上特斯拉」的贊譽。也正是這樣的理念,讓逸動科技成為杭州西湖、上海蘇州河、澳洲伯斯天鵝湖等景區遊船的選擇。
逸動科技Spirit 1.0 EVO 電動船外機
值得一提的是 ,李群自動化創始人石金博、俞春華,逸動科技聯合創始人陶師正、潘宗良、萬小康,與大疆創始人汪滔師出同門, 他們都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擁有全球頂級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專業。 他們的導師也都是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李澤湘教授。
李群自動化和逸動科技還是東莞 XbotPark 機器人基地的鄰居。
2014年,李澤湘教授與港科大工學院原院長高秉強教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教授,共同發起了XbotPark 機器人基地, 嘗試把高校技術、年輕學生和市場需求連線到一起。
李澤湘教授在汪滔創立大疆時提供過諸多幫助,也深度參與了這家創業公司成為全球無人機霸主的全過程。
在東莞, 李澤湘證明了大創業者是可以培養的 :XbotPark 機器人基地已成功孵化近70 家科技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有6家。
這意味著,東莞松山湖畔,有70家創業企業正冉冉升起 ,就像大疆當年的樣子。
創新 源頭的創新
國人對創業並不陌生。
阿裏、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美團、京東、拼多多都是互聯網創業的成功教材。
互聯網創業如火如荼後,國人對硬體創業提出了更多期待。但事實上,國內像大疆這樣的硬體獨角獸明顯偏少。
按理說,人才端,中國工科教育已經世界領先;生產端,中國制造業的能力全球獨一無二;需求端,上一輪互聯網創新證明了市場的廣闊性。
硬體創業到底難在哪裏?
在李澤湘教授看來: 創業,尤其是硬體領域創業高度依賴復雜多元的創新生態。 以矽谷為例,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眾多灣區名校,與矽谷企業、供應鏈、創投資本、政府政策以及西海岸文化,共同構成了享譽世界的矽谷創新生態。
矽谷創新生態
這一生態持續繁榮,又能不斷吸引更多人才和創新要素,創立新的科技公司,形成新的創新生態,從而形成一個正向上升的螺旋。
粵港澳大灣區也有獨門優勢,從八十年代的 三來一補 開始,先後經歷九十年代的電子制造及隨後的 3C 產品代工,逐步發展成體系完整的制造基地。在這裏,產品叠代速度是矽谷的 5-10 倍,而成本則是其 1/5 甚至 1/10。李澤湘教授將大灣區形容為「制造業好萊塢(Hollywood of Makers)」。
2014 年,適逢東莞推動產業升級、機器換人,加之東莞完善的產業鏈資源,讓李澤湘教授與高秉強教授、甘潔教授一同向東莞提議打造 XbotPark機器人基地,以此前學院派創業探索為基礎,匯聚核心創業資源,體系化培育學院派創業者,系統化孵化以科技企業。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人才受到的教育則是源頭的源頭。
之前參加央視節目時,李澤湘教授表示:這些年高校教育體系培養人才的模式,跟產業需求間的差距太大。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知識的灌輸、分科的培養、整個考評機制的設計,是不適用於科創人才培養的。而國家經濟要發展、產業要升級,需要一批像大疆汪滔、賈伯斯、馬斯克這樣,能一人改變一個行業的年輕人走出來。
除了學習工科知識,更重要的在於發現和定義問題,整合各種技術和資源去解決問題 ;基於計畫的系統設計、制造、偵錯和叠代,跨學科與跨年級團隊合作,以及供應鏈和計畫管理。 這些被李澤湘教授視為「新工科教育」,XbotPark機器人基地正是 「新工科教育」 的載體。
在這個以創新為導向的載體中,李澤湘作為教育者、創業者、投資人的三重身份,讓機器人基地很快有了 孵化器的一切優勢 。
李群自動化相關負責人回憶起創業歷程:從最開始的資金需求,到技術突破,到市場開拓,再到進一步的資金需求,再進一步的市場開拓,每一步都是挑戰。 機器人基地無論從資金上還是市場資源上,都給予了公司幫助。
機器人基地的孵化器功能,已然相當強大。而對新工科教育的探索,讓基地向著創新的源頭,改變得更深遠。
逸動科技相關負責人認為: 機器人基地從源頭上改變了工科教育的範式 ,培養更具創新力、更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鼓勵大家學以致用,提供完善的配套創業扶持政策,幫助計畫順利市場化。
此外,由於李澤湘教授多年孵化了無數企業和創業者,匯聚了豐富的成功與失敗經驗,李澤湘帶領機器人基地團隊不斷總結前面「師兄師姐」的成敗原因,然後把這些經驗體系化地傳遞給後來的創業者。
新工科教育強調產品定位 ,方向正確、合理定位能規避日後創業長路上的很多坑,逸動科技團隊對此深有體會。
2013年,逸動團隊研制出第一款功率6千瓦的電動船外機樣機,並在當年11月荷蘭METS船展上推出了第一款大功率電動船外機產品Navy6.0。Navy6.0攻克了核心技術,較當時市面上最好的產品至少提升了50%的效能。但效能提升沒帶來產品走俏,彼時電動船外機市場的消費主流是1-4千瓦的產品,Navy6.0太超前了。
市場反饋並不及預期,讓團隊開始猶豫,接下來還要不要量產? 此時李澤湘教授一語道破:「創業並非是在實驗室做一個課題,一個企業首先要讓自己存活下來。」 這讓逸動團隊優先考慮如何活下來,於是重新全力投入到1千瓦的產品研發上。後來事實證明,真正救活逸動科技的正是這款小功率產品,這款產品目前也是公司銷售最好的產品之一。
逆風翻盤後,逸動科技有了更多資金和精力進行技術研發。從電機設計到螺旋槳設計,再到整體系統最佳化,關於船艇電動推進的整套核心技術都進行了升級,最終逸動科技將整船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到行業領先的55%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家將直驅無刷技術和FOC(磁場定向控制)技術引入船艇電動化市場的公司。如今的逸動,擁有400多項專利授權,專利申請總量超過750項。
2020年,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國內互聯網流量見頂之際,【人民日報】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強調: 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作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創業維艱,「從0到1」的突破從來不易,但難而正確的路必須走下去。新工科教育就像是對創新源頭來了一次創新。
這種創新源頭的創新,仿佛在「從0到1」之間,在創業者腦中的idea與最終面向市場的成品之間,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未來是星辰大海
如果說新工科教育像一座橋梁,東莞XbotPark機器人基地的氛圍與生態,更像一片大海,充滿了無限可能。
在機器人基地眾多創業者中,雲鯨智慧創始人張峻彬是第一個入駐基地的創業者。他是學院派創業者的典型,高中就讀深圳實驗中學時已有科創活動的經驗,參與設計盲人電腦。隨後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攻讀本科與碩士。
2015年研究生畢業後,張峻彬想創業,卻沒有具體的想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峻彬給李澤湘教授投了一份簡歷,沒想到很快就收到回復。
張峻彬激動得迫不及待地跟教授分享了自己早期的一些創業想法,教授只是表示讓張峻彬先來機器人基地轉一轉。
在機器人基地,張峻彬認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創業者。大家朝夕相處、互相交流。此外,李教授還帶張峻彬參觀國內外的頂級公司、參加機器人領域的學術會議、聽國內外知名科技大佬分享經驗。就是這樣的面對面交流學習,讓張峻彬重新構思創業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指出: 創新需要有高濃度、高密度的協同網路,創新人群只有高頻次的交流,才能在思維碰撞下激發創新,才能催生創新經濟蓬勃發展。
在不斷的交流碰撞中,張峻彬想做的產品細節不斷清晰。當時市場上早已有了歐美品牌和技術主導的掃地機。然而中國家庭地板多是瓷磚或木質,其實更需要的是拖地功能。當時國內掃地機的拖地功能非常雞肋,有的甚至還需要人工手洗拖布。
「我為什麽不做一款符合中國家庭清潔習慣的拖地機器人呢?」
早期的厚積薄發,讓雲鯨智慧的產品一推向市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9年雙十一,雲鯨歷時三年研發的首款產品J1在國內正式上市,憑借獨創的「拖布自清潔」功能引爆消費市場,多次蟬聯品類銷售冠軍。
獨特的創意,硬核的技術,讓雲鯨智慧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機器人企業50強,連續四年登上胡潤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在短短幾年間,雲鯨就實作了從0到獨角獸企業的蛻變。
在機器人基地一切皆有可能的氛圍與生態中,更多天馬行空的創意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從今年年初開始,能撥弄一把名為Liberlive C1的吉他,成為全球音樂博主的風尚。這把吉他沒有弦,但不影響它彈出天籟,更不影響它月銷8萬。
發明這把吉他的未知星球,也來自東莞XbotPark機器人基地。
不同於互聯網創業的PPT演示,硬體創業從想法到樣品到產品,需要用實物證明技術和品質。東莞制造再牛,供應鏈再全,也很難指望哪家工廠為了創業者打樣而開動整條生產線。
「從0到1」的跨越已然很難,後面的產品從打樣到量產更是被硬體創業者稱為「死亡谷」。
神奇的是,未知星球Liberlive從明確需求到打造產線僅用了兩個月,就這麽雲淡風輕跨過了「死亡谷」,搶到市場先機。
未知星球的 「秘密武器」 是XbotPark機器人基地的 共享工廠 。
共享工廠有點像為硬體初創企業打造的「高定」服務。 能幫企業完成產品設計的DFX(design for X),X可以代表資金、批次生產、維修等。除了實作「一件樣品也接單」,還可以一站式滿足企業生產工藝分析、評估與最佳化,生產線體搭建等多方面的個人化需求,讓企業享受從產品創意到生產落地全產業鏈、全流程服務。
可以說這是硬體生產的 「小單快返」 。「小單快返」模式,讓昔日量大、利潤薄的傳統紡織業,打造出柔性供應鏈和對市場快速應變,迎來老樹新枝。依靠「小單快返」,SHEIN成功出海,成為與ZARA、優衣庫等比肩的全球四大時尚品牌之一。
共享工廠成立的第一年,就服務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中東等地超過50家企業,吸納了80多家優質供應商,實作產品出貨量超20萬,產值超3億。
背靠東莞強大的制造業能力以及供應鏈優勢,XbotPark機器人基地的新工科教育與專業孵化,加上共享工廠「小單快返」從打樣到產線的全流程服務,共同為硬體創業者打造了一座「夢工廠」。
被改變的不僅是創業者,還有東莞這座城市。
曾幾何時,以東莞為代表的大灣區制造業多為 B 端企業,多為外國品牌提供零部件制造或代工,處於微笑曲線的中部,利潤薄、話語權小。
XbotPark 機器人基地的實踐證明了:透過培育科技創新生態,攜手創業者圓夢,可以將城市自身強大的制造與供應鏈能力,轉化為一批國際知名的 C 端科技品牌。C端品牌的產品叠代,反過來又會帶動 B 端產業鏈上的企業,從而構造自己的新制造體系,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闖出一條新路。
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些東莞品牌的身影。張峻彬的雲鯨智慧,產品暢銷海外30多個國家。李群自動化的技術,得到了德國、法國、荷蘭等科技強國企業的認可。逸動科技的產品不僅暢銷60多個國家,還與有帆船比賽F1之稱的CLSailGP深度合作。
相信未來有更多東莞品牌,揚起自信的臉龐,航行在出海的路上。 機器人基地會不斷最佳化新工科教育,創造更多「雲鯨」。
「大疆」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創新的步伐也永不停歇。 當前,東莞正全力打造大灣區科創制造強市,在這座「科創雨林」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莞貨」將在出海的路上駛出加速度,直抵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