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人們都不希望「聽別人的建議」?

2024-10-14心靈

1、

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搞不清楚,他提的到底是一個建議,還是一個抱怨。

人們是喜歡建議的,甚至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批判。

但人人都討厭,這種美化為「建議」的抱怨,本質上是「要求別人額外付出,自己卻不提高出價」。

這要是放在商業邏輯上,是要被業界所有潛在的合作物件拉黑的,這叫沒有商業誠信。

一個好的建議是這樣的:

"喵大師,你在研究匯報的最後,總結了你博士三年發表的論文,令人欽佩,業績卓著。但我必須指出,你所出版的書,從書名上看並不與你的研究題目直接相關,建議刪除。相關論文,我建議放在各個研究的題目下面,也許這樣更容易讓答辯老師理解"。

這種建議千金難換,甚至我願意和這樣的人成為摯友。可以說,我所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是靠著這些建議,最後改掉了問題點,才勉強取得的。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建議是什麽樣的呢?

比如題幹中描述的:給學校提建議,因為語言不當,導致學校老師另眼對待孩子,造成大人憂慮。

其實,這位家長當時不當的語言很可能是這樣的:

老師,我覺得你的班級管理存在問題,你為什麽不讓我們孩子參加學校科技創新大賽?明明我的孩子從小就被人誇聰明。另外,學校食堂的飯菜品質讓人擔憂,不僅貴還不幹凈,是怎麽透過品質檢驗的?

一個人要是做出了這樣的「建議」,他被人拉黑是必然的。

這樣的建議,我也必然是不聽的。

因為提「建議」的這個人,沒有弄清楚,什麽事情是在我能力範圍內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他建議的這件事,不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那首先這個人認知就存在問題,這個意見的品質就不足以讓我采納。

就比如,是否讓他的孩子參加大賽,那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決定。

這位家長哪怕向我抱怨:我孩子那麽優秀,為什麽沒有被選撥進大賽?

我都願意多說幾句,比如我會告訴他,他的孩子可能缺乏一些什麽樣的材料,也授權以超這個方向努力。

但這個抱怨要變成「建議」,變成「我的班級管理存在問題」,那我必然不能接受,這就等於告訴對方,他孩子沒有入選這件事,純粹是我的責任。

因此我不給這位家長回應,已經是溫柔的了。否則,這是一種權力的越界,會給我和大賽產生很多難以預料的風險。

在他開口定義「班級管理存在問題」之間,他是否有調查過,班級管理到底是怎麽執行的。有哪些過程是必須的,有哪些最佳化是由於成本有限而無法實作的,有哪些缺點是不該被改變的,因為這個缺點在客觀現實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提出建議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這個問題是否在對方的責任範圍之內;第二,解決這個問題是否符合客觀條件;第三,自己的語言是否能讓對方理解,並激發出建設性的回應。真正有價值的建議,不是施壓和指責,而是共情和引導。

正如法蘭克林所言:「別人的事批評容易,自己的事改善困難。」我們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們所面臨的限制和挑戰。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議,而不是把抱怨包裝成「好心的忠告」。

一個真正有益的建議,應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並帶有建設性。而偽裝成「建議」的抱怨,只會讓問題惡化,拉遠彼此的距離,甚至讓善意的交流失去意義。

2、

一個好的建議,是必須有這樣一個態度的。

「我也不確定我的建議是對的。」

這種謙卑能讓別人聽取你建議的機率大大提高。

因為在別人看來,你對他的問題進行了必要的智力資源投入。

在別人的視角裏,他這個做法必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說實話,即便我對我的方案非常的自信,我也不確定我的建議在你的情況下,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甚至,我本人是不敢輕易提「建議」的,因為這過於自信了。

我更願意,指出別人的方案可能存在一些什麽樣的改善點。當然,我必須指出他原本的方案在另外的層面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參加了太多的實習活動,結果到了碩士答辯前幾個月,論文都還沒有動,老師為此很不滿。

我是這麽提建議的:你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實習,這增加了許多的社會經驗,算是提前進入職場了。不過,我不確定企業主管是否重視碩士論文的品質,萬一我們延畢了,會不會對我們的業績造成負面影響。你已經有這麽多企業實習了,也許你可以考慮,把你的畢業研究和你的就職方向結合下,成為一個亮點。

提建議時,你必須有這種誠惶誠恐的態度。

因為你必須明白,你在幹涉別人的自由,這起步就是有罪的。

除非你有某種法定的對這個人某件事負責的義務,否則你給朋友提建議,就必須為這個建議的品質負責。

你保持一種謙卑的態度,本質是在保障對方的自由,即你只是給對方提供了一個參考意見,對方有充足的自由為他的決定負責。

真正有價值的建議應當體現出謙卑與共情。這意味著在提出建議時,不僅要承認對方行為的合理性,還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這樣的建議不是強加自己的想法,而是透過啟發對方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正如【菜根譚】所言:「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在對他人行為指點時,要先用嚴謹的心態自省,再以寬容的態度待人。

你的態度保證了,你提建議的動機是一種對對方的愛,而不是一種向對方展示自我優越。

因此,建議的最終價值不在於改變對方,而在於激發出他們的內在動力,使其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行。如此,建議不僅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更促進了雙方關系的和諧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