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12月26日電(記者任卓如、袁月明)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獲悉,殷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洹河北岸地區三橫三縱骨幹道路網路格局初現,其中一條縱向幹道的路溝長超過1.6千米,為迄今已發現的兩端明確、長度最長的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城市幹道。
「本年度探明並確認的幹道網路及溝渠,填補了殷墟洹河北岸區域大型線性遺跡的空白,初步搭起了洹河北岸地區都城空間的骨幹框架,是研究大邑商都城規劃和布局上的新突破。」發掘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牛世山說。
這是殷墟王陵區考古現場。新華社發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在甲骨文中被稱為「大邑商」。其規模、布局以及內部功能區劃研究,一直是一項基礎性、重要性工作。
「2021年起,我們對以商王陵為核心的整個洹河北岸開展了持續性考古工作。」牛世山介紹,2024年度鉆探發現道路和道路的路溝多條,有橫向、縱向兩種,分寬、中兩級。其中寬的超過15公尺,最寬處近30公尺,最深超過2公尺,為幹道性質。
「此次在洹河北岸區域發現的商代幹道間距在320至550公尺之間,中級道路的間距為100公尺左右,縱橫相連,具有明顯的人為規劃痕跡。」牛世山表示,結合以往殷墟考古發掘確認,大邑商都城的道路分寬、中、窄級,可稱為幹道、街、巷。
那麽,大邑商都城迄今發現的最長幹道是什麽樣?
「路面有細沙,夾雜碎陶片、小石子,路土中還出土了銅馬鑣、石斧等文物。」牛世山說,「或許3000多年前,這條道路也曾車馬喧嚷、往來不絕。」
此外,考古人員還探出洹河古河道的南、北岸各一段;發掘商王陵區祭祀坑40多座等。
「這些新發現將推動殷墟王陵區內部份區的研究,為研究商代社會性質、商代祭祀活動及其形式提供新的資料。」牛世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