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從「一票難求」透視消費結構之變:服務消費潛力待挖掘 增加優質供給成關鍵

2024-09-09心靈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中國證券報】7日刊發文章【從「一票難求」透視消費結構之變:服務消費潛力待挖掘 增加優質供給成關鍵】。文章稱,上半年,宋城演藝營收、凈利分別同比大漲59%、81.75%。在此背後,公司旗下多個景區遊客爆滿,一票難求。「在更加註重體驗感、新場景的服務消費升級趨勢下,我們抓住文旅熱多點開花機遇,最佳化經營模式,更好地將旅遊、演藝、度假融合。」宋城演藝常務副總裁、董秘趙雪瓔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宋城演藝的逆勢表現,成為服務消費修復的縮影之一。今年前7個月,國內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2%,高出商品零售額4.1個百分點。
專家指出,中國服務消費的占比依舊不高,潛力有待挖掘。未來應更多從供給端發力,一方面順應消費需求趨勢的變化,不斷增加優質供給;另一方面要主動創造優質供給,激發服務消費的潛力。
服務消費加速修復
「我們一是投入營運的景區數量增長,其中廣東千古情景區是全新開放的;二是各個景區的遊客相比於上年同期普遍有所增長,尤其是西安千古情景區今年異常火爆,經常一票難求。」日前,在接待機構投資者集體調研,回復「公司上半年業績為何能逆勢大漲」的提問時,宋城演藝如是表示。
一票難求,成為今年以來文旅消費的關鍵詞之一。
除了秀場演出,演唱會、音樂節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火爆場面。7月12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釋出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出市場呈持續上升態勢,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
「我發動了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幫著一起搶票,真的‘一票難求’!」回想起7月25日在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現場觀看的劉德華演唱會,37歲的王雨涵意猶未盡。這次演唱會的門票在6月開售時,總計3萬余張門票,吸引了超過120萬人同時線上搶票。
火熱的演藝市場,成為窺探中國消費結構之變的一個視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伴隨市場供給改善豐富,居民服務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服務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1-7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2%,增速高於同期商品零售額4.1個百分點。從占比來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為6200元,同比增長9.2%,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提升至45.6%。
申萬宏源分析認為,服務消費在疫情時期的低迷並未形成慣性,在之後出現快速修復格局。2022年居民服務性消費占比回落至43.2%,2023年底已經回升至45.2%,僅較2019年相差0.6個百分點,服務消費的反彈振幅明顯高於商品消費。
今年以來,服務消費得到進一步修復。以旅遊市場為例,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訊息,隨著互免簽證、144小時過境免簽等利好政策的實施,不少中外遊客選擇在暑期開啟「雙向奔赴」的跨境遊旅程。今年暑期(7-8月),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1.1億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日均177.9萬人次,同比增長30%。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以更長遠的眼光看,服務消費崛起也是大勢所趨。「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來看,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消費結構會隨之升級,具體表現就是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持續提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的加快,國內服務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以養老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老齡人口增加1697萬,達2.97億人,占總人口的21.1%。平安證券認為,養老服務及家居、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等服務擴容升級、提質必要性逐步提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正當其時。
服務消費同樣成為今年促消費政策的著力點。8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中,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旅遊消費、教育和培訓等均在重點任務中。
潛力有待挖掘
「雖然疫情結束以來服務消費得到修復,占總消費的比重重回增長軌域,但無論橫向還是縱向對比來看,中國服務消費的增長潛力還很大。」張傑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負責人常鐵威認為,「從國際經驗看,當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超過1萬美元大關的時候,消費升級的行程一般會顯著加快。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已經超過了1.2萬美元,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擴大,服務消費的擴容升級有望進一步提速。」
人口結構變化蘊含服務消費的創新動能。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去年達到了66.2%,目前仍處於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時期。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將帶來教育培訓、養老托育、居住服務等消費需求。「Z世代」等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老年助餐、居家助老、養老照護等服務業態逐漸豐富。
服務消費的結構也有很大改善空間。從GDP口徑來看,中國服務消費更多側重於房地產和金融。申萬宏源利用2018年的投入產出表來觀察居民服務消費的結構發現,規模占比最高的兩個行業分別是房地產和金融業,分別占服務消費的22.6%和11.9%。最近二十年的服務消費變遷也顯示,居民將更多支出用於房地產和金融,減少了批發零售、餐飲等方面的支出占比。2018年和2002年比較,房地產、金融服務消費支出占比分別提升了3.7和5.5個百分點,而批發零售、餐飲住宿和教育占比分別下降了3.8、3.5和2.1個百分點。
「不過,過去服務消費支出的重點領域未來可能增長疲軟,服務消費將面對結構調整。過去房地產和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服務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但隨著房地產深度調整,住戶調查中的居住支出已經出現明顯的增長乏力現象,服務消費的結構調整實際上已經開始。」申萬宏源表示。
申萬宏源認為,從消費內部恢復情況來看,商品消費恢復已基本到位,服務消費恢復距離疫情前趨勢仍有明顯缺口,「如果以2017年-2019年商品和服務消費的趨勢作參考,2023年人均商品性消費已經和過去歷史趨勢相吻合,人均服務性消費2023年相較於趨勢線相差仍有近1700元。」
聚焦優質供給
「消費復蘇仍面臨不少困難,遊客消費更加理性,也更加註重價效比。因此,優質內容、場景、體驗和情緒價值的提供是核心。」趙雪瓔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除了新計畫、新內容以及新提升外,在行銷上結合熱點、遊客興趣點不斷推陳出新,強化人群細分和地域特色。比如,推出雙人、親子、情侶、大學生、銀發等「景+酒」、「+景」、「+餐」等系列票型,以精準滿足市場需求。
激發服務消費的潛能,首先要從供給端順應消費需求趨勢的變化。今年上半年,眾信旅遊營收同比大漲230.25%,並大幅扭虧。對於業績快速復蘇的原因,眾信旅遊表示,公司「透過最佳化旅遊產品結構,研發契合當下市場新需求的高品質、小眾化、年輕化的旅遊產品。」
同時,要主動創造優質供給,激發服務消費的潛能。縣域旅遊的爆火便是典型案例。攜程釋出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7-8月),國內縣域目的地旅遊訂單環比前兩月增長45%,高於一線城市增速。暑期縣域市場入境遊訂單量也同比大漲102%。去哪兒平台上數據趨勢更為顯著,縣域酒店暑期預訂量環比增113%,同比增長了24%。
「縣域旅遊的快速增長主要歸功於優質供給,縣級城市公共服務全面升級,尤其是高鐵等公共交通滲透率快速提高,極提升了縣域的出行便利性和旅遊服務能力。同時,縣域鄉村文旅的持續叠代,讓更多縣城具備了承接城鎮居民休閑度假的資源和能力。」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他認為,縣域旅遊的快速崛起為現階段促進服務消費提供了一些借鑒,一是匹配需求端的新趨勢,推動供給端全面升級,可透過優質供給的下沈推動服務消費升級,包括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品牌和產品;二是需要更加註重優質文化對於服務消費的帶動效應,「文化+」也是服務消費最具潛力的領域。
申萬宏源認為,從鐵路客運量數據來看,服務消費在2023年三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的走高和旅遊等出行繁榮密不可分。今年三季度,服務消費可能再度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變量。
同時,文化娛樂、體育等服務消費的優質供給有待豐富。從人均消費支出結構分項來看,國內和非出行的服務消費直接相關計畫恢復程度均偏低,比如2024年二季度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和醫療保健支出較歷史趨勢水平相差25.8和27.2個百分點。因此,文化娛樂、體育等消費應當成為服務消費供給端發力的重點。
【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便提到,擴大文化演出市場供給,提高審批效率,增加演出場次。豐富影片供給,支持以分線發行等差異化模式發行影片,促進電影關聯消費。提升網路文學、網路表演、網路遊戲、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品質,深化電視層層收費和操作復雜治理,加快超高畫質電視發展,鼓勵沈浸體驗、劇本娛樂、數位藝術、線上演播等新業態發展。
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表示,發展服務消費,提升供給品質是關鍵。相關部門將抓好開放,推動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提升跨境服務貿易開放水平,提供更多高品質、差異化供給。要抓好品質,不斷改善服務消費體驗,撬動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鼓勵發展多元化、多層級的服務消費體系;抓好創新,深耕細分市場,促進跨界融合、多業態融合、多場景交融,透過創新為傳統服務消費賦能,更好發揮服務消費「惠民」「富民」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