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CCTV生活圈】;
有傳言稱
與白肉相比
吃紅肉可能更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吃得過多
會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每天多吃一口紅肉
糖尿病、心臟病、患癌風險會增加
2024年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對超20萬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36年的隨訪發現,膳食中更高的血紅素鐵攝入量會導致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6%,尤其是紅肉來源的血紅素鐵。
其中,血鐵攝入量的增加還會導致血漿中與胰島素血癥、血脂、炎癥和2型糖尿病相關代謝物往「不好」的方向進展。想要減少血紅素鐵的攝入量,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平時膳食中的紅肉,而用魚肉和雞肉等白肉來替換。
還有研究分析了每天多吃50克加工紅肉和100克未加工紅肉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
研究顯示,大量食用加工或未加工的紅肉,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每天多吃50克加工紅肉,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6%,患糖尿病風險增加44%。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紅肉,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1% ,患糖尿病風險增加27% 。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報告稱:
與消費紅肉、腌制肉類食品有關的癌癥主要是直腸癌、結腸癌,有些胰臟癌與前列腺癌可能也與此有關。報告顯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紅肉會增加17%的患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將紅肉列為第2A級致癌物,就是「可能致癌物」,指的是在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還比較有限的致癌物質。
以上研究並非禁止大家吃紅肉,只要控制合理的攝入量,調整膳食結構,保證營養均衡,才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紅肉和白肉的營養成分
究竟有哪些差別?
【紅肉】
豬肉、牛肉、羊肉等一系列哺乳動物的肉。
肉質
:紅肉肌肉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
營養
:紅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同時,鐵、磷含量豐富,尤其是鐵,主要以血紅素鐵存在,是膳食鐵的優質來源。此外,紅肉還是維生素A、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白肉】
主要包括禽類和水產類,比如雞肉、鴨肉、鵝肉、魚肉、蝦肉。
肉質
: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
營養:
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一些深海魚、貝類還有EPA、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紅肉中缺乏的,對預防高脂血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
要想健康吃紅肉
需要註意以下4條
雖然紅肉被打上了「致癌」的標簽,但是紅肉除了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之外,還是日常鐵和鋅的重要來源,所以紅肉該吃還得吃。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人每天吃水產品40~75g、畜禽肉40~75g。
如果有一天稍微多吃了一點,可以在其他天數來調整,但不可以把一周的食物量在一天內都吃完。
建議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75g,
最好選擇精瘦肉,少吃肥肉和內臟,同時還要註意烹飪方法,不要吃油炸、熏制和燒烤的紅肉。
1.日常飲食盡量選擇瘦肉
比如裏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比如五花肉和肥牛等;
2.多采用低溫烹調的方式
除蒸煮燉之外,還可將肉做成肉餡,用來做包子、餃子、肉餅及丸子等。
3.將大塊肉切成小塊
如切絲、切丁、切片,與其他蔬菜搭配食用,既可控制攝入量,又利於營養均衡。
4.肉要現買現吃,冷凍最好不超過一個月
肉最好吃新鮮的,在冷凍狀態下,肉雖然不會出現細菌大量繁殖,但一旦化凍就會比鮮肉更易滋生細菌。因此,肉解凍後忌再次冷凍。
健康小貼士
1.紅肉是哺乳動物的肉,白肉是海鮮水產、禽類的肉。
2.每天多吃一口紅肉,糖尿病、心臟病、患癌風險會增加。
3.控制合理的攝入量,適量食用牛羊豬等紅肉對人體是有益的。
4.建議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75g,最好選擇精瘦肉,少吃肥肉和內臟,同時還要註意烹飪方法,不要吃油炸、熏制和燒烤的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