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布語
智谷趨勢 | ID:zgtrend
一個值得關註的重要訊號:
最近,國家高層智囊吹風,公開呼籲推出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9月21日的一個論壇發言中明確建議,以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實質性擴大內需:
「以發行超長期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形成不低於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規模。」
圖源:財經雜誌
劉世錦的發言,可謂一語驚四座。特別是10萬億元的數位,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08年的「四萬億救市」的強刺激計劃。
話音剛落,央行出手:就在今天,宣布 下調 存款準備金率 、政策利率和存量房貸利率。
開閘放水,又要來了? 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有戲嗎?
劉世錦何許人也?
他是核心決策層的智囊之一,長期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宏觀調節研究部副部長、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2015年離任後,劉世錦擔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對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執行邏輯非常熟悉。他的研究領域,長期聚焦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
正因如此,劉世錦的發言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重視。
為何要出台刺激政策?劉世錦給出的答案很明確: 帶動經濟回歸擴張性增長軌域。
劉世錦指出,目前宏觀經濟面臨日益增大的總需求水平下降壓力, GDP平減指數 已經連續7個季度處於負增長。8月份的數據表明,消費、就業、財政等重要指標都出現明顯放緩乃至收縮的跡象。
「在總需求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采取刺激政策,也是一個常識。」
劉世錦表示, 中國經濟已從供給約束變為需求約束。 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以來,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總體下行,2024年8月CPI增速為0.6%,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速為0.3%,低於2019年同期。生產者價格(PPI)自2022年10月以來持續收縮,2024年8月PPI增速為-1.8%,連續23個月處於負增長區間。
需求不振,所以需要國家來進行逆周期調節,透過刺激手段來擴大需求。他建議,以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形成不低於10萬億的經濟刺激規模。
值得註意的是,劉世錦提出的10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直接對標的正是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
他在發言中說,2008年的經濟總量是30多萬億,對應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而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26萬億,可以考慮按GDP總量10%的比重,確定刺激計劃的規模。
可見,這一建議是劉世錦基於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提出的完整方案。
與他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且更加激進: 每年發五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連續發十年,總共發五十萬億。
他表示,如果能推出這樣的政策,何愁A股不漲?
就在9月初,中國金融學會理事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易綱提出,中國經濟仍在復蘇,但相對緩慢,需要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支持增長。 「中國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縮壓力上。」
說白了,還是要透過擴張財政,來拉動內需,帶動增長。
易綱、劉世錦等「二線高官」、退休智囊的建議,是基於對當前中國社會內需不足的現狀判斷。近期的經濟數據,表現也很明顯。
比如,易綱在發言中提到了一個反映通貨膨脹率的重要指標——GDP平減指數,主要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
從2023年2季度開始 , 中國的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5個季度為負數。
要知道,上一次出現GDP平減指數為負的情況,還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而且當時只有3個季度短暫為負。
當時,正是靠「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拉動了GDP平減指數的快速逆轉。
中國經濟,該不該放「大招」?也有專家持不同觀點。
知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就表示,中國經濟不需要強刺激、也經受不住強刺激。
「這就好比一個虛弱的病人,身體很虛的時候吃很多補藥,反而發揮不了作用,還容易引起新的問題。」
直到今天,還有不少人認為,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都與2008年啟動「四萬億」計劃有關。
不過,專家們有一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繼續投資搞基建已經沒前途了, 應該提振的是中國經濟的有效需求。
何為有效需求?
劉世錦認為, 在吃、穿等生存性消費已經趨於穩定的前提下,消費增長主要依靠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發展性消費拉動。
特別是,中國的近三億農民工、近兩億外出進城農民工群體,他們的公共服務欠賬還比較突出。如果國家啟動新一輪的刺激政策,應該把這些領域作為發力的重點。
一轉眼,2024年馬上進入最後一個季度,不管政策的工具箱裏還有什麽彈藥,都需要抓緊寶貴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