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一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生活是怎樣的?

2015-02-05心靈

邊緣型人格,即超我本我自我,都沒有建立。一片荒原,換言之,這個人會有嚴重的存在焦慮。渴望能建立一個真實的「我」

超我可能是存在的,但是超我是嚴厲的,控制的,惡性的。

自我和本我,在大超我的嚴厲打擊下,會逐漸破碎,如果有力量的話可以漸漸復原,重塑,最後痊愈。

我們常說的自戀人格障礙存在的目的,就是打擊人的自我。讓人失去自我意識,成為自戀人格控制的物件。

如果自我破碎後不能重建。自我和本我就是弱小的,碎裂的,會覺得自己有罪。一再覺得自己有罪,就會有羞恥感,長期內耗走向死亡。

本我暗藏於潛意識,是人類全體能量的結合,也是人類動物性的埋藏之地,如果人的自我徹底被擊碎,那就打擊到本我了,本我受到破損之後,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會存在困難,失去現實檢驗能力,如精神分裂癥和失語癥等等,還有嚴重的抑郁癥,僵化,解離……

生而為人,對不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心理學上,都反復提到過這句話。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句話出自【人間失格】這本書,作者太宰治。

太宰治就是嚴重的邊緣人格。太宰治一生頹廢,浪蕩,多情,逃避責任,說穿了就是自我過於弱小,自我弱小的另一個特征是邊界感不強,不會拒絕。

松子也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但是松子的超我不嚴重,松子的超我是一個不確定性的,模糊的,需要被討好的客體,松子終其一生都在討好這個不存在的人,並且把這個不存在的「父親」投射到各個她遇到的男人身上,渴望那個「不確定的父親」對她展露真實的愛,真實的確定的紮實的愛,在那瞬間,她的人格就可以得到治療。

松子內在的父親是一個需要被討好的供起來的類似符號的神,缺乏愛的灌註的自我,枯萎沒有活力。當松子這樣的超我建立起來之後,松子的自我就要不斷去討好超我。人實作社會功能主要還是靠自我,當虛弱的自我時刻在追逐超我,又沒有超我,行為意識不受控制,就會被社會剝削碾壓。

還有一種說法是邊緣型人格在建立了一個穩定的「愛的客體」之後,會產生自戀人格。

自戀人格的特點是移情不能,始終不能將客體當成活生生的人。關閉了所有的共情能力。自戀人格的另外一個特征是,一切都要有價值,重視外在的面子勝於真實,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征就是吹捧自己,因為無價值會預示著此人不應該存在。

當人被超我不斷用工具內容去展示給外界的時候,本身就會讓自我產生羞恥心,因為自我會發現,「我必須貼上標簽才能被愛」,假如我的標簽被撕掉,人人會發現我是冒牌貨色,於是拼命貼標簽,標簽越貼越多,自我越來越死亡,自我無限向超我認同,和超我融為一體,自我的羞恥心在長期煎熬下,在被長期工具化下,會察覺到錯誤的資訊,會逐漸死亡。所以自戀人格障礙是沒有羞恥心的。

如果不偽裝強大,就會死,就會有破碎的羞恥感。吹捧會導致空虛,因為吹捧是在超我的凝視下,表現給超我看的,長時間下去,自我會成為超我的傀儡,時刻需要外界的反饋和關註,即使自我殘存一絲意識,也所剩不多了,所以自戀人格障礙急需各種標簽,不能獨處,一旦獨處,自戀人格障礙就不需要演戲,不需要演戲,自我就會發現真我的缺失,真我不存在。

我們試想一下,當超我不在時,凝視的客體不在時,如果自戀人格獨處,就會看清楚一個事實,自己一直在演戲。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當你心裏真的住進去一個人,你才可以獨處,我分析,當人心裏有一個所愛的人,也就是內在關系重建了,內在的父母和小孩,是相愛的,也就是超我是愛自我的,人才會有安全感,類似於嬰兒睡在媽媽懷裏,這個「媽媽」不會趁著嬰兒放松去殘害嬰兒,這個時候關系是重建的。超我和自我,是真愛。是無條件的愛,而不是把對方當作工具去愛。是真正去觀察對方,根據對方的一舉一動全然去照顧對方,這樣愛,才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不逼迫,不強迫。不期待,不焦慮,守護對方本來的樣子,看到對方本來的樣子。不投射不期待,不需要對方表演,不需要對方迎合,不說教,不控制。尊重體貼並且敬畏。

在養育的過程中不誇獎不鼓勵不貶低不投射,只是無條件接納,不強化任何行為,沒有任何期待。

性欲和攻擊性是生命力。自戀人格障礙一切都是表演出來的,自我虛弱,那麽性欲和攻擊性也不會強。因此自戀人格障礙很難昇華生命力,表現出來的就是僵化和嫉妒。

當邊緣人格在獲得了正確的客體之後,就會像掛件一樣掛在對方身上,補足能量之後,邊緣型人格逐漸變成自戀人格。但是這種「自戀人格」的虛假繁榮是建立在邊緣人格被人愛拉滿的情況下。而且邊緣型人格要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最徹底的愛。」「無尊嚴的愛。」「全然滿足的愛」。這種愛是任何人都給不了的。

而且邊緣型人格會不斷索取,切斷客體與任何人連結的渠道。這種失血補血的方式會使對方枯竭。邊緣型不會愛,只會索取愛。會希望對方傾家蕩產成為奴隸只為了愛自己。這個和自戀人格異曲同工,都是病態人格。

嬰兒在3歲前是透過「吃媽媽」逐漸建立自我意識和行為習慣,只有吃了足夠的奶,才會有足夠的血肉,才會生長出自己。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缺位,特別是母親,沒有讓孩子吃奶,沒有照顧好嬰兒,這部份就是永久缺失的。

更何況邊緣型人格後面還要承受更恐怖的虐待。當人虛弱,自戀型人格障礙就會聞著氣味兒找上來。

邊緣型人格有兩個媽媽,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媽媽有時有好的嘴臉/壞媽媽有不好的嘴臉。導致邊緣型看人也是一人分兩面。不能調和。一旦對方的壞面孔露出來,邊緣人格將感到永遠失去了對方好的一面。

如果這時候客體撤回,邊緣人格會經歷最深層的碎裂。因為邊緣人格總是會吸引自戀人格,而自戀人格在經歷邊緣人格的極限推拉之後,本身的性格,也會促使自戀人格去尋找新的更好的可能性,需要新的供血細胞,而邊緣人格再次體會到」被拋棄」.

如果對方恰巧是自戀人格,沒有共情能力,就會把邊緣型人格帶到地獄。

如果邊緣人格不能完成自體重建,就會沈淪在被拋棄的噩夢中,一次次輪回,詛咒,崩潰,痛哭.

就像古龍小說筆下的李尋歡,總是忍不住朝著墮落的一邊走,人格的破碎不足以支撐他朝向光明,他習慣了浪子生涯,就會習慣於一次次將幸福從自己身邊推開.

神劍山莊謝曉峰也是如此,古龍總是在經歷人格的破碎.

古龍本人的精神狀態幾乎和筆下的主人公一樣,把握不住光明和黑暗的臨界點,一次次推開幸福,一次次體會到被背叛的痛苦.

謝曉峰最大的特點:行為退縮 逃避成功 、

年少成名有時對人是一種詛咒,特別是對邊緣型人格障礙來說,因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最核心的痛苦就是羞恥感。

沒有被愛照亮過的生命,核心就是羞恥。怕被人看到。內心是自卑的。

他內心覺得他不值得被愛。他沒有愛。當過多聚光燈照向他,他更多感覺是負重前行,羞恥感爆棚,而這些人也非真的愛他,而是把他當作神崇拜。他知道自己不是神。

人不該被當作神來對待。當人被當作神被對待,內心是惶恐的。而且神本身沒有生命,神是作為客體被審視的,當人作為客體被審視,也就是說。這個人已經成了工具,承擔各種人物的投射和期待,一旦達不到這種期待,潛意識中人就會感覺到被拋棄,被傷害。

沒有人願意被高期待。

人真正需要的是被接納,被包容。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核心人格是破碎的,弱小的,瑟縮的,經常被辱罵的,經常被閹割的。長年累月的打擊,累積出的是一種羞恥感,一種我生而不為人的羞恥感。

就比如我的某個朋友,她生活在大家庭,父母都是社會上最弱小只會把氣撒在孩子身上的人,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只能承受他們給予的恨和負能量。

長時間如此,孩子有不配得的思想。當取得巨大矚目和超級多的誇獎,被自戀人格的父母當作炫耀的工具時,人已經死了。人只能被當作人,當人變成一件衣裳,到處去穿給別人看的時候,人的意識主體性會進一步喪失。

本來就弱的邊緣人格在承受別人或者愛或者恨或者嫉妒的眼神時,就會承受不住,會造成人格的進一步崩塌。

在邊緣人格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三個人格中,始終有一個嚴厲的大超我在審視著自我,不僅是審視,甚至是時刻在挑釁,在找機會擊碎我這個自我。於是我這個自我就整天處於防禦的狀態,時刻保護著自己,避免被大超我擊碎,在防禦的過程中,自我開始討好大超我,試圖裝作乖巧和戰戰兢兢的樣子以防止大超我對我的突然襲擊。

還有自我始終在防止大超我的嫉妒。當大超我發現「自我」性感,美貌,有才華的時候,大超我會想辦法害死自我,所以邊緣人格的自我也會想辦法去遮掩自己的才華,性感,美貌。

這也是人不敢性感的原因,不敢拋頭露面的原因。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大超我跟自我和本我,是敵對的關系。大超我隨時想讓自我和本我碎裂。

自我和本我也始終處於碎裂的狀態。

這個還算好,有些邊緣型人格障礙,大超我根本是缺失的。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回憶了潛意識中的創傷,比如我的父親是缺失的,我的父親沒有給我足夠的愛.甚至我的父親也沒有給我錢,我的父親內在充滿了缺失和羞恥感.

羞恥感就是缺乏愛的力量,自我攻擊,自卑,我的媽媽是NPD,父親是BPD,他們都充滿了羞恥感和失控感,有一種恨這個世界的感覺.

要破解這個詛咒就是成長新的自我,拋棄過去,裸露傷口,學會拒絕,生長出智慧,勇氣,生長出力量和堅強,逐漸與這個世界碰撞,一點點實作理想。

邊緣人格這輩子是要無數次經歷退行的,就像謝曉峰和李尋歡,就算擁有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成就,他們依然覺得自己不配,要縮回去,回到下等社會,因為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不配。

願我們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