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我特別想寫小說,也能寫出結構完整的故事。但無一例外都被評價人物呆板,無生氣。
經過反省,我終於明白我為什麽寫不好小說了,除了將人物當做實作情節和目的的工具人外,我還特別不擅長描寫 感情的流動 ,只能描寫一些孤立的感情的切片,感情切片A到切片B之間缺失連續的變化細節,中間隔著兩個星系這麽遙遠。根據「宇宙厭惡真空」原理,人類感情的變化大機率是連續而不是散點跳躍的。
這一變化過程的感知細節缺失是我無法完成描寫的根本原因,因為我現實生活裏也是感受不到的。我日常是只能孤立靜止判定這個人處於哪種單一感情切片中,根據所在切片來制定對策。因此當某個人處於AB之間模糊混合地帶的感情時,就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了。事實上,正是處在模糊地帶的感情才有描繪價值。就像烹飪的時候,你不能只放鹹味,也不能只放酸味,也不能只放甜味,單一味道只會得到黑暗料理,正確的做法是多種味道按照一定比例,在合適的時機混合。類比可得,小說也是將多種處於變化中的感情和目的在某個熔爐內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火候,碰撞,變化。要實作這個過程,描寫單一的「感情流」恰如達芬奇的雞蛋一般,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但我連基本功的門檻都夠不著,只能寫出一堆無機質文字。
我無法認知,因此也無法描寫。也有可能是我的認知模型過於低階,但估計即使我改善了我的認知模型最終完整認知到了這個過程,大機率我也無法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