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老牌上市公司金花股份( 600080.SH)的制藥主業迎來新動向。
截至2024年12月末,該公司募投計畫——草堂西安金花制藥廠搬遷擴建計畫,現已建成,2025年全面投產,待計畫全部達產後預計將實作年產能70億元,實作利潤7億元。
長期以來,金花股份旗下「金天格膠囊」等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但由於產能限制,銷售一直徘徊在8億元左右,急需擴大產能。該計畫全面投產後,將提升至年產能70億元,以此帶動業績提振,公司將此舉稱為「二次創業」。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金花股份創新藥研發上,亦有數個計畫在推進:2024年12月,該公司投巨資簽訂3個國家一類創新藥研究協定,獲批後將在草堂生產基地全面投產。
一面拓展產品線,提升產能,一面加大研發投入,豐富產品結構,在制藥企業不斷分化的當下,金花股份正圍繞制藥主業尋求全新增長點。
年產能將至70億
金花制藥廠搬遷擴建計畫位於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基地生物醫藥園,計畫占地面積119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7億元左右。
據悉,草堂搬遷擴建計畫作為人工虎骨生產基地,主導產品人工虎骨粉/金天格膠囊,是經CFDA批準的國家一類新藥。作為天然虎骨的替代品,金天格膠囊是中成藥治療骨質疏松的頭部,在骨科臨床中成藥領域一直保持前列。除此之外,「金花牌」轉移因子系列藥、兒童系列藥等,銷量也一直穩居市場前列。
隨著公司產能不斷擴大,原有廠區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新廠區2025年全面投產不僅極大程度為產能解渴,也有望開啟公司業績、產品線的未來空間。
具體產能,可對比產銷情況來看,2023年,公司四種主要產品的產量分別是,金天格膠囊1230萬盒、轉移因子膠囊681萬盒、轉移因子口服溶液593萬盒、開塞露5321萬支,對應的銷量分別是1324萬盒、589萬盒、552萬盒、5336萬支。
其中,金天格膠囊、開塞露已經是銷大於產,前者又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以人工虎骨粉為原料,庫存量僅3萬盒。
表現在業績上,2024年前三季度,金花股份實作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4%,歸母凈利潤3077萬元,同比增長807.59%。
金花股份相關負責人稱,「各類產品一直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由於產能限制,銷售一直徘徊在8億元左右,急需擴大產能,該計畫全面投產後將原產能8億元提升至年產能70億元,將極大提升金花股份的產能、利潤。」
對金花股份而言,對該產線可謂期待已久。
值得註意的是,早在計畫建設初期,金花股份董事長邢雅江就明確要求,要有科學化、前瞻性的規劃意識,以建設成為一所高標準、高品質、現代化的藥品生產基地為標準,確保新廠區生產二十年不落後。
據悉,該計畫透過對數位工廠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以及對數位化、資訊化技術體系的聯合運用,該計畫實作整體業務全流程的自動化、數位化、資訊化管理,實作產品生產全流程的可追溯、電子化,提高生產效率。該高標準打造的產業園區,成為省市重點觀摩計畫,獲得了政策資金支持。2024年,累計獲得中、省專項無償資金支持4000萬元。
創新藥即將投產
不止老產品期待借此「擴圍」,公司創新藥的「未來」也與新基地相繫結。
僅2024年12月一個月內,金花股份投巨資連續簽訂3個國家一類創新藥研究協定,獲批後也將在草堂生產基地全面投產,分別是:用於骨質疏松、肥胖、增強化療敏感性等疾病防治「耐瑞特」;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藥復方顆粒「通塞顆粒」;用於慢性腎臟病「雙參苓顆粒」。
這也意味著,金花股份除了人工虎骨這張「王牌」外,多年錨定創新藥的成果終於要接受市場檢驗,產業版圖有望再添「新將」。
業內人士表示,上述三種藥品均為國家一類新藥,且融合了中醫藥理論和現代藥理學研究機制。此外,這三款創新藥研發均涉及到與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金花股份透過與外界強強聯手,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步伐正逐步加快,產學研生態構建的長遠戰略布局正逐步起勢,將多款藥物從實驗室帶向市場。
據悉,早期金花股份與王松靈院士團隊共建西部金花院士工作站,投入研發資金7220萬元,配合王松靈院士團隊完成「耐瑞特」藥物的科研成果轉化。值得一提的是,王松靈教授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之外,也是中國口腔醫學界首位科學院院士,其還擔任著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南方科技大學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院長等醫學界關鍵職位。
另外,金花股份還在近期與河南中醫院大學中醫藥科學院就國家一類中藥創新藥「通塞顆粒」簽署科技成果轉讓協定,幫助原研團隊完成臨床研究及上市註冊申報,將藥物成功帶入市場套用。
金花股份與同行企業的合作,也引得成果落地開花。「雙參苓顆粒」作為其近期推出的第三款創新藥,經前期充分的評估分析論證及雙方實地調研考察,金花股份與中藥開發頭部研究機構北京盈科瑞創新藥物研究有限公司簽署科技成果轉讓協定,保障藥品成功轉化至市場端。
值得關註的是,金花股份創新藥並未選擇骨科、免疫等老本行,而是向口腔、呼吸系統、腎科等新領域合作開發,且所涉及多為中成藥,產品普遍進展快,毛利率高,無論是產業研發還是商業模式都較為成熟,往往能夠迅速開啟產能空間,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建立新的護城河
從搬遷計畫向深透視,金花股份傳遞出轉折訊號——制藥行業壓力增大情況下,其正積極走出「老城池」,希望透過創新藥來繼續加深護城河。
這兩年,公司先是剝離了長期虧損超15年的金花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可以更好地聚焦制藥主業,將「彈藥」留在市場拓展、新品研發等。同時處理好如2023年支付、 計提中小股東訴訟賠償影響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等影響。
將時間線拉長,若排除計提、支付賠償等因素,金花股份近些年主業發展穩健,一直處於盈利狀態。
回到主業造血上,當下制藥企業市場分化,投資者重新審視創新藥物研發價值報酬率,金花股份意圖大手筆研發投入來拓展業務版圖,根據金花股份披露的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而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29%,無疑有利於其在強化醫藥主業上擁有更強的話語權,打造自身「第二曲線」。
實際上,國家近年來頻頻對醫藥行業開展政策支持,多次提出「鼓勵創新藥研發、加快新藥上市」等論述。
譬如,2024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透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旨在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
創新藥功成名就固然耀眼且報酬頗豐,然而,就藥物本身來說,研發主體或所屬公司的商業化能力對其在專利期內兌現市場空間至關重要,通俗來講,在創新藥漫長的發現、研究、試驗、審批路上,能跑出者寥寥,只有實作商業化銷售,才真正擁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而與孤立的研發團隊對比,商業化能力是上市公司率先研發轉化的獨特優勢。據悉,金花股份攻關全新產品之後,剛才提到的三個國家一類創新藥將在其草堂生產基地全面投產,實作整體業務全流程的自動化、數位化、資訊化管理,產品生產全流程的可溯源。
藥物領域之外,金花股份也在多方面發力,布局醫藥大健康領域,嘗試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金花股份正在全力開展的藥食同源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伴隨著高端生物制藥創新、中藥健康產品研發、大健康產業園計畫的推進,金花股份提出「百年金花 市值千億」的目標,是否能如期實作,眼下或許是一個關鍵節點。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資訊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