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86歲的言情小說作家瓊瑤在台灣地區輕生的訊息傳來後,朋友圈瞬間被刷屏。對70後、80後來說,不管是否看過言情小說,一提到言情小說,腦海裏浮現出來的作家首先就是瓊瑤。「從金庸到瓊瑤都走了,80後真的進入中年了。」有人在朋友圈這樣感慨。
1938年,瓊瑤出生於成都,祖籍湖南衡陽。她原名陳喆,瓊瑤這個筆名出自【詩經】名篇【木瓜】: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首詩的主旨有爭議,但普遍被認為是一首愛情詩。從瓊瑤這個筆名可以看出,愛情是她小說中一以貫之的主題,她也以此奠定了著名言情小說作家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更叠,她始終堅持的愛情觀和小說風格也被質疑,讀者開始流失。
如今,一切俱往矣。瓊瑤在遺書中,像她【水雲間】裏的汪子璇一樣瀟灑,和世界做最後道別——「‘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疾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
街前街後盡瓊瑤
【窗外】是瓊瑤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成名作,首次出版於1963年,首印1000冊,一經出版就售罄。1973年被改編成電影,由林青霞、秦漢等人主演,在中國香港上映,更是轟動一時,年輕的林青霞由此走上電影明星之路。
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中說,25歲時寫的這部小說有很多自傳成分。高三時,她升學壓力太大,語文老師知道後給了她很多鼓勵和關心。這些慰藉讓青年瓊瑤倍感溫暖,敏感細膩的她情竇初開。語文老師的妻子去世了,他是孤身一人,但比瓊瑤大25歲。這段感情不出意外地被母親極力阻攔,母親將兩人戀情以「引誘未成年少女」「誘拐學生」的名義狀告至台灣地區「警察局」與「教育部」,老師最終被學校解聘,離開台北。
【窗外】讓瓊瑤一炮而紅後,她以旺盛的創作力寫了多部代表作,平均三四個月寫一部小說,自2004年9月宣布封筆時已創作了五六十部小說。她的知名小說包括【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彩雲飛】【卡玫基飛處】【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在水一方】【我是一片雲】【庭院深深】等。
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可以看出,上世紀80年代,瓊瑤小說進入大陸後立馬受到讀者的瘋狂追捧,有時代背景的助力。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有【創業史】【小二黑結婚】等農村題材小說,【紅巖】【青春之歌】等「史詩性」小說,都是時代的產物。其中涉及愛情的因素較少,哪怕是最有名的【第二次握手】裏寫了愛情,都有主角在新中國成立後,回來獻身祖國科學事業這樣的家國情懷大背景。
由此可以想見,瓊瑤那種以愛情為人生至上追求的言情故事,對當時大陸年輕人產生的震動。【瓊瑤全集】的策劃人鐘擎炬認為,瓊瑤在「將中國人的閱讀從一個狀態領到另一個狀態」。
1986年11月13日【文學報】統計稱,當年廣州地區就有70%的學生讀過瓊瑤的小說。有記者報道,1988年,時隔40年後再次回到大陸的瓊瑤,在遊三峽途中去一家蠶絲廠參觀,被全廠女工包圍,她們對著瓊瑤激動地說,「我們都是你的讀者!」隨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瓊瑤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瓊瑤熱」前後持續了20多年,能如此長時間受到讀者喜歡,在純文學領域的當代作家中,可以說鮮有人做到。
「打工詩人」鄔霞告訴第一財經,1996年她在深圳一家制衣廠打工時,廠門口有很多言情小說出租,很多都是瓊瑤的作品,吸引打工女孩們去借閱。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曾用唐代的一首打油詩【詠雪】形容「瓊瑤熱」的盛況空前:「六出冰花降九霄,街前街後盡瓊瑤。」
如同讀一闋小詞
瓊瑤的祖父陳墨西是國民黨元老,曾去日本留學。父親陳致平是歷史學家,著有【秦漢史話】【三國史話】【中華通史】等作品。瓊瑤從小接受了中國傳統的精英教育,有很好的古典文學修養。她很多小說的名字,來自古典詩詞,【在水一方】取自【詩經·蒹葭】的名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碧雲天】【寒煙翠】出自宋代詞人範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心有千千結】化用宋代歐陽修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終有千千結」;【幾度夕陽紅】出自明代詞人楊慎的【臨江仙】,「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當時大陸讀者相對還比較陌生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也出現在小說【彩雲飛】裏,「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媒體人沈河西是通俗小說愛好者,她寫文章說,「至少讀過瓊瑤的人,會上溯去讀李白杜甫,讀【小時代】長大的人,可以上溯到哪裏呢?」
齊魯師範學院文史學院副教授姜學科在【以詞為小說:瓊瑤小說的詞體特征芻議】中認為,接續中國文學傳統是瓊瑤小說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它在形式、內容和主題等方面都與中國古典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小說人物形象與詞體的抒情形象高度一致; 敘述視角詞化; 內容如詞般專註男歡女愛; 風格感傷細膩,這些特點形成了獨特的瓊瑤式風格。讀一部瓊瑤小說,就如同讀一闋小詞。」
「瓊瑤熱」的消散
不過,言情小說這樣的通俗小說在文學史中處於邊緣化位置,整體不太被認可,瓊瑤的小說也一直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關於瓊瑤小說的另一種聲音密集出現。2000年1月,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學批評爭鳴叢書」中,有一本【毒品·藝術——瓊瑤作品批判】,作者表示,「本書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根據瓊瑤言情小說屬於通俗文化的特點,也采用了通俗的、大眾易於接受的點評方式,選取了瓊瑤的三部代表性作品進行具體地剖析和批判,並對瓊瑤作品的泛濫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探討」。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方忠在【論瓊瑤小說創作及其文學史意義】說,瓊瑤筆下的女性心理上無法擺脫對男人的依附,小說中很少看到女性真正為事業在奮鬥,總是主動或者被動圍繞愛情和家庭忙忙碌碌,綠萍本來擁有自己的舞蹈事業,因為意外失去腿後,她只能緊緊依附住丈夫;陸依萍雖然一直強調自尊和獨立,但她以為,奪走雪姨看好的女婿就是最好的報復,「這些女主角們對愛情專一、性子柔弱、毫無主見,生活的重心就是愛情,其他事情不過是邊緣,只是為了豐滿她們的‘人設’而存在,這種對愛情的追求是淺薄而缺乏深度的。「
在「瓊瑤熱」的消散中,更重要的是讀者。當往昔那些躲在被窩裏打著電筒看瓊瑤的姑娘們進入婚姻,體會到與言情小說中完全不一樣的家庭關系、母職現實乃至生活殘酷時,很多人才意識到,那些故事只是作家編織的粉紅色的夢。
鄔霞就曾告訴第一財經,她在工廠打工時,因為年齡小,工作和生活環境非常封閉,對婚姻的期待全部來自言情小說,自然受其影響非常大。她和丈夫是朋友介紹的,婚前就發現丈夫品行有問題,家境也很差,她認為「愛情」最要緊,幻想和他成立一個夢想的家,匆匆和他結婚。幾年後鄔霞離婚,獨自在深圳撫養兩個年幼女兒,嘗盡單身母親的艱難。
2005年左右,也就是「天涯論壇」很火的年代,論壇上還有很多「瓊瑤黑」。網友們發帖講述瓊瑤的另一面,插足第二任丈夫平鑫濤的婚姻、在小說中美化「小三」等,很多網友表示要堅決與「瓊瑤奶奶」劃清界限。
沈河西認為,「與其嘲笑她的夢幻與尖叫,不如說是我們已經變得太過現實:大時代顛沛流離後的情感撫慰,在這個承平日久的年歲裏顯得不合時宜;同樣,在一個越發歌頌專偶、憎恨第三者的道德語境裏,歌頌愛情的自由與神聖也總有些‘政治不正確’」,「年輕人不再讀瓊瑤,是因為我們的愛情早已臣服於現實」。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