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忽視的女性疼痛
(圖片來源:Daniel Stolle for Nature)
疼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感受,無論是頭痛、腳趾碰傷還是註射的疼痛,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經歷。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 男女對疼痛的感知是否真的不同? 從表面來看,似乎雙方都有「證據」。女性在分娩時表現出的堅韌令人印象深刻,而男性則在身體冒險和戰爭中似乎更為無懼疼痛。
科學家透過實驗研究,揭示了更復雜的答案—— 性別在痛覺感知中確實有顯著差異,但其背後的生物學、心理和社會因素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
什麽是痛覺?
要理解疼痛,首先需要明白它是如何產生的。 疼痛並不是簡單的身體訊號,而是大腦對神經訊號的復雜處理。
我們的身體遍布著痛覺感受器,它們是專門用來探測痛覺刺激的感覺細胞。這些感受器存在於肌肉、內臟和皮膚中。一旦感受器檢測到疼痛刺激,它們就會透過神經網路將訊號傳遞到大腦,最終觸發痛覺感知。
痛覺感受器分為以下幾類:
溫度性傷害感受器: 對極端溫度(如高於45℃或低於5℃)敏感。
機械性傷害感受器: 對強烈的壓力敏感,比如割傷或撞擊。
多覺性傷害感受器: 能夠對機械、化學或溫度刺激產生反應。
寂靜性傷害感受器: 主要存在於內臟中,通常只在炎癥或化學刺激下被啟用。
傷害感受器與痛覺的脊髓輸入:不同的傷害感受器連著軸突纖維;脊髓背角 I 層中的神經元透過層 II 中的中間神經元接收來自有髓(Aδ)傷害感受纖維以及來自無髓(C)傷害感受纖維的輸入。
(圖片來源:【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不同型別的痛覺訊號會透過不同速度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經由 5 m/s至 30 m/s的速度傳導的Aδ 軸突和小於 1m/s的速度傳導 C 纖維軸突傳遞到脊髓,神經訊號透過脊髓傳遞到大腦,最後到達大腦中的多個區域進行處理,特別是島葉和前扣帶皮層。
痛覺的傳遞上行路線,前扣帶皮層和島葉是處理痛覺資訊終點的區域。
(圖片來源:【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正是這些大腦區域讓我們感受到疼痛,並引發與之相關的情緒反應,比如焦慮、恐懼或不適。
疼痛的性別差異
盡管疼痛的生理機制在所有人中基本相同,但性別卻顯著影響了每個人對疼痛的感知與耐受程度。
在一項經典的1998年實驗中,研究者對10名女性和10名男性進行熱刺激測試,女性不僅報告了更高的疼痛程度,且大腦的反應也比男性更加明顯,這顯示了性別差異在痛覺感知中的差異確實存在。另一項對19個歐洲國家27,000多人的研究發現,女性報告患有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比男性高10%。事實上,大約一半的慢性疼痛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
當然,由於社會文化的原因,男性不太願意承認他們感受到的熱刺激是痛苦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兩性感受疼痛的方式沒有潛在的生理差異。
華盛頓西雅圖兒童研究所疼痛流行病學家表示, 性別和性別特征對疼痛體驗的影響在青春期開始顯現。 青春期後,男女開始分泌不同的性激素—男性主要分泌睪酮,女性則分泌雌激素。睪酮與更高的疼痛閾值有關,男性在面對疼痛時通常感知較輕,耐受性更強。而雌激素波動則使女性對疼痛更為敏感,尤其是在月經周期的特定階段。比如,女性在經期前後更容易出現偏頭痛,而這種疼痛通常會隨著絕經而減輕。
此外,催乳素這種激素在女性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研究發現,患有催乳素瘤的女性偏頭痛發作的風險更高,因為催乳素能降低疼痛感受器的啟用閾值,而這一機制在男性中則很少見。因為大多數男性神經元中不存在催乳素受體。
大多數男性神經元中不存在催乳素受體(綠色)。
(圖片來源:Frank Porecca)
還記得前面講到的大腦疼痛感受終端-前扣帶皮層嗎?
神經科學家Natalie Osborne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了 前扣帶皮層與大腦其他疼痛敏感部位在兩種慢性疼痛病癥中的交互作用 :強直性脊柱炎(一種在男性中更為常見的炎性骨病)和腕管症候群(在女性中更為常見),發現患有和不患有慢性疼痛的男性和女性在膝下前扣帶皮層連線方面存在差異,而且這些性別差異還受到該病主要發生在女性還是男性身上的影響。
神經科學家Natalie Osborne研究大腦中與疼痛處理相關的區域。
(圖片來源:Kirk Maile)
動物研究同樣揭示了性別差異的存在。 雄性和雌性小鼠在疼痛傳導過程中依賴不同的細胞通路,雄性依賴小膠質細胞,雌性依賴T細胞。這表明,針對疼痛的治療可能需要因性別而異。研究者提到,「過去人們往往只關註雄性動物的研究結果,然後直接套用到雌性動物身上,忽略了疼痛研究中很多重要的性別差異和細節。」
盡管生物機制表明女性在某些情況下對疼痛更敏感,但社會對女性疼痛的認知卻存在偏見,尤其是與生殖系統相關的疼痛問題,如經期疼痛,往往被視為「正常」,從而被忽視。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性別對疼痛的影響正在獲得更多關註,涉及雄性和雌性動物的疼痛研究數量正在增加,女性的疼痛困境正在逐漸被重視。
多因素影響下的疼痛感知
疼痛感知除了受性別和激素的影響,遺傳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CIP(先天性無痛癥,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是一種由於SCN9A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這個基因編碼一種鈉通道蛋白,控制著神經訊號的傳導。CIP患者無法感受到疼痛,看似是「幸運」的,但實際上,他們常因無法察覺傷害而遭受更嚴重的身體損傷,例如未被發現的瘀傷、燒傷,甚至壽命縮短。 這也提醒我們,疼痛雖然令人不適,但卻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
年齡同樣是影響疼痛感知的重要因素, 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疼痛的閾值增加,這意味著需要更強烈的有害訊號來提醒老年人有什麽不對勁,這增加了老年人受傷的風險。相反,他們對疼痛的耐受性通常會下降。這可能與大腦中處理疼痛的神經元衰退有關。
創傷經歷也會對疼痛感知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常表現出更強烈的疼痛感。更為罕見的情況是疼痛聯覺(synaesthesia),即患者在經歷創傷性疼痛後,對他人的疼痛產生誇大的同理心。
一些病例表明,這類患者會在看到他人受傷時,自己也感受到類似的疼痛。被截肢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外傷的情況下失去了他們的肢體)由於看到其他人的痛苦經歷,甚至僅僅是因為那些經歷的故事而引發的幻肢疼痛。
正視疼痛才能更好止疼
疼痛是我們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體驗,而它的感知和忍受卻因個體差異而千差萬別。 正如我們所探討的,疼痛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性別、激素、遺傳背景、創傷經歷與年齡,這些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疼痛體驗。
國際疼痛學會從2004年開始,將每年10月的第三個周一定為「世界鎮痛日」。了解疼痛的多維性和個體差異是提升全球疼痛管理水平的關鍵。只有正視不同人群在疼痛感知上的差異,才能真正為那些常被忽視的痛苦找到解決之道。
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有了更多工具來客觀測量疼痛,透過生物標誌物和大腦訊號分析,探索疼痛的評估標準與治療方式。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可以一起探討如何透過科學手段更精準地評估疼痛,以及近年來非藥物止痛治療領域的前沿進展。
參考文獻:
1."Pain."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6e Eds. Eric R. Kandel, et al. McGraw Hill, 2021,https://neurology.mhmedical.com/content.aspx?bookid=3024&pid=254330205.
2. Riley, Joseph L 3rd et al.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pain perception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 Pain vol. 81,3 (1999): 225-235.
3. Nogrady, Bianca. 「How pain is misunderstood and ignored in women.」 Nature vol. 633,8031 (2024): S31-S33.
4. Bimpong, Kweku et al. 「The Gender Pain Gap: gender inequalities in pain across 19 European countri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vol. 50,2 (2022): 287-294.
5. Osborne, Natalie R, and Karen D Davis. 「Sex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i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neurobiology vol. 164 (2022): 277-307.
6. Osborne, Natalie R et al. 「Sex-Specific Abnormalities and Treatment-Related Plasticity of 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Chronic Pain.」 Frontiers in pain research (Lausanne, Switzerland) vol. 2 673538. 12 Jul. 2021.
7. Al-Karagholi, Mohammad Al-Mahdi et al. 「Prolactin in headache and migrain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vol. 43,2 (2023): 3331024221136286.
8. Stratton, Harrison et al. 「Nociceptors are functionally male or female: from mouse to monkey to man.」 Brain : a journal of neurology, awae179. 3 Jun. 2024.
9. Sorge, Robert E et al. 「Different immune cells mediate mechanical pain hypersensitivity in male and female mice.」 Nature neuroscience vol. 18,8 (2015): 1081-3.
10. Fitzgibbon, Bernadette M et al. 「Shared pain: from empathy to synaesthesia.」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vol. 34,4 (2010): 500-12.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Clover青子(醫學博士)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