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長大後你做過哪些「童年報復性補償」的事?

2021-08-01心靈

年少不得之物終將困其一生。於我而言就是——買書。

小時候家裏窮,窮到連副科老師規定購買的課外輔導書的費用都要一直拖,結果我娘讓我找同學借了本課輔,回來花了幾個晚上,謄寫在收集的廢紙背面空白,然後合訂成一本課輔,我娘遞給我手工課輔,然後看著我一字一句的說: 家窮不丟人,學習不如人,那才是丟人。

老師照例在課堂上念沒交錢買書的同學名字,念到我的時候,我說我有課輔了,然後把手工課輔遞給老師,他看了一眼,就給扔到地上,然後說:以後我的課你就在走廊上聽,全班都在嘲笑我,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那一刻,一個不到十歲內向孩子的脆弱自尊心,在那一刻被他踩得稀碎,我卻堅強得沒讓眼淚流出來,我知道,如果我哭了,他們會笑的更開心,甚至會笑話一輩子,我吸了一口氣,然後彎腰撿起了我娘謄寫的手工課輔,拍了拍封面上沾的灰,然後挺直腰桿去走廊上,趴在窗戶上聽課了,來往的老師都對我指指點點,側目而視,但是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

後來隨著課程越來也多,需要的課輔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很少跟我娘開口要錢了,因為我知道她也沒辦法,只能自己想辦法,兵法有雲:以奇勝,以正合,

撈偏門,我就靠和小朋友打玻璃球,拍畫片,透過遊戲對賭贏得玻璃球,畫片,然後以低於商店的價格,卻高於商店的數量再賣給他們,五分,一毛,兩毛的攢錢,積少成多去交課輔費, 簡單來說,純靠技術致勝 ,小朋友們喜歡玩什麽,我就研究什麽,每天抽空練習,從不間斷,玻璃球我玩的出神入化,不管是圈內單挑,遠距離對狙,我都手到擒來,畫片練成過手捏一下,就能掂量要用多大力度和角度能贏,左右開弓,甚至賭到最後將虎口崩裂出血,簡單將虎口吸一口,換只手接著賭,只為了在對賭中贏錢,因為只要錢攢夠了,我就可以交課輔費用了,就可以坐教室裏上學了。

走正道,老師號召成績好和成績不好的同學結成互助對子,放學後補習,由於我常年第一,所以很多同學都希望和我結對,後來我挑了一個讀書不上心的同學互幫互助,因為這樣的同學,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值低,出現驚喜的可能性比較大,最重要的是他家條件好,各種書籍多, 所謂老手一直桿,菜鳥擺地攤,他的爹媽給他買了各種課輔基本都是擺設,當然對於他也沒什麽用, 我幫他的條件很簡單:我幫他補習,他家的書我隨便看,所以我可以一邊輔導他作業,一邊學習各種各樣的課輔,遇到不錯的解題思路,就謄寫在本子上,回家自己琢磨怎麽舉一反三,之前他的成績一直很穩定在倒數三名,1年下來,已經穩定在了中下遊,老師,他和家長都很開心,他不虧,我也不虧。

隨著高年級的到來,需要寫作文,提高閱讀量,但是當時的各種作文書籍和經典名著,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根本就是天價,根本買不起,怎麽辦?我打聽到新華書店可以免費看書,後來跟我娘商量了好久,決定每半個月讓我去一次城裏的新華書店看一天書,每一次來回車費1塊錢,然後給我2毛錢買個餅當午飯,為了省錢,我每次就都帶一壺水,中午不吃餅,然後在新華書店裏,坐在地上看書,剛開始還允許現場摘抄,後來就不讓了,遇到很好的文章,我只能背下來,然後出門坐在台階上將文章默寫下來,接著再進去看,中午很餓的時候,我就出門喝點水,靠在樹蔭下歇一會,實在餓的受不了了,就靠著樹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來轉移一下自己的饑餓感,等饑餓的感覺過去了,身體反應沒那麽大了,把身上拍幹凈,把手洗幹凈,在身上擦幹,再進去接著看書,一直看到新華書店下班打烊,

那時我最最羨慕的是那些爹媽牽手帶著進書店,高高興興買書的孩子,他們想買什麽書就買什麽書,不用考慮多少錢,

那時我做夢都在想,等我長大自己掙錢了,一定要實作買書自由。

想看什麽書,就看什麽書,想買多少書,就買多少書,

買書不看價格,只問自己喜不喜歡,

後來長大以後,發現自己依然很無趣,出差也好,旅遊也好,我最大的樂趣還是逛各地書店,

不管是哪裏的書店,我都會看進去看瞅一眼,不走空是我的一貫原則。

至今我買了多少書,我不知道,不管是中學,高中,大學畢業,還是後來搬家,

我的行李裏最多的還是書,

我終於實作了少年時買書自由的夢想。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想對那個被人嘲笑的滿臉通紅的少年說:你的夢想實作了,

謝謝你曾經所做的一切。

我至今去書店都不太習慣坐在椅子上看書,還是和那時一樣,席地而坐,盤腿看書,

或許有的人看到的地上都是灰,我卻只看到那是少年時唯一不笑話我貧窮的地方,

在那裏,我獲得了知識,並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個習慣陪伴我從小到大,估計會陪我到老,甚至一直到土裏。

抱歉,見笑了。

不知道被哪個大咖翻了牌子,簡單說明一下,

扔我手工課輔的是副科老師,學生成績跟他們薪資不直接掛鉤,所以他們不管學生成績好壞,只問交沒交錢,因為學校規定的呀,課輔錢必須交呀,不交就滾到走廊外面上課,所以我至今都不怪老師當年的行為。

另外年代不一樣,當年很多農村,鄉鎮基層學校,根本不重視教育,師資力量更是一塌糊塗,更談不上教育品質,學校,家庭,老師,父母多數都對於教育沒有那麽強烈的渴望,多數人多認為孩子只要讀幾年書就好了,很多孩子讀著讀著就不讀了,有小學輟學的,中學輟學的,只要爹媽找了個出路就出去打工,所以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孩子,在老師眼裏沒什麽太大區別,該打就打,該揍就揍,不會有特別大的區別對待,我不交錢,那就直接扔書,在那個年代很正常呀,我至今也沒覺得老師和我有什麽不對,我雖然成績好,但是也經常挨老師體罰呀,比如作業沒有按照要求寫完,那就要挨板子呀,沒什麽好說的。

同樣在這個全民重視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裏,我們無法要求現在的學生去共情,必須像當年的我們一樣對於知識改變命運,有那麽強烈的渴望度。

他們更多背負各方要求學習的壓力,卻無法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要我學和我要學永遠是兩碼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無非是在這個物質普遍豐富的時代裏,現在的孩子們,已經無需透過學習來改變命運,即使他們學習再不好,也有父母給他們兜底,大不了回家啃老,反正不會讓他們餓死,

而我們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家庭貧困是底層百姓的普遍現象,

農村孩子要麽讀書走出農門,要麽回家種田,重復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宿命,要麽滾到工廠做流水線產業工人,過幾年繼續回農村的命運輪回,

對了,我們家真有田,不讀書真的要回去種田的。

最後:由於大家評論熱烈,我會盡量一一回復,如果無法及時一一回復,請見諒,再次感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