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假如,讓你給你讀初中的孩子,推薦五本中文小說,你會推薦哪些?

2024-04-15心靈

【西遊記】

人貴有自知之明,換句話說,「認識自己」是需要終身修行的智慧。

我經常寫【西遊記】,不是因為有多麽高深的思想,恰恰是粗淺得很有意思。

比如豬八戒,很多觀眾喜歡看他出醜、被猴哥耍著玩,但應該很少有人會喜歡角色本身吧?

前文為什麽豬八戒混得不如牛魔王裏寫了:從天庭到人間,八戒有過多次機會,在不同的平台建立自己的事業、家庭和人際關系——但都被他搞砸了。

小說中的八戒是個實實在在的失敗者,何況他樣貌醜陋、法力一般,既有「豬」的好吃懶做,又有人中的好色,坐實了「夯貨」這個稱呼。

可你什麽時候看見八戒內耗過?

別人嫌他吃得多,八戒沒有急於從自身找理由辯解,而是說對方「齋僧不飽,等於活埋」;

高翠蘭嫌八戒難看,他不自卑,而是說「粗柳簸箕細柳簍,世上誰嫌男兒醜」;

最重要的是,八戒從來沒有否認自身的「問題」,反而是坦然面對,醜就醜,打不過弼馬溫就躲,實在不行分行李回高老莊,凈壇使者也挺好……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不討厭有那麽多缺點的豬八戒,反而還能看出他可愛的一面;

為什麽好吃懶做的八戒,同時又被評價為「任勞任怨」:挑行李、給悟空打下手,在八百裏荊棘嶺,掄起釘鈀把臭烘烘的千年稀柿衕拱出一條路。

因為八戒就是一個普通人(豬),而且非常坦然地接受這個真相,自然也就沒什麽糾結內耗的了。

反而在現實生活中——

很多人看不到普通人的精彩,也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結果日子過得越來越扭曲,正常的普通人漸漸異化畸形。

【小城畸人】

美國有個作家叫舍伍德·安德森,他在國內不太出名,但在美國文學史上可是被海明威、福克納、塞林格一眾大佬稱為「老師」。

舍伍德最有名的作品是一本叫【小城畸人】的短篇小說集,寫的全是美國一個小鎮上形形色色的「怪人」。

比如一個原本在城裏教書的老師,因為一激動就忍不住用手表達情緒,被家長誤解猥褻兒童,躲到鄉下當了一輩子農夫。

還有個叫伊莉莎白的姑娘,年輕時夢想成為演員。然而結婚後一切都變了,老公只想逃離他們的家,自己也疾病纏身,伊莉莎白把夢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但母子之間的交流卻「徒有其形,毫無真情實感」。

從伊莉莎白房間的窗戶向外看,她生病後確實也經常這樣做,能看到整條街上的生活圖景。街尾處是一家麵包店的後門,老板總是氣急敗壞地追逐偷麵包的灰貓。

然而有一次,看到老板對貓發了半天脾氣,又是徒勞,伊莉莎白突然哭了起來,從此再也不往街上看了——因為老板和灰貓之間的較量角逐,仿佛在演她的人生——生動而可怕。

小城裏的這些人之所以畸形,不是他們不好,也不是他們不夠優秀,恰恰是因為太過於追求所謂的「完美」,沈迷於外界設定的某種「真理」。

如果缺乏反思,這種追求就會扭曲自我,給生活帶來無盡的病患。

盡管並不如意,小城畸人們到底還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起了責任,也因此承受著內心鬥爭帶來的掙紮。

但有的時候——

我們會透過構建一種真理,一種美德,讓自己在茍且生活中的麻木變得合理化。

比如給工作設定一種價值,然後認定這種價值,勤奮地工作,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騙中逐漸麻木(又看到年輕人「猝死」,這次是華西醫院)。

魯迅【阿Q正傳】【故鄉】

阿Q擅長的「精神勝利法」很容易被人戳穿,但「看客」們的麻木,需要反思才能覺醒。

【駱駝祥子】從一個正直做人、努力做事的人墮落為吃喝嫖賭懶,這裏面有環境因素(兵災、壞人等),也有自己的選擇(又去拉車,跟夏太太有染),他最後的麻木也是顯而易見的;

但在早期,以為「努力拉車就能過好日子」的麻木,才是悲劇的根源。

還有個外國小說叫【湯姆叔叔的小屋】,講的是美國一個黑奴經常被人欺辱、剝削,但他對此完全順從,並把這當作一種美德:他認為自己對主人的忠誠、關心以及無私奉獻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正是透過這樣的自我欺騙,他把自己的不反抗和麻木合理化了。

如果麻木的人非常多,合理變成真理,繼而內化成整個社會的道德和價值體系。

小城畸人和大城畸人們也會越來越多,一代又一代,大家過著相似的迴圈的生活。

事實上,農業社會幾千年就是這樣過來的,大家習以為常,在心靈深處形成了慣性。

魯迅的【故鄉】講的就是這麽一件事,閏土的悲劇正是迴圈的悲劇。

他沒有遭遇什麽天大的厄運,孩子沒有被狼叼走,沒有「脫不下的長衫」,沒有人不準他叫「閏土」……當農民種地的日子雖然不如老爺好,但世上究竟是農民比老爺多,大家也都這樣活著。

可是當靈動活潑、脖子上掛著一個項圈,在銀色的月盤下舉著叉子奮力投向瓜田裏的猹的那個小孩,嘴貝瑞咕噥咕噥說不出話來,最後叫了一聲老爺的時候,閏土變成了他爸爸、爺爺的樣子,終究沒能長成一個新生命的無限可能;這就是非常非常悲哀的一件事。

以上種種,我們不太可能在今天的日常中親歷,但也無法避而不見,正是文學作品給了我們咀嚼、體察的方法。

有的作品給了某種方案,有些故事最終沒有解決問題,無論如何,對於發掘真實自我,尋找人生價值而言,閱讀總是最具價效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