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是,最好是獨處,並靜觀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和情緒變化。如果情緒實在強烈,可以轉移註意力,透過一些其他事情打斷自己的想法——盡量遠離反芻創傷式念頭。如果情緒一般強烈,且若有若現影響自己,則可以深入情緒,看看背後是否有更深的情結。
心情不好,找人安慰自己,往往聽起來很合理實操起來很難。首先傾聽者難以做到中立,在面對負性情緒沖擊時,人們往往習慣采取回避(人在心不在)、攻擊(講道理、教育、指導)的方式緩解焦慮,這就意味著,只有找到傾聽力、穩定、在場很好的夥伴時,才能得到一絲絲理解。
更多的可能是,對方在忙碌中抽出一點時間(大部份人現在很忙),聽完之後會不耐煩。還有一種情況是找到的安慰者是自己的追求者,但這些追求者往往有其他條件的不足。
有不少心情不好的人,會希望在社交軟體中找到慰藉。他們希望透過陌生人傾訴得到安慰,但這同樣給有其他需要的人提供了機會。很可能得不償失。情感一旦形成依賴模式,會演變為需要,這並不是真正的愛情,雙方從來也不對等。
如果有一個密友可以傾訴,真的是人生一件幸運的事。對於大部份人來說,這個條件並不具備。心情不好,最重要的不是被安慰,而是看清自己不開心的背後有什麽,這是真正的成長。如果長期心情低落,則往往有自我內耗的內隱思維和行為模式;如果僅僅是經歷挫折和生活事件後心情不好,經過一段時間後,往往會自然走出來,但也需要留意是否心有陰影,過度敏感於此類事。
人在心情不好時,不要輕易決定;也不要多表達。因為此時的行為可能是反常的,會失去更多。一個人在戰場上中了一箭受傷了,第一件事是找到躲避的地方療傷而不是繼續戰鬥。創傷時,散漫在言語中的大多是投射和負性移情,這只會破壞新的關系資源。
這是對他人的尊重。
有很多心理創傷的人,會無意識把自己的個人感受(僅僅是個人的)投射到外界,並渴望從外界得到滿足,這其實把新的關系拉回自己的舊有模式,對他人是一種「無意識的利用」。直到對方感覺到莫名其妙而遠離,自己重新陷入舊有的狀態。
一個人從關系中獲得資源,需要這個人有達標的「及格線」,低於這個閾值,最好是獨處成長;高於這個閾值,會從關系中得到更多利好資源,有助於自己成長。但真正困難在於,我們往往誇大了自己的能力,不斷在探索中受傷、退縮。
如果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有力量,並確認這是光明的坦途,內心越來越篤定,大致是正確的道路。而如果發現自己越來越虛弱,則需要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麽。
一個人先是具備了愛自己的能力,才有力量去愛他人,並獲得新的關系助力。心理咨詢的重要價值,是在個人不具備關系能力或自體的力量稚嫩時,得到保護和獲得發展,直至可以從外界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養分。
2024.5.19 隨筆
我5月直播講解心理咨詢師入行關鍵經驗,歡迎有緣的知友前來聽。
作者田凱,田凱個人簡介,全職心理咨詢師/高校心理督導師,從自我療愈到專業助人十五年,咨詢個案13000+,在知乎分享心理咨詢工作經驗,關註我的知友可每月獲知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