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精神分析是不是騙人的?

2022-02-24心靈

和其他答主不同,我回答這個問題,不受到任何的限制,也不需要考慮到個人利益。我在國外執業,有穩定工作,同時不對國內提供任何直接的心理服務。所以我一不怕得罪同行,二不怕影響收入。

下面我用事實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精神分析是不是騙人的?

不是,那些當初建立起精神分析、並將其傳播開來的臨床工作者,他們的本意是為了幫助精神疾病的患者,他們不是想要去「騙人」或「害人」。即使放在21世紀,這個精神分析已經」日暮西山「的年代,我相信絕大多數仍然在使用精神分析的臨床工作者,他們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去」騙人「或」害人「。

其次,為什麽大家會產生這樣的質疑「精神分析是不是騙人的」?

鑒於精神分析沒有強有力的實證支持 [1] ,精神分析在國內國外臨床心理學教育中已經」銷聲匿跡「 [2]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精神分析都屬於「極少數派」 [3] ,精神分析不應該在國內吸引到那麽多的註意力。

但以上的這些客觀事實似乎都不是那麽重要,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精神分析依然「如火如荼」,甚至對於不少大眾來說,精神分析等同於」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這樣的怪象當然會讓人感覺有些」騙人「 [4]

下面我就來詳細解釋,關於精神分析的幾個重要的客觀事實:

  1. 精神分析沒有強有力的實證支持。
  2. 精神分析在國內國外臨床心理學教育中已經」銷聲匿跡「。
  3.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精神分析都屬於「極少數派」。

第一:精神分析沒有強有力的實證支持 [1]

美國心理學會APA不把精神分析當作「有實證的心理治療方案「 [5] 。在眾多的心理/精神疾病中,精神分析只對驚恐障礙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6] ,但即使有些效果,相關的證據仍然是「有爭議性的」,而且其起到作用的工作機制也並不是精神分析所謂的「減少無意識的沖突」。

詳情可以見美國心理學會APA臨床心理學分支Section 12的結論 [6]

The evidence for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for panic disorder is somewhat controversial, insofar as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this treatment has not been tested. That is, although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appears to work, it is not yet clear that the treatment works via the reduction of unconscious conflicts –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of change.

講到這個話題,那麽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循證治療」(Evidence-based treatment)。

這個概念來源於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著具有某種病癥的病人時,我們只能提供已經被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案。 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采取的治療本身沒有被研究所證實,或者還存在著更有效的治療,在實際條件授權下,我們應該采取最有實證的治療手段。

這裏打個比方,你生病去看醫生,被診斷為細菌性感染,那麽醫生可能會給你開抗生素,來幫助你康復。但是之所以醫生給你抗生素而不是維生素,是因為臨床上有足夠的研究,去證明此抗生素對於細菌性感染的確有效,所以醫生有信心做出這樣的臨床決定,作為病人,你也會對自己的治療結果更有信心。

對於心理/精神疾病,是同樣的道理,面對著具有某種病癥的病人,我們只能提供被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比如說某人被診斷有抑郁癥,精神科醫生可能會開出抗抑郁藥(或者輔以其他藥物),背後的依據是,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了該抗抑郁藥對抑郁癥的確有治療效果,所以醫生是按照實證做出了治療的決定。

如果某人被診斷有抑郁癥,我作為臨床心理學家,可能會建議如下的心理治療:人際關系治療Interpersonal Therapy,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正念治療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原因和上面開抗抑郁藥的精神科醫生一樣,因為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了這些心理療法對於抑郁癥的確有治療效果,所以我也是按照實證做出了治療的決定。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精神分析是不是「循證治療」?

這個問題就復雜了:

  1. 某些心理動力學的治療方案,針對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是被臨床研究所證實有效的「循證治療」。 打個比方,對於抑郁癥,人際關系治療Interpersonal Therapy是很有效的;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癥,心理化基礎治療Mentalization-Based Thearpy也是有效的。。
  2. 總的來說,精神分析甚至心理動力學在臨床上的實證比認知行為療法要少的多。 第一,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關於精神分析、心理動力治療的臨床研究數量非常少,研究品質也不高;第二,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精神分析、心理動力的治療效果更低,耗時更長,成本更高;第三,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精神分析、心理動力沒有治療手冊、沒有辦法標準化,所以也更難進行研究和培訓。
  3. 精神分析包括心理動力學不可能「包治百病」, 這個不用解釋了,認知行為療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但是認知行為療法的運用領域的確更加廣泛,目前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精神分析在國內國外臨床心理學教育中已經」銷聲匿跡「 [2]

在國外心理學界的話,佛洛伊德已經屬於歷史了 。在大學裏學心理學的時候,大家肯定會在教科書上看到佛洛伊德,但一般來說只在心理學導論裏出現(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出現。而心理學導論是本科生一年級學的內容,也是大學裏非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熱門選修課。

高年級的心理學本科生可能會修心理學歷史(History of Psychology)和人格心理學(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他們在這兩門課中可能會再次遇到佛洛伊德。但除此之外,大學瑞奇本上碰不到佛洛伊德。

如果說碩士和博士階段的話,我們還要分不同的專業來討論。如果讀的是非套用類的心理學,比如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工業組織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不會遇到佛洛伊德。 如果讀的是臨床心理學或咨詢心理學,也只會在以上提到的心理學歷史(History of Psychology)和人格心理學(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中會遇到佛洛伊德,臨床訓練中不會遇到佛洛伊德。

就目前來說,在少數國家地區,仍然有以精神分析為主的心理學博士計畫存在,但是這些計畫一般都是很小型的專業性大學(比如這個大學只教授心理學),而且授予的學位一般是心理學博士Psy.D.,不是哲學博士Ph.D.,計畫裏不涉及研究。同時,這些以精神分析為基礎的計畫是少之又少。我不熟悉歐洲大陸國家的情況,對於英語系國家來說(包括北美、英國、澳洲等),大型的研究類大學(也就平時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所謂「名牌大學」)裏設定的臨床心理學博士計畫,是不會提供心理分析的培訓的。換句話來說,在2021年,已經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心理學家們(Psychologist),是完全不熟悉佛洛伊德的,他更多是一位歷史性的人物。

口說無憑,我剛才查了查自己在大學、碩士、博士期間上過的課,佛洛伊德在下面的課程裏出現過:

  1. 大學一年級:香港大學的社會科學學院有一門大課,是所有本科生都需要修的,叫做FOSS1003 Masters in Social Thoughts,轉譯過來叫做」社會思想的大師「,裏面有一堂課講到了佛洛伊德。

2. 大學一年級:心理學導論是所有心理學專業本科生要修的,也就是香港大學的PSYC100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裏面有一課講到了心理學歷史,裏面有提到佛洛伊德,但是課程大綱裏看不到。

3. 大學二年級: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一般需要修性格心理學,也就是香港大學的PSYC0019 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裏面有兩課是關於佛洛伊德。

4. 在牛津大學一年修的是高年級的課程,沒有遇到佛洛伊德。

5. 博士期間:學過一門課叫做PSYCH 728 Psychotherapy: classic Roots an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譯作「心理治療:經典根源和當代發展「,裏面有一課講到了佛洛伊德。

6. 博士期間:我們沒有上心理學歷史,但是要求我們自學,然後考了一場試,裏面有考到佛洛伊德。

7. 博士期間:還學過一門課叫做PSYCH724 Personality and Measurement Theory,裏面有提到佛洛伊德,但更多是心理動力學對人格障礙的解釋。教授比較老派,沒有課程大綱。

在以上課程之外,沒有遇到佛洛伊德。如果遇到了佛洛伊德,要麽是導論,要麽是某堂課的一部份內容,占的比重很低。

第三: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精神分析都屬於「極少數派」 [3]

首先,精神分析在美國處於怎樣的地位?

根據2008年的數據,在美國來說,絕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是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取向,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只占到15%左右。而且這還是2008年的數據,我相信在2022年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只會更少。

這篇報告是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以下簡稱為APA),報告的全名是:2008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7]

轉譯為:2008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者調查

封面是這樣的:

這份報告的確比較舊了,我也找到了APA2015年再次進行的調查 [8] ,但是2015年的報告裏沒有統計不同心理治療取向的數據,所以我們只能看2008年的報告了。

關鍵點在該報告的table 15,裏面列舉了心理學家采取不同心理治療取向的比例:

請註意:這裏代表的是」Primary Theoretical Orientation「,也就是說被調查的心理學家只能選擇一種心理治療作為自己的」首選的心理治療取向「。

註釋:

  • 以上可以看到,采取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CBT的心理學家最多,占到38.9%(請看Cognitive/Behavioural那一欄)
  • 而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學家並不多,占到15.6%(請看Psychdynamic/Psychoanalytic)
  • 如果我們把「認知取向」(Cognitive)、「行為取向「(Behavioural)、」認知行為取向「(Cognitive/Behavioural)都加起來,那麽會占到46.9%,也就是差不多一半
  • 但是國內是否就是「精神分析獨統天下「呢?其實也不是。

    我們有數據證明,即使在國內,越來越多的精神健康從業人員采用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正在變成」少數派「,正在走向沒落 [9]

    我們來看一份中南大學發表的研究文章,題目是National survey of therapeutic orienta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ounsel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in China,也就是「全國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治療取向及相關因素調查」。作者們在全國采訪了一共1232名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他們來自於三個不同的工作系統:醫院體系、教育體系、社會從業,這些被存取的咨詢師和治療師來自於不同層級的城市,其中絕大多數(60%)來自於一線城市。

    其中最有趣的數據是以下兩個圖表:

    第一份圖表代表的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療取向」,請註意同一個心理咨詢師/治療師可以選擇多種心理治療取向:

    註釋:

  •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見,最常用到的心理治療其實是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占到了59.25%;其次是行為療法(Behavioural Therapy),占到了38.1%
  • 而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Psychoanalytic/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只排第三,占到了29.4%
  • 接下來這張表格更有說明性,被存取的心理咨詢師/治療師只能選擇一種心理治療作為自己的」首選的心理治療取向「(Primary Psychotherapeutic Orientation)。

    註釋:

  • 以上表格中可以看見,采取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行為療法(Behavioural Therapy)、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一共占到58.6%
  • 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只占到15.7%
  • 更有趣的是,采取認知療法的咨詢師/治療師中,大多數是年紀比較輕的新生代;而采取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咨詢師/治療師,一般是年紀比較大的,這和他們當年的時代環境有關(當時國內只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的培訓)。請見下圖:

    總結:

    我們有足夠的事實證明以下幾個論點:

  • 精神分析沒有強有力的實證支持。
  • 精神分析在國內國外臨床心理學教育中已經」銷聲匿跡「。
  •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精神分析都屬於「極少數派」。
  • 基於以上的事實,精神分析卻在國內享受著「一家獨大」的特殊待遇。在醫療系統和高等教育系統之外,精神分析可謂是「趨之若鶩」,很多大眾把「精神分析」等同於「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這是不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騙人」呢?

    是什麽造就了精神分析在國外「日暮西山」,但在國內咨詢業「如火如荼」的奇觀呢?

    參考

    1. ^ a b 夢對心理咨詢有幫助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5153203/answer/2272726923
    2. ^ a b 為什麽心理學家對佛洛伊德的評價褒貶不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8001165/answer/1881066761
    3. ^ a b 美國學精神分析的占比不到10%,精神分析被認為是非科學,為何中國大部份心理咨詢師治療還是做精神分析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8987131/answer/2269737905
    4. ^ 為什麽我反對國內精神分析、心理動力治療為主流的現狀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369723
    5. ^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https://div12.org/treatments/
    6. ^ a b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FOR PANIC DISORDER https://div12.org/treatment/psychoanalytic-treatment-for-panic-disorder/
    7. ^ 2008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https://www.apa.org/workforce/publications/08-hsp/report.pdf
    8. ^ 2015 APA Survey of Psychology 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https://www.apa.org/workforce/publications/15-health-service-providers
    9. ^ National survey of therapeutic orienta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counse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in Chin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2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