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經濟學家稱「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在今明兩年有望逐漸接近尾聲」,這意味著什麽?

2024-04-22財經

什麽也不意味,老百姓對專家的言行應該都免疫了。哪怕他說的是對的,只要頭銜是xx學家、xx專家,會本能的反感。

以後宣傳文稿學聰明點兒吧,別把它們的頭銜放在最前面,這不給人家上眼藥呢嘛,萬一人家的預測蒙對了呢?

一些國際性咨詢服務、金融服務、財務/審計等公司的國內專家,我們在解讀它們的言論和立場時,可以參考前些日子普華永道匿名信中,對於其亞太區負責人趙xx的「描述」。因為在國內之前以債務總量/固定投資,結合城鎮化和人口紅利為主要手段的經濟總量拉動方式的態勢下,這些所謂專家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必然主要來自於原支柱產業--房地產的回饋。

他們沒有是非立場,只為利益服務。「劣幣驅逐良幣」,體現在這個地方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社會輿論話語權的領域中。

這類專家礙於其所在公司的招牌,其表述內容和方式不會特別離譜,一般只是暗戳戳的配合預期管理,揣著明白裝糊塗。

離譜的是這種:

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原中房集團董事長、匯力基金董事長孟曉蘇。

孟總的「有名」言論我稍微列舉幾個:

1.中國的房地產並沒有到頂,農村土地,宅基地流轉,可以拉動中國經濟以8%的高增長,並且還可以持續20年。

2.建議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讓父母買房。

3.中國房地產是「老黃牛」,不是「灰犀牛」。

4.我們這些專家推動房地產實作了銀行、地產商和老百姓的三贏。

5.中國房地產根本沒有泡沫,都是臆想出來的。

等等吧,太多了。

他的思維慣性似乎仍停留在2018年甚至2016年之前,而他的表達風格似乎停留在上世紀7,80年代,充滿了一種「上對下」的口氣。

這種「官員式專家」、「紅頂商人」才是最可怕最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