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1年到無錫工作,至今也有快13年的工作個生活在無錫了,也在無錫安家,也簡單來說說無錫。
不可否認,當初過來無錫時,無錫的名氣還是挺大的,我是山東讀的大學畢業之後被我高中同學叫過來無錫工作的。那會的無錫經濟實力還是挺強勁的,新區的發展很快,機場都在新區。
但那會的薪資水平並不高,勉強夠生活吧,2000塊出頭能幹啥。那會新區的日企挺多,新區還專門搞了個假日廣場承接了一堆的日料和韓料來吸納和消化這些企業的生活消費。
當然後面開始無錫因為藍藻的關系,關停了很多企業,然後就開始轉型半導體和醫藥行業,也順便開始開發環湖經濟,轉型說成功也還行,畢竟一些稍微有名的企業也在無錫有基地。
①但是無錫的短板顯而易見的是教育資源明顯不足,而企業的發展和人才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說原生的211江南大學,名字一聽都不知道在哪;大學的強項是食品和紡織行業,紡織在錫山區還有一點小的產業,但明顯不足吸收大學出來的學子。但無錫轉型半導體和醫藥行業,和大學的強項明顯不配套,只能靠企業去外地吸納人才過來。
比如我之前在的半導體行業的先導旗下的子公司,想招半導體行業的人才,本身公司的技術人員也是上海挖過來的,本地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人,其他機械行業的也不讓進,每天都是在招聘軟體上去挖北京和上海、蘇州的人。但過來就要考慮通勤,生活和家庭,哪有那麽容易?
②近幾年也著重發展環湖經濟,說實話,環湖經濟挺好,旅遊資源和環境資源著重發展,帶動了湖周邊的經濟和房價,富了那塊的人,其他新區,錫山區,惠山區淪落為打工者的地盤。
看地鐵規劃也就知道了,現在總共有6號線,最初的2號是從湖邊規劃到無錫東,3號線是連通無錫站和飛機場的主要樞紐外,後面規劃的地鐵都是湖邊經濟區。
可以理解錫山區、新區、惠山區的大片地方都沒人和工廠,不需要規劃過去,但同時也限制了這大片區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