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48.14億元!李嘉誠再曝大訊息

2024-08-23財經

近日,一則訊息在房地產圈引起軒然大波。

李嘉誠旗下上海「大麥克」計畫—— 高尚領域 40% 股權再次遭遇流拍 ,盡管起拍價較上次 下調了 10 % ,降至48.14 億元,卻依舊無人問津。

這一數位,本應吸引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冷清。

拍賣的細節也令人玩味: 僅有一位報名者,卻吸引了近 2.4 萬人的圍觀,但最終,這場拍賣以零出價告終。

事實上,這已是該計畫股權的第二次拍賣。 首次拍賣時,起拍價更是高達53.49億元,結果同樣因為缺乏買家而流拍。

這個曾被譽為上海中環最大城市綜合體的計畫,如今卻陷入尷尬境地,令人唏噓。

01

兩次拍賣,兩次尷尬流拍

高尚領域計畫,自2006年在上海普陀區拿地起便備受矚目。

由李嘉誠的長實集團與和潤集團聯手打造 ,以其117萬平方米的體量,集酒店、辦公、住宅和娛樂多功能於一體的設計, 坐落於上海中環核心位置,被譽為「大麥克」商業計畫。

2020年4月,計畫商業部份的開業,曾給市場帶來一線希望,似乎預示著計畫正按計劃順利推進。

然而, 和潤集團的債務危機突然爆發,如同平地驚雷, 給這個備受矚目的計畫蒙上了一層陰影。

危機不僅動搖了和潤集團的穩定性,其 法定代表人虞松波也因債務問題遭受消費限制,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計畫帶來沈重一擊。

在京東資產交易平台上,計畫的40%股權拍賣遭遇了 兩次尷尬的流拍。

首次拍賣以53.49億元的高價起拍, 因無人問津而黯然收場 。第二次拍賣,起拍價降至48.14億元,盡管有1人報名,但最終 仍未能逃脫流拍的命運

這一結果出乎預料,市場的冷漠反應,與計畫背後的品牌光環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不禁對計畫的未來充滿疑惑。

除此之外,計畫本身的不確定性, 如部份房地產尚未取得實測報告,土地出讓金的補繳問題也未得到妥善解決。

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如同一塊塊絆腳石,讓潛在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在這樣的背景下,誰還願意接手一個背負著巨額債務的計畫?誰又能保證計畫後續開發的順利進行?

面對這樣的困境,高尚領域計畫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02

李嘉誠的謹慎

盡管對計畫抱有厚望,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 長實集團選擇了謹慎。

在高尚領域計畫的股權拍賣中, 長實集團作為大股東,握有優先購買權,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沈默,按兵不動。

這種謹慎態度,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註和猜測。這是否意味著長實集團對計畫的未來缺乏信心,還是說,他們在策略性地等待一個更有利的購買時機?

這種沈默背後,或許隱藏著更為深遠的考量。

一方面, 長實集團或許對計畫前景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在等待一個更低的入手點,以更為優惠的價格獲取優質資產 ,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其次,作為大股東, 長實集團對高尚領域的了解和掌控,遠超其他潛在買家。

他們可能認為,當前的拍賣價格並未充分反映計畫的實際價值,或者市場條件尚未成熟,因此選擇等待一個更合適的價格點。

此外,長實集團的沈默,也可能是出於對計畫未來發展的深思熟慮。

高尚領域計畫雖然地理位置優越,規劃完善,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和潤集團的債務問題、計畫本身的不確定性等。

這種策略性的沈默,可能是在為未來的行動做準備,以確保計畫的長期成功。

李嘉誠一直強調「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的投資理念, 即在投資中追求穩健而非冒險,註重長期的永續發展而非短期的利益最大化。

這種理念,可能也是長實集團在高尚領域計畫中選擇沈默的原因之一。

只有當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或者市場價格跌至一個合理的水平時,長實集團才會考慮出手。

李嘉誠的謹慎,或許正是他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精準判斷。

他知道,在這個市場中,時機就是一切。

03

下一步:堅守還是撤退?

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一直秉承 「捂盤惜售」的策略,希望透過時間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但這一次,時間似乎並沒有站在開發商這邊。無人出價的尷尬流拍局面,讓長實集團的這一策略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市場的冷漠,買家的猶豫,無不在告訴他,捂盤的代價,遠比想象中的要沈重。

高尚領域計畫從2006 年拿地至今,已經過去了18 年。

18年,對於一個計畫來說,是一個漫長的周期。這個時間跨度,足以讓一個嬰兒成長為青年,讓一座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對於高尚領域來說,這18年,卻如同一場漫長的等待,一場沒有盡頭的捂盤遊戲。

在這個周期裏,高尚領域見證了上海的變遷,也經歷了自己的起伏。 從規劃到實施,從建設到停滯,這個計畫似乎一直在與時間賽跑。

它的地理位置,無疑是它最大的優勢,但同時也是最大的負擔。

在這裏,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被放大,每一個失誤都可能被關註, 甚至每一個未兌現的承諾,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48.14 億的起拍價,相較於首次拍賣的53.49 億,已是誠意十足。 但市場的反應卻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

債務危機、計畫未完工、土地出讓金的補繳問題,這些現實的問題,如同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障礙,讓潛在的買家望而卻步。這一結果,無疑是對長實集團捂盤策略的沈重打擊。

長實集團的業績報告,更是給捂盤策略敲響了警鐘。

2024 年上半年,內地業務營收幾近腰斬,物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3.8% 這些冰冷的數位,無情地揭示了捂盤策略的代價。

面對流拍的尷尬,他會如何調整策略,是堅守這塊曾經的寶地,還是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對於長實集團來說,面對當前的市場狀況,是繼續堅守,還是選擇適時撤退,成為一個艱難的選擇。

一方面,堅守意味著繼續承擔計畫的財務成本和不確定性風險;另一方面,撤退則意味著放棄可能的長期收益。

如果計畫能夠解決債務問題,並完善自身問題,可能會有其他開發商願意接手。如果計畫無法解決債務問題,且無人接手,最終可能面臨爛尾的命運。

時間,這位曾經的盟友,現在卻成為了最大的變數。

市場的寒風,已經吹進了長實集團的殿堂,李嘉誠的商業帝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