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手裏翻到的史料還沒攢夠。先貼出來吧。隨後補充小說中的內容。
明朝的官方掛牌價(銀/銅)要看詳細的學術論文,傳送門在此:明清時期銀錢比價初探
核心圖片:
明朝開國時期,官方掛牌價:固定匯率:1兩銀子=1000銅板/即一吊錢/一貫錢。
後來隨著美洲白銀大量輸入,白銀逐漸貶值,銅板行情見漲。即:短墨出現了。
再來看宋朝:
方面一:著名史學大家: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1兩金=10兩銀= 10貫 來對宋朝的經濟進行折算。
方面二:銀價:真宗(998—1022)時每兩200文;仁宗(1023—1063)時2貫;神宗(1069—1085)時1貫;徽宗(1101—1125)時1貫6—7百文;南宋時期(1127—1279)每兩值2—3貫多。
宋朝較為混亂。比價波動比較大,基本波動範圍在0.2~3之間。即一兩銀子可以兌換200到3000個制錢(銅板)。
回頭補充對應到現代1兩銀子可以兌換大約多少現代的人民幣。
說一兩銀子可以兌換20貫的可以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