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聽過最多人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麽不去接手媽媽的茶樓?」
不論是網路上的讀者還是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在知道我家有一個二三十間包房的中大型茶樓後,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麽要選擇兢兢業業一整年算上年終獎月薪才勉強過萬的國企,而不是每天去送個零錢夜裏收個賬一個月輕輕松松好幾萬的茶樓呢。
所有人都覺得疑惑,除了我爸媽。
在我爸媽看來,我現在的工作還不夠,他們更希望我可以全職考公,考到三十五歲也沒關系,上岸以後一個月拿個三四千也沒關系。
「穩定就行。」
爸爸和媽媽經營不同行業的店面二十來年,早已諳熟其中的執行模式和利潤點,得出的結論是什麽呢,就是讓他們唯一的孩子,盡早考公上岸。
我表姐更誇張,也是獨生女,她爸爸是那個年代稀有的大學生,創業成功後由農業擴張商業版圖到地產,現在家裏的房產十幾套,她去美國留學期間,每年的學雜費大概70w。
現在她每天開著x5去鄉鎮單位上班,一個月到手幾千,我倆有次吃燒烤算了一下,按現在的薪資水平,她大概需要工作四十來年才能賺回來爸爸先前在自己身上花的錢。
嗯就是這麽誇張。
在每一位經商的長輩身上,我都看到過無比匱乏的安全感。
三代從商什麽概念?
以我媽的小縣城商業圈子來看,第一代人能摸爬滾打把產業做大,過個幾十年再穩穩當當讓二三代接手經營的,不是很少,而是沒有。
對,一個都沒有。
你可能會說,小縣城的商業圈子怎麽可以跟大城市裏的繁茂商業比較呢?這倆根本不是一個難易程度嘛。
那你就錯了。
比起風雲莫測的城市商業,小縣城的商業圈子其實更好執行,在一個人不算多的環境裏,混出頭了,誰都是誰的誰,前期打通關系,想辦法穩定住客源,後續自己退了讓孩子來接班,問題不大。
而大城市的商業環境呢,城市的規劃,技術的更叠,人脈的換代,政策的變動,每一樣都能讓你精心拼湊的商業版圖分崩離析。
我自己是一個小鎮做題家,也經歷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小學時滿手凍瘡地寫卷子,長大了被關在軍事化管理的學校裏一學就是六年,吃過的苦也不算少,甚至可以說挺多的。
但在我看來十年寒窗真的沒有三代從商難。
讀書是以十來年的前期準備趕赴一場考試,期間你有無數次可以修正的機會,你有前輩,有同窗,有標準答案,也有隨時可以傳道授業的老師。
一旦考得不錯,從此之後這個學歷就像烙印一樣打在你身上了,它會陪伴你一輩子,無論你在什麽地方工作甚至退休,都可以說,當年我可是高考六百多分的人。
經商呢,瞬息萬變。
風口起來時不會給你任何的準備時間,就是變化了跟從前完全不同了,也沒有參考答案,選擇在什麽時候投資進場怎麽裝修店面請多少員工薪資結構如何經營哪些產品怎樣穩住利潤點,每一樣都是一份不同的試卷。
你看那些餐飲店,裝修花了幾十萬,開了幾個月沒有任何客流量,垮掉,虧錢,老板去打工還債,太多類似的例子。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三代經商,則是三將功成,他們前方有無限榮光,身後有無數白骨。
我的爸爸媽媽白手起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他們深知其中的心酸和艱險,所以選擇讓我做一份薪水一般的穩定工作,賺點錢,吃燙飯,喝好酒,沒事就回家陪他們看看電視散散步。
普通人當然比不上那些叱咤風雲日進鬥金的企業家,但一個沒有惡習的普通人,只要保持工作,就不會變成商業版圖裏那些冷冷的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