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亂彈琴 芯片說 IC TIME 2022-08-02 19:24 發表於北京
上一篇IC TIME分析了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前華芯投資路軍等人相繼被調查,均與紫光有關。 紫光去年底開始收購重組,為何國家不在當時整頓,而現在出手。
IC TIME分析師認為,主要有內外幾個因素:
因素一:美國自身加速前行——透過2800億美元芯片法
美國拜登政府上台之後,在2021年初釋出半導體計劃,將透過520億美元重振半導體產業。
2022年初,美國透過該半導體計劃,也就是業界所說的【美國芯片法】。
2022年7月,美國正式透過芯片法案,對產業的扶持額度遠遠超過先前的520億美元,而是2800億美元,可見美國重振半導體產業的決心和力度。
該芯片法案包括: 撥款520億美元用於支持電腦芯片制造公司;在美國建立芯片工廠的公司將獲得25%的減稅;另有超過2000億美元將用於眾多相關科研計畫等。
該法案不僅對美國半導全產業,更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的這種做法,有些類似於中國推行的積體電路大基金。
因素二:美國對中國芯技術封鎖升級——從先進工藝10奈米裝置的管控擴充套件到成熟工藝14奈米的裝置
2019年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設計龍頭華為海思技術禁運,限制其芯片生產。
接下來,美國開始對中國的芯片制造環節進行打壓,限制10奈米及以下的先進工藝半導體裝置出口給中國大陸,比如:荷蘭ASML7奈米的光刻機,中國想花錢都買不到。
今年7月份,美國的限制進一步升級,連14奈米工藝的半導體裝置也不允許賣給中國大陸。
要知道,14奈米並非先進工藝,目前全球芯片制造工藝已經發展到3奈米,中間相差10奈米、7奈米,5奈米三代。
美國此舉就是欺負你中國沒有需要進口,就是不讓你中國大陸用!對大陸而言,最直接的影響是,近三年來的全球缺芯下所推進的大陸擴產建廠,勢必會受到影響,因為14奈米的裝置將無從購買。間接的影響是,中國市場作為半導體的強勁驅動力,其智慧汽車產業、能源、工業等領域的套用發展相應會受到阻力。
2022年初美國還搞CHIP4芯片聯盟,邀請日本、南韓、台灣地區聯合加強半導體產業間的合作,目的就是要孤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美國的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是步步逼近。
面對美國的這種封鎖,原本推行8年的大基金,卻沒有在這些短板上發揮強推進作用,以致於面對美國這些制衡,當前國內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案,顯得非常被動。
因素三:中國芯片業發展近10年成果甚微——越發展差距越大
再反觀國內芯片產業近幾年的發展,真是差強人意。
2013年,中國進口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322億美元,位居國內進口產品第一位,遠遠超過石油的進口額,甚至超過了農產品+鐵礦+銅+銅礦+醫藥品進口額的總和。
2014年,國家成立積體電路大基金,以5年為一期。大基金是國家透過市場化、資本的手段進行扶持芯片產業的發展,一改往常的企業資助、撥款等形式。第一期基金規模達到1200多億元,2019年結束。第二期規模達到2000多億元。
大基金設立到現在已有8年時間,現在中國芯片產業的情況如何?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1年12月22號ICCAD中國積體電路設計分會上公布數據顯示, 當前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達2810家,比2020年的2218家增長了26.7%,其中人數少於100人的企業共2351家,占83.7%,比上年多了489家。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企業中有芯片、積體電路相關字眼的半導體公司累計已達上萬家公司。
然而,中國芯片設計企業增加過多過快,並不能說明產業的興旺發達。 實質上,持續增加的國內芯片設計企業數量,是產業資源的一種浪費。
企業數量過多,小而分散,還會引發同質化競爭,產業內卷更加激烈。此外,產業並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還出現了諸多亂象,比如:高薪挖人、高離職率、企業因搶人打官司等。據業內人士反饋,大基金投資的一些企業沒有將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上,而是用到高薪挖人上,引了產業的混亂。
此外,2021年,中國積體電路仍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類商品, 進口金額達2.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4%(2020年為2.4萬億元),一年內飆升了3700多億元。中國芯片一年的進口規模占上海GDP的65%;占中國GDP的10%,相當於中國一年GDP的十分之一都用來購買了芯片。
近幾年,為何差距越來越大!?(【2021中國芯片進口高達GDP10%(2.8萬億元),好政策頻出為何差距還越大?】)
因素四:國家大基金錯失了過去黃金十年——中國芯該卡脖子還被卡脖子
縱觀南韓半導體的崛起,在美國將日本從儲存龍頭的地位趕下來時,南韓抓住時機,全國、全產業集中發揮力量和智慧,最終成就了三星、海麗仕,也成就了南韓這樣一個並不具備人力資源優勢、地域優勢的國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反觀中國,推進近10年的大基金並沒有發揮出國家預期的效果,中國芯的發展也沒有出現大跨步的進展。業內人士反饋,大基金並沒有發揮補短板的作用,更多的是扮演了「接盤俠」的角色, 大基金註入的企業多數是快上市的企業,是在大股東減持時註入。此時的企業有無大基金基本都可以上市,大基金對這些企業而言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大基金的投資邏輯更像是一個商業基金,而不是一個國家內容的基金。業內人士指出:「近十年來,芯片大基金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Pre-IPO和大股東減持時的接盤俠」,有風險難度大的計畫基本不投。如此,核心技術及高端芯片上的差距只能越來越大。投資炒股大基金賺了不少錢,但這不是國家成立大基金的初衷。」
中國半導體業還有諸多短板需要填補,比如材料(光刻膠)、裝置(光刻機)等領域,還有一些填補國內空白的一些芯片企業(如IP公司、國內第一個...芯片等),這些領域的企業最需要盡可能快的發展起來、做大做強,中國芯方可不受制於人。國家大基金應該扶持這些企業,這種扶持對這些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猶如雪中送炭。這類資金的註入,不僅真正幫扶了中國半導體產業,也能真正體現國家大基金設立的初衷和意義。
然而,大基金幫扶的企業中,以紫光為例,在大基金的資金註入下,紫光強行的透過資本的力量將本來就是當時國內十強的芯片公司展訊和銳迪科合並成展銳,打破了兩家明星企業正常的發展節奏和研發規劃,最終導致諸多核心人士流失,最終合並後的展銳落得個虧損的局面.......(【紫光展銳思考:明星企業展訊+銳迪科為何1+1<1 】
過去的十年是半導體產業難得的和平發展的黃金十年,惋惜的是,大基金領導班子沒有為中國芯實作絕地反擊而挑起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反而利於國家賦予的職權為自身和相關利益團隊賦能、月台,讓這些與其相關的團體賺得盆滿缽滿,讓國家和產業卻錯失了黃金發展的時期。 如果照此下去,國家可能錯過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今後中國與美國較量的難度或將更加巨大。
芯片說 IC TIME
芯片說(IC TIME),講述芯片領域的大事、人物、企業、技術和產品。
5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閱讀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