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親戚在浙江開服裝廠,也是小鎮上,我可以說說我所見的鄉鎮個體企業。
很多人覺得現在一件衣服少說也幾十上百,工廠利潤應該很可觀吧。其實不然。
我以前去廠裏玩的時候,看到一件十一二歲左右孩子穿的冬裝加棉大衣,出廠價12.7元,一條成人單長褲,7.9元。但是貼牌價分別是328和148。他們也會接一些二三線品牌的代工,價格還要便宜個幾毛錢,因為這是包銷的,沒有庫存壓力,物料也是統一供貨,沒有到處跑的采購成本。
總的說來,件均利潤在一塊錢左右,如果只算物料水電成本,那麽上面說的褲子可能賺個兩塊多,大衣賺個四塊多。兩者之差基本就是人工成本。之所以這麽低,完全是因為工廠全靠量大,薄利多銷,如果漲價,很多客戶會跑。其實客戶也不是個體戶,而是區域批發商,按出廠價買回幾百件上千件,然後回到本地批發市場,漲個二三十賣出去。最後幾層轉手下來,最後零售終端的價格就起來了。對了,我也問過親戚為啥貼牌價比出廠價高那麽多,親戚回答說不能太低,要給後面的人留足空間。如果最終零售商是有鋪面的,那基本能按貼牌價銷售,或者自己貼個價上去,因為鋪面貴,但如果是地攤,那基本上就要先在貼牌價上打個骨折再喊價。去過縣城商鋪或地攤的應該能明白我沒有亂說。
在這種情況下,再扣掉稅費,一個廠主一個月也就能凈賺個兩萬,但是手下至少四五十個工人,如果一人漲一百,四五千就出去了,漲三四百,那老板基本白幹,漲五百可能就倒貼錢了。工人規模是魔鬼。最重要的是,老板不敢隨意漲價,江南紡織業發達,一個鎮可以有幾百家這種規模的小服裝廠,一條街都幾十家,而且又不是什麽名牌,都是各種山寨牌子或者不知名品牌,沒辦法掙溢價。相互之間競爭就靠兩樣,一個是成本,一個是交貨速度。最後就逐漸達到一個市場平衡,或者說共識,大家定價都差不多,誰漲誰死。
後來啊,淘寶興起,中間商是少了,但是便宜了大品牌,因為中小企業一沒有知名度,二也沒那個實力來管理物流之類的。鎮上的中小企業紛紛垮掉或者跑路,有門路的靠給大品牌代工過活,自有產品線基本放棄,要麽就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可是歐美市場由於要求高進不去,開發中國家又對價格十分敏感,更窮的一些非洲國家甚至主要靠進口已開發國家扔掉的二手衣服賣。從13年起,親戚就在家裏抱怨生意不好做了,最後堅持了兩年,欠了兩千多萬,把工廠房子車子全賣了都還欠400多萬,無奈之下18年初也跑路了,目前東躲西藏,靠在超市打工過日子。
我不是給資本家洗地,而是想說,知乎上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城二代,缺乏閱歷,看到的也就他那一畝三分地,自己又想復制父輩鯉魚跳龍門式的成功。可是廣大從事基礎性工作的打工人,他們的生活怎麽辦?
我的閱歷告訴我,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很多行業沒有技術壟斷,也沒有市場壟斷,做不到西方國家那樣靠國外的錢養國內的人。有興趣的去看看中國為什麽是已開發國家粉碎機這個問題,有些國外產品,在國產出來之後,可以一口氣降價50%,都還有的賺,可想而知西方企業利用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多賺了多少錢。
我的閱歷還看到,中國太大了,一個鎮上都能有幾百家同行企業,競爭之殘酷導致漲個兩毛錢都有可能讓一家企業失去客戶垮掉。
所以知乎上那些鬧996的,鬧剝削的,鬧內卷的,動不動就搬出階級鬥爭,張口閉口資本家的,我想問一句,你們真的看得到中低階層嗎?你們天天要破壞,要改變,但是,有沒有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他們要求的無非是多休息,加薪資,但是,這在知乎使用者集中的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來說,有可行性,但是也不是完全可行,因為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叠代太快了,加班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要是因為節奏快,慢一步有可能就失去了市場,因為互聯網不需要物流和分銷商,他可以透過網路直達每一個使用者,任何一次失誤都有可能導致失敗。而對於勞動力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業,不管是漲薪資還是多休息,都是變相提高成本,這兩樣都是毒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要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更是困難。但我始終相信,發展的問題要透過發展解決,
所以還是要出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