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解密「航天保險」

2024-07-15財經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不斷重新整理紀錄,進入創新發展「快車道」。「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嫦娥」攬月、「神舟」問天、「北鬥」組網……航天工程成就舉世矚目。因航天活動衍生的航天保險,也引起了公眾廣泛關註。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獲悉,航天計畫造價高、風險高,圍繞其風險保障的航天保險賠付金額也較高。2023年,全球航天理賠金額達到9.95億美元,幾乎是年度保費收入5.57億美元的2倍。

當前,航天保險在保險行業內被納入「特殊風險」的範疇。其「特殊」之處是什麽?作為特殊風險保險,航天保險如何為航天計畫保駕護航?目前又面臨哪些難點?

多家險企聯合承保

航天保險是指保險人對火箭和各種航天器在制造、發射和在軌執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給予保險賠付的一種保險。按照火箭/衛星發射的時序,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常見的險種主要有火箭/衛星的發射前保險,火箭/衛星發射及在軌保險,衛星在軌保險,火箭/衛星發射第三方保險等。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保險因其適用領域的特殊性,與傳統保險有所不同。航天保險的保險人一般是實力雄厚、具有較強承保能力的多家保險公司聯合承保。在實操過程中,航天保險計畫的首席承保人非常重要,一般由首席承保人代表共保體人與航天客戶對接,提供承保方案制定化服務、承保出單、期內服務、理賠等一系列服務。

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衛通」)近日釋出的【關於中星6C衛星保險賠付進展公告】稱,中國衛通營運管理的中星6C衛星因推力器出現故障,導致推進劑消耗增加,預計衛星剩余壽命減少。中國衛通與保險承保商就賠付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責任解除協定】,確認中國衛通可從保險承保商獲得中星6C衛星的保險理賠款為約3222萬美元(註:按照7月11日匯率,約2.34億元人民幣),上述理賠款項約占上一年度經審計歸母凈利潤的66%。後續保險承保商將根據雙方商定的賠付進度支付理賠款項。

記者從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集團」)獲悉,多家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聯合承保中星6C衛星,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作為首席承保商承保中星6C衛星。

中國人保集團及人保財險多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於此次中星6C衛星人保財險的具體賠付方案,由於涉及商業機密,公司簽了保密協定,不方便回應。」

記者從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訪獲悉,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產險」)亦作為中星6C衛星主要承保人之一,全程承保了中星6C發射保險及在軌保險。

「中星6C衛星故障及理賠是發生在在軌險保單下,根據客戶提供的損失證明,衛星故障導致衛星壽命減少,判定衛星屬於部份損失。」太保產險方面對記者表示。

此前,中國衛通也曾獲得高額保險理賠。2019年8月19日20時03分,中星18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根據中國衛通此前公告,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收到保險承保商根據協定約定支付的全額賠付款約2.5億美元。

一位保險專家對記者表示:「航天保險可以為航天活動提供安全保障,當大型通訊衛星、商業航天火箭等出現事故,航天保險對快速回籠資金、高效恢復科研、提振市場信心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三高」特性明顯

航天工程體系龐大,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航天活動具有天然的高風險內容,包括航天相關的主體,如果發生損失,將面臨較大的經營波動性,特別是商業航天企業。

一位財險公司航天保險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衛星發射離不開航天保險保障,越是創新和重要的衛星就越需要保險的支持。比如在發射前,從踏出制造廠到點火階段,要經歷運輸、儲存、測試、加註燃料等過程,任何細小環節沒照顧到位都可能造成衛星損失,這就需要衛星發射前的保險;在飛行中,這個階段發生損失的機率最大,就需要用上衛星發射保險;在入軌後,由於各種故障導致衛星執行失靈,無法正常工作或部份喪失工作能力;如果火箭衛星上的東西掉落不當造成人員傷亡或地面損失,就要用上衛星發射第三者責任保險。

航天工程技術含量高、風險集中度高,航天保險也隨之具有「三高」特性。

「在高技術方面,航天保險的技術門檻較高,需要保險公司具有專門的經營團隊和專業的技術人員,能夠針對航天風險的標的技術風險有深入的了解和密切的跟蹤,並將航天的技術語言‘轉譯’為保險語言,用於風險篩選、承保定價和風險管理。高風險,是航天活動天然有高風險的特征,因此損失頻率相對其他險種較高。同時,在航天保險事故中,全損事故占比非常高,與傳統的財產險也有比較明顯的差異,需要保險人對於損失形態有比較清晰的認知和理解。高保額,則是由於火箭和衛星的價值較高,數千萬美元的標的非常常見,特別是近幾年來的大型通訊衛星和遙感衛星,出現超過5億美元的標的,往往需要保險人甚至整個保險行業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再產險」)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鑒於航天計畫賠償責任方面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各國一般都要求本國航天活動必須購買第三方責任保險和其他相關保險。

據了解,衛星發射第三者責任保險,是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依法對中國民用航天發射計畫授權的統一要求。根據規定,中國民用航天發射計畫授權證持有人必須遵照國家有關規定,購買發射空間物體的第三方責任保險和其他相關保險,已生效的第三方責任和其他相關保險保單副本是授權證申請必須送出的材料之一,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與實際不符,可能會導致相關發射授權申請失敗。

公開資料顯示,依據1972年【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衛星發射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責任限額可以根據不同型別衛星從1000萬美元(搭載小衛星)、5000萬美元和1億美元(大型通訊衛星或遙感衛星)三個檔次進行選擇。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三號05星航天保險采購計畫中標公告顯示,該計畫承保範圍包括發射保險、在軌保險、發射第三方責任保險,預設保額合計超過30億元。

承保難度大

據悉,航天保險沒有一成不變的保單和固定費率,對每個計畫的承保都需要「量體裁衣」。

需要註意的是,航天保險的承保管理難度依然較大。不僅要專業的經營團隊和技術人員來評估風險,加上發射航天器數量及事故數量有限,航天保險費率較高且設計較為復雜。

「一是風險辨識和費率厘定的難度大,主要因為火箭和衛星往往不是批次生產,或者僅是小批次生產的產品,其可靠性是不斷修改和改進的,每次發射通常不是獨立隨時事件,存在一個可靠性增長的過程,這給風險篩選和費率厘定帶來比較大的難度,第幾發可保、什麽費率可保都給承保人帶來很大的挑戰。二是非標化產品的管理難度大。航天保險保單幾乎都是客製化的保單,不僅沒有標準化的固定格式,並且通常會對每次投保的需求進行客製化和個人化調整,這給量化管理帶來很大難度。三是風險敞口的管理難度大,除了保額高、全損機率高等因素外,還有可能因為空間天氣活動、批次產品問題等因素帶來較大的巨災事故損失。四是可選標的小、波動性大,平衡性弱,每年全球一般僅有100多次發射,可保的標的更少,因此可以供承保人篩選和管理的標的和計畫數量非常有限,經營管理航天板塊的難度大。」中再產險對記者進一步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從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出現多起重大航天索賠案後,也有保險公司表示要結束航天保險業務。航天保險市場將面臨承保主體減少、市場承保能力降低、風險聚集和費率攀升的局面。

此外,受航天保險理賠激增影響,全球航天保險費率結束走低態勢,保險公司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上調保險費率。這對火箭制造商、發射服務商、衛星制造商、衛星營運商以及航天保險公司均帶來顯著負面影響。以獵鷹9火箭為例,其執行靜軌衛星發射任務(含衛星發射後在軌一年期間)的保險費率從2023年年初的不足6%增長到2024年年初的近10%,保險成本大振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