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體制和產業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永遠也趕不上美國。
電影產業不是藝術品市場,獲個金棕櫚或奧斯卡金像就能稱霸世界,伊朗可以在嚴苛的審查制度下拍出一部獲奧斯卡的【一次別離】,但這是動輒十年甚至二十年才出來的一部精品。
最可悲的是文化輸出,沒幾個人知道伊朗的【小鞋子】,但哪怕非洲戰亂中的孩子也知道超人鋼鐵俠。
所以,想超越美國就要稱霸全球票房,可我們無論從行業格局還是體制都成了掣肘。
好萊塢吸的是全世界的金,所以投資體量巨大,制作費動輒上億美元,我們拍個【三體】才兩千多萬美金,這點錢剛夠一集美劇的制作費。終於有超過一億美元投資的影片幾乎都砸在張藝謀陳凱歌這幾位不再尊重故事與觀眾的「大師」身上,而不是給那些可以被世界人民都能理解的好故事。為什麽不敢給,只敢給泰鬥們呢?為什麽出現不敢投資故事,而投人的現象?因為中國電影是在鐐銬上跳舞,到底能拍什麽不能拍什麽誰都不知道,導致風險系數極高,倒不如規避風險投給有群眾基礎和號召力的泰鬥們吧。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面向國內的審查制度不適合世界人民,走不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