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折制度其實也是特務政治的一種,但特務政治的產生不是那麽容易的
秦漢一直到唐初,門閥世家是政治上的主流,他們互相盤根錯節,你任命的官員基本都是他們的人,而如果想從底層選拔人才作為沙子摻進去,人家根本不識字,也玩不過那些彎彎繞,等於沒有。所以在門閥制度下,特務政治是缺乏土壤的。
到了宋朝,門閥消亡,而科舉的普及和市民化的出現,識字率開始向底層人士滲透,特務政治已經具備了基本條件,剩下的就是開始嘗試。但宋朝本身問題一堆,軍事、民生等上面矛盾不斷,整個宋朝時期就是在這些問題上面纏結不清,加上宋朝富養官的政策,所以宋朝對特務政治不感冒。
元朝不提,短命王朝,上層忙於內鬥,底層苦苦求生,根本沒有任何政治綱領能夠穩步實行。
到了明朝,因為元朝的緣故,大量讀書人散落於民間,民間人士在識字率上又提升了一段。朱元璋痛恨貪官也不再有富養官員的政策,特務政治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朱元璋開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嘗試。錦衣衛作為明朝政府的特務機關被正式建立,並成為一個政治力量加入了朝局。但明朝在特務政治的嘗試上走的很坎坷:錦衣衛-東廠-西廠-大內行廠……跟套娃一樣層層不休,為什麽?還是因為人心的問題,錦衣衛一定可靠嗎?錦衣衛不可靠,那東廠就可靠嗎?西廠呢?
所以明朝在特務政治上一開始就走錯了,雖然這是試錯的必然。明朝特務政治的缺點就是把特務明化了。盡管錦衣衛做事可以不經過百官,可以隱秘行事,但錦衣衛也好,東西廠也好,本身就是明擺著存在的,既然存在,就有跡可循,可以拉攏,可以腐化,甚至可以謀殺。因此盡管各大作品中明朝錦衣衛的存在似乎很牛逼,東西廠江湖聞之色變。但現實裏錦衣衛也好,東西廠也好,很快就淪落為朝廷鬥爭的工具,失去了設立之初駕馭百官的目標。
所以到了清朝,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在發現錦衣衛不好用之後,很快就放棄了,改成了密折制度。密折制度有幾個好處:1、密探沒有品級,也就是任何人都可能是密探,你不知道你身邊誰是密探,所以官員之間就難以結黨。畢竟你很難去用心結交一個你自己都不能信任的人。2、密探和皇帝是單線聯系,所以密探也不知道自己身邊還有誰是密探,因此他如果寫不實的內容或者上報不及時,就很容易被問責。3、最重要的,密折制度讓官場對皇帝從此透明。
官員結黨營私,欺上瞞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皇帝很難對於下級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所謂天高皇帝遠也就是這個意思,皇帝能了解的,只有朝堂上官員們匯報的,還有一些地方大員們上報的內容。這些內容本身就是層層篩選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麽清朝之前很多奏折可以輕易的被某些大臣摁下不報。但密折制度之後,這些擋在皇帝眼前的帷幕都消失了,官場上官員們私底下的小動作被皇帝盡收眼底。
這也是為什麽清朝的官員們仿佛都是木偶一般。因為皇帝設定官僚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向下貫徹自己的意誌,達成自己治國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中,皇帝就是大腦,官僚就是四肢和軀體。中國從秦到清一路走來,大環境逐步封閉,逐步僵化,本身就是因為對於皇帝而言,有自我意識的四肢和軀體是不應該的。清之前的皇帝們的種種制度改革,都是在和有自我意識的軀體做鬥爭,而這一切的鬥爭結果,就是在清朝達成了目的。滿清成功的做到了四肢按照大腦的意誌起舞,從此萬馬齊喑。
所謂封建王朝的巔峰,就是這種黑暗、壓抑和僵化,這就是自秦以來,中國所有封建君主追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