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日本印度股市為什麽大漲特漲?

2024-07-11財經

文/楊國英

思考今天的中國股市,有兩個維度特別重要。

一是資產負債表衰退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這一影響之於當下中國股市的點位,整體應該已經兌現了。

二是全球化撕裂、尤其是中美半脫鉤的影響,這一影響之於當下中國股市的點位,整體也已經兌現了,但是,由此導致的中國股市內部估值分化,許多人可能至今還有沒有搞清楚。

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全球化撕裂、尤其是中美半脫鉤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對這一影響如果不真正搞清楚,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麽這兩年日本股市、印度股市和灣灣的股市頻頻創下歷史新高?為什麽這兩年我們股市一直低迷不振?為什麽我們有些行業最近幾年持續遭受業績和估值的下殺?

這兩年,日本、印度和灣灣的股市頻頻創下歷史新高,幾乎無一例外,均直接享受到美國產業鏈重組、 尤其是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產業鏈重組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紅利 ——也正因為此,這兩年大漲特漲的日本、印度和灣灣股市,他們漲幅最大的行業,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是以半導體為核心的資訊科技。

要知道,半導體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其遵循的是莫耳定律(面向未來的創新,是一步強步步強),這在美國全力牽頭盟友進行瘋狂的去中國化之下,這必然會導致這兩年全球只要涉及到面向未來半導體創新的資本市場,幾乎都是大漲特漲,比如美國股市這兩年的持續強勢,整體就是由半導體以及由半導體直接衍生的人工智慧推動的,特別是輝達、微軟、蘋果、谷歌等。

同樣,最近兩年,日本、印度、灣灣股市的大漲特漲,其核心推動力也是源於半導體、以及半導體衍生的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而與之相反,我們的半導體這兩年盡管在加速突破,但是在莫耳定律之下,在美國的全面封堵之下,我們的加速突破,重點僅能滿足內需和滿足當下,而無法真正滿足全球化市場和滿足未來。

美國及其盟友,整合推進面向未來的半導體、以及由半導體衍生的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我們在美國的全面封堵之下,即便加速突破也僅能重點滿足內需和滿足當下,這事實不僅導致最近兩年中外股市整體表現的懸殊,而且也直接導致中外半導體領域的估值懸殊——我們現在的半導體上市公司,差不多有160家左右,但是我們160家左右半導體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合計還不到輝達的七分之一,合計也不到台積電的一半,合計僅僅比日本第一大半導體公司(東京電子)高不到兩倍。

還有創新醫療,這一領域也是最近幾年遭受全球化撕裂、特別是中美半脫鉤沖擊重災區之一。

記得在五六年前,那時候,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均對創新醫療給予相當高的估值,那時候,大家都還在想象,10年後、15年後,我們的創新醫療,是有可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的。

但是,最近幾年下來,我們的創新醫療,卻持續遭受到業績和估值的雙殺,這其中當然與醫藥集采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究其背後更深刻的邏輯,事實還是與全球化撕裂、尤其是中美半脫鉤這一影響密切相關。

在這一影響之下,美國一方面不斷以莫須有的名義指責、甚至還擬出台相關方案封堵中國創新醫療頭部公司,美國另一方面加速將創新醫療產業鏈與印度、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進行連結和轉移。

所以,由此我們也看到,在集采利空已經明確兌現後的最近兩年,我們創新醫療領域的CRO和BD等細分領域的估值,仍然在持續往下打,同時,我們也看到,最近兩年印度在創新醫療領域以及更為廣泛的生物醫藥領域正在加速上升,今年上半年領漲印度股市的恰恰就是生物醫藥——現在印度的第一大生物醫藥公司(太陽制藥),其市值高達3000多億人民幣,已經顯著高於我們的第一大生物醫藥公司(恒瑞醫藥),以現在的節奏看, 不出意外,最遲明年,印度股市生物醫療領域的總市值極有可能會超過我們。

今天,針對全球化撕裂、尤其是中美半脫鉤對我們股市的影響,我想重點總結三個認知邏輯:

  1. 最近兩年外圍股市的大漲特漲,主要是由美國牽頭相關盟友全面啟動半導體未來戰略(人工智慧、以及更廣泛的資訊科技)實作的,而我們卻被半導體未來戰略排除在外,所以, 一旦當下熱火朝天的人工智慧在外圍資本市場冷卻了,全球資本必將更大規模湧入中國資本市場 ——4月中旬以來,整體已經在湧入,當然主要集中在港
  2. 在全球化撕裂、以及中美半脫鉤仍將持續之下(這一維度,我在今年春節長文闡釋得比較全面),我們對我們的半導體和創新醫療,整體不宜過度樂觀,而只能局部樂觀,我們對我們的半導體和創新醫療的 預期業績,整體可以適度樂觀,但對預期估值整體仍然不能過度樂觀。
  3. 之於較為開闊的中期市場主線(預期一年半左右),在全球化撕裂且中美半脫鉤的時代背景之下,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弱周期的大消費領域,二是中端制造業。

關於中端制造業,特指今天中國在全球具備系統優勢的中端制造業,其預期的想象力在於出海,關於這一領域,我們在今年春節長文有系統闡述,同時,也會在8月份陸續推出系列專題分享。

最後,再說一說今晚村裏宣布暫停轉融券。

這事自然是個利好,但絕不是部份媒體所說的特大利好,要知道,現在整個融券市場規模僅有區區300億左右,這之於當下70萬億左右的A股而言,其所帶來的正面推動力其實是極為有限的。

還有那句老話,對現在的大盤,沒有必要過度推敲其終極大底,而是很有必要盡快釘選中期主線、尤其是中期主線中的可確認卷王和預期卷王,這些超大機率會先於大盤完成探底的。同時,只要市場繼續大跌,我也會毫不猶豫繼續加倉,直到到達股市(A股和港股)配置的極限值(占比全域資產配置35%)。